第四十四章 难题(第1/1页)建文天下

    “十一哥,你是怎么搞到这个的?”朱松眼睛一亮,问道。

    “当然是尚炳给我的,”朱椿拿过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润了润嗓子,接着道:“事情发生后,为兄思虑再三,苦无良策,后来得府中西席提醒,为兄派人去陕西,让尚炳将这些年来秦王府的花销账册整理一份给我。”

    “只不过账册整理起来比较慢,直到五天前,尚炳才派人将这个送到为兄府上。”

    朱模看了一会儿账册后,递给朱松,然后狐疑的问道:“十一哥,这个账册,您打算怎么用?”

    “无他,为兄只是想将这个账册献给陛下,让陛下明白秦王以及我们这些亲王的不易,朝廷的俸禄看起来似乎不少,但仅仅这些,是远不足以维持亲王的体面的同时,每个亲王身后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所以秦王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不得已的。”

    说到这里,朱椿动了感情,眼含热泪,道:“两位弟弟,你们一直在京师,尚未就藩,虽然只发半俸,但应该也够用了。以后就藩你们就知道了,得把钱掰成两半花才行,那日子,苦啊!”

    “十一哥,你说得不全对!”冲动一些的朱模抢先答道:“这些俸禄在京里也不够啊!我前些天去秦淮河,发现那些富商,简直是挥金似土啊”

    “什么?你去秦淮河做什么?”朱椿大惊。

    “那,那不是,名妓雅香姑娘的大典吗?”朱模发现自己说漏了嘴,加上被朱椿抢白,不由得讪讪道:“只可惜,被一个胖胖的肥猪抢了头筹,唉”

    说话间,朱模还砸吧砸吧嘴,似乎有些遗憾、心痛。

    朱椿气的脸色铁青,他发现和朱松沟通有些困难,秦淮河那种地方,得多少银子才能够花啊?

    “模弟,别打岔,”朱松咳嗽了两声,为朱模打了个圆场:“十一哥,您的意思是,让陛下明白我们的处境,可怜可怜我们?”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朱椿说完,觉得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

    “嗨,十一哥,不是我说您,”朱模又来劲了:“其实这件事情,你从最开始就办差了,弟弟早就听说了,这个周新是个奇葩,油盐不进的,你就应该派人把他做掉,要不然让尚炳做也可以,我就不信了,那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杀起来能有多困难?”

    “这可不敢胡说啊!”朱椿脸色又白了,双手颤抖的摇摆:“谋杀钦差,形同谋反啊!”

    “十一哥真是胆子太小了,只要没抓住,天王老子也没办法!”朱模嘀咕道。

    朱椿就当没听到朱模的话,而是转向病恹恹的朱松,现在他觉得这个朱松似乎更靠谱一些。

    感觉到朱椿的目光,朱模笑了笑:“十一哥,旨意是不是已经下了?”

    “应该已经下了,哥哥走的时候,解缙已经在拟旨了!”

    “那就得赶快了,”朱松摸了摸下巴,低声道:“得赶紧派人去陕西,告诉尚炳,让他把一些不合适的东西赶紧销毁,另外让他不要乱说话,只要嘴巴严一些,即使陛下处罚的重一些,等过段时间陛下气消了,我们都会帮他说话的。”

    “嗯,这个事情,我负责去办!”

    三人的谈话,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朱松、朱模就告辞而去。

    望着他们的背影,朱椿皱了皱眉,脑海中萦绕着一个问题:“周新的消息我早就传过去了,可尚炳为什么没有动手呢?还是他动手了,只不过失败了?”

    “陛下,臣有本奏!”

    “黄先生,您说!”

    朱允炆抿了口茶,抬手示意道。

    “臣以为,亲王朱尚炳屡次违反朝廷律令,在封地作威作福,这次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陕西税务司的大堂上,将税务使牧奔泉殴打至昏迷,牧奔泉至今尚卧床不起。”

    “朱尚炳之所作所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若不及时处置,臣唯恐其得寸进尺,进而生出谋反篡逆之心”

    “噗!”

    朱允炆一个没忍住,嘴里的茶水喷了出去,洒在书案和龙袍上,自己更是剧烈的咳嗽起来。

    “陛下!”

    刘振连忙冲过来,轻轻拍着朱允炆的后背,帮助朱允炆顺顺气。

    “没事了!没事了!”

