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太子西行(第1/1页)建文天下

    对于王艮、杨士奇、解缙、金幼孜等人,朱允炆给了他们同样的任务,那就是秦王入京之前,拿出一份宗室制度改革的草案。

    王艮等人心气很高,慨然领命。

    齐泰、黄子澄这些人,都是洪武中期入仕的,所以对洪武皇帝的祖制,心中一直有一些迈步过去的坎而王艮、杨士奇这些人,都是建文朝才列位朝堂的,对于洪武旧制,并没有那么强的心结。

    而且在他们看来,藩王确实需要整治。

    在他们入仕的这些年,他们亲眼所见,燕王、周王、楚王先后谋反,社稷几有倾覆之危,所以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并不反对皇帝的想法。

    之后,朱允炆陆续召见了护送周新赴山西查案的锦衣卫、调查一局局长万自成、锦衣卫指挥使刘铁,详细询问了一些事情,又做了一些安排,直到深夜方才休息。

    翌日。

    天刚亮,一夜未顺的蜀王就被管家叫醒,宫里来人了。

    朱椿连忙起身梳洗,前往皇宫觐见。

    抵达乾清宫时,天光已经大亮,在那里,朱椿还见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周新。

    虽然心里痛恨万分,但面子上,朱椿还是热情的打了招呼,周新连忙还礼,同样执礼甚恭。

    朱允炆向他们宣布了命令,派蜀王朱椿前往西安,以行为乖张、处事莽撞、屡失皇家体面的罪名,将秦王朱尚炳带来京师,关在宗人府周新再次被任命为钦差,赴西安公干,负责审清秦王偷税一案,王府属官,以及陕西境内所有涉案官吏,周新均有权拿问审讯。

    朱允炆着重强调,不仅要查清秦王府的贪腐,还要查清陕西税务司的贪腐事宜,周新慨然领命,神情严肃。

    最后,朱允炆还拜托他们照顾一个人,只不过等见到这个人时,朱椿、周新有些傻眼,竟然是大明太子朱文奎。

    朱文奎从后面走出来,朝朱椿、周新二人施礼,二人连忙跪倒,连称不敢。

    望着眼前的朱文奎,朱允炆心情有些复杂,自己还不到三十岁,竟然已经有了一个十二岁的儿子了,这个儿子长的很像自己,一样的丰神俊朗,一样的儒雅风流,只不过有些,有些太文弱了,这让朱允炆有些不满意。

    经过黄子澄、卓敬等人的教导,朱文奎在四书五经以及历史之类的传统科目上,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但在数学、物理等等的科目上,则表现的极为一般。

    为此,朱允炆不惜罢免了卓敬的太子太傅,重整了詹事府,着重加强了数理方面的课程,另外同文馆中一些新翻译出来的阿拉伯、古希腊的书籍,经过审查、编纂后,也逐步增加到其课程中。

    对于太子朱文奎的培养,朱允炆是花了许多心血的,因为按照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活多久而自己的一些变革,必须得有人继承才行,否则再走回闭关锁国的老路,卫所、士绅、藩王的一些弊端继续留存,那么如今的盛世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就是在昨天,朱允炆突然想到,可以让朱文奎跟着朱椿和周新去一趟陕西,见识一下秦王府的穷奢极欲,见识一下陕西的风土人情,对他是有好处的。

    “文奎,你过来!”

    朱允炆挥手让朱椿、周新两人退下,然后将朱文奎叫到身边,柔声道:“文奎,朕让你去陕西,你愿意去吗?”

    “愿意,父皇的旨意,文奎自当遵从。”

    “如果父皇不给你旨意,让你选择呢?”

    朱文奎犹豫了一下,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又偷眼看了看自己的父亲,怯怯的道:“父皇,儿子想出去看看,但是,但是,”朱文奎抹了抹眼泪,道:“儿子舍不得父皇、母后和皇奶奶!”

    “嗯,”朱允炆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道:“文奎,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是,你是大明储君,将来还要继承朕的皇位,身上担负着大明亿万百姓的福祉,还担负着华夏文明的薪火传承,所以朕对你要求很严,你明白吗?”

    “嗯,儿臣明白,父皇早已教导过儿臣。”

    “呵呵,你知道就好。”朱允炆想了一会儿,道:“之前你王叔台王的事情,朕让你回奏,还记得你回奏的内容吗?”

    “记得,儿臣以为,台王叔封地在鲸州北海道,却派兵攻打倭国东北,有扩张领地之嫌,父皇应该下旨,令其返回领地,一切战事交给瞿陶、楚铮二位将军即可。”

    “嗯,这些话,是卓敬、杨溥教你的吧。”

    “也不全是,”朱文奎犹豫了一下,倔强的道:“儿臣以为,藩王不能统军,更不能治民,这应该成为永制。”

    “文奎,”朱允炆愣了一下,没想到儿子竟然说出这么一句话,他沉默了一会儿,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藩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在新附地区,比如朝鲜、倭国,那里的百姓与我大明语言不通,风俗各异,归化甚难,如果没有藩王坐镇,仅靠流官,政策缺乏持续性,很容易引起变乱的。”

    “哦,”朱文奎想了一会儿,道:“儿臣知道了。”

    “呵呵,”看到儿子有些不服气的样子,朱允炆笑了笑,道:“这些事情,需要你慢慢体会才行。”

    “这次父皇让你去陕西,主要是让你见识一下,如果有不懂的,感兴趣的,可以多向蜀王和周新请教,但即使不理解,你也只能记下来,绝对不能干预他们的公务,你明白吗?”

    “儿臣明白!”

    朱文奎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道。

    “好吧,你去吧!”

    “谢父皇!”

    太子出京,仅次于皇帝出巡,立刻震动了朝廷,宫里宫外立刻吵翻了天。

    许多大臣都跑到宫里觐见,反对太子以冲龄出京,他们给出的理由无非是担心太子的安全,担心太子体弱,担心水土不服,还有的担心太子学业受到影响。

    对于这一些意见,朱允炆悉数采纳。

    为保护儿子的安全,朱允炆派锦衣卫指挥使刘铁担任护卫统领,护卫军队达两万之众,同时下旨给陕西都司宋瑄,令其确保朱文奎的安全,不得有任何闪失。

    对于水土不服的问题,太后吕氏非常紧张,因为当年兴宗朱标就是巡抚陕西时,就因为水土不服生了病,间接造成了其英年早逝,所以太后最初是极力反对派太子出巡的,经过朱允炆极力劝说,最后才勉强同意,但她却提出了一大堆要求,比如要本家侄子吕本随行护卫,太医院调集太医随行,甚至还要朱允炆下旨,让陕西方面寻找名医,在西安候用,朱允炆当然一一听从。

    皇后马慧本来就有些担心,听了太后的话,变得更加担心,也一股脑的塞了一些随行人员,准备了大量的好吃、好喝的,不一而足。

    至于担心学业问题,朱允炆则把詹事府打包,跟着朱文奎一起去陕西。

    因为诸事繁琐,朱椿和周新等了足足五天,才和太子朱文奎一起踏上了去陕西的道路。

    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一些信息已经送到了秦王朱尚炳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