    朱允炆咳嗽了几声之后,挥手制止了刘振。

    刘振会意后,转身取了一套龙袍过来,给朱允炆换上。

    朱允炆趁着换衣服的这段时间,努力思索了一下,似乎哪里出了问题?

    哦,对,黄子澄是不是又要削藩了啊?

    天地良心,这次,朕真的没有这个意思!

    定了定神,朱允炆回到书案前,道:“黄先生所言,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朕已经下旨,召秦王进京,同时将秦王府大小官吏一一收监,进行审问,同时剥夺秦王所有非法所得。”

    齐泰、黄子澄、卓敬、练子宁互相看了看,难道自己想错了?皇帝召集我们这些削藩干将,不是为了削藩的事情吗?

    看到有些冷场,朱允炆笑道:“来人,给几位大人赐座!”

    “谢陛下!”

    “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也是朕最信任的人,所以朕才会和你们商议藩王之事,但是,”朱允炆站了起来,挥手道:“朕不想再大动干戈,朱家人的血流的已经够多了,朕希望你们想出一个办法来,一劳永逸的解决藩王问题!”

    望着皇帝殷切的眼神,黄子澄犹豫了一下,出列道:“陛下,请恕臣直言,除了削藩,别无他法!”

    “”朱允炆想了一会儿,道:“黄先生,先帝二十六子,除先父兴宗和早夭的二十六叔外,目前已有封号的有二十四王,除去叛乱的三王燕王、周王、楚王外,还有二十一王,难不成朕要将这些王叔全部削夺不成?”

    黄子澄语塞,无论他怎么赞同削藩,但削夺这么多藩王,将高皇帝血脉一打尽,还是有些说不出口。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朕如今已经有五子,除去继位的太子外,其他的都要敕封亲王,他们怎么办?”

    这下子,黄子澄更说不出话来了,众人也是无语。

    大家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高皇帝已经仙去,所以削夺其分封的藩王,大家没什么心理负担,但是说到今上的子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使如黄子澄这样的人,也不敢乱说话。

    如果黄子澄敢说出不给几个皇子封王,那么他能看到太阳的日子,恐怕只需要双手手指就能数的过来了。到那时,无论是宫里还是宫外,想致其余死地的大有人在,而他眼前的这位皇帝,说不定就会直接弄死他

    其实这也是朱允炆最烦恼的问题,藩王分封过侈确实不好,但是这种事情放到自己的几个孩子身上,其实也还是很不错的啊!

    所以,真是纠结啊。

    想到这里,朱允炆对后世那些“裸捐”富豪的敬仰,犹如九天之水,连绵不绝,只可惜,自己做不到啊!

    “你们呢?”

    看到黄子澄不说话,朱允炆摇了摇头,转向其他人,问道。

    看到皇帝的目光转向自己,齐泰硬着头皮站了出来,道:“陛下,这些年来,兵部对诸多藩王的护卫进行大调整,臣可以肯定的说,再也不会出现燕庶人反叛的情况了。所以无论陛下如何决策,都无须担心藩王反叛的问题。”

    “嗯,就这些?”

    朱允炆愣了一下,接着问道。

    “臣愚钝,只能想到这些!”

    “嗯,好吧,卓尚书呢?”

    不同于黄子澄的执著、齐泰的勉强,卓敬显得胸有成足,其实他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最近接任户部尚书,对朝廷的各项支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此刻面临皇帝垂询,他拱手道:“陛下,解决宗室问题,很困难。”

    “首先臣要说明,不存在两全其美的可能,既让宗室满意,又能让朝廷过关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宗室的俸禄来源于朝廷的税收,朝廷的税收来源于百姓的辛苦劳作,来源于风调雨顺、海晏河清,而宗室的数量”说到这里,卓敬犹豫了一下,才道:“宗室的数量则取决于宗室妻妾的数量。”

    “请恕臣直言,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宗室数量增长的速度是超乎想象的,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而朝廷的税赋却是有限的,增长速度是极其缓慢的,所以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因此,臣以为,降低宗室俸禄是必须的,同时对宗室继承制度,也要做适当的修改,剥夺某些宗室的爵位换言之,就是减少n俸禄的宗室数量,同时还要减少宗室的平均俸禄水平。”

    “但这些,都需要陛下圣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