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各取所需(九)(第1/1页)建文天下
耿璇,最关注的其实是平定女真叛乱,而不是蒙古入侵。
耿璇很清楚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定位,所以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偏离这个定位。
大明上将中,除老将外,只有五人,分别是平安、盛庸、徐辉祖、常升和耿璇自己。
平安智勇双全,功高爵显,擅长使用骑兵,所以与蒙元有关的战役都会看到他的身影。
盛庸长于谋略,擅长火器,但不擅长使用骑兵,所以才会出现在朝鲜、倭国之类的战场上。
而徐辉祖,身份则比较敏感,其父乃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其妹又是皇帝宠妃,所以他一直兢兢业业,谨小慎微,多年来并无大错,但徐家与燕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日都不能完全撇清,所以皇帝对其使用很小心,大多情况下将其带在身边,位高权重,但很少赋予重兵。
在耿璇看来,徐辉祖能够再上战场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至于常升,不过仗着开平王余荫以及和陛下的亲戚关系罢了,忠勇可嘉,但才具只能算寻常。
而耿璇对自己的定位,其实非常简单,那即是一切跟着陛下的指挥棒走,想陛下之所想,急陛下之所急,这就足够了。
陛下很看重东北,一直将东北的女真人看做心腹大患,所以耿璇对东北,对女真人也这么看。
在陛下下诏“离散部落,划地为农”时,耿璇就知道与女真人必然会有一战。
和程本立的想法不同,耿璇的想法是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将女真人逼反,然后一战斩绝。
当然,这种做法必须得到皇帝的认可,所以耿璇上了密折。
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耿璇来到了东北,开国公常升与之进行了详细的交接,对常升言语中的不满,耿璇只能在言语中感激,在心中说抱歉了。
所以在女真叛乱与蒙古东侵同时发生时,耿璇的选择是全力平叛女真,对蒙古人则采取守势,为此他要求李远一个月内解决战斗。
只可惜李远却没有做到,李远是个谨慎的人,但不够果断。
长白山下伏击本是最好的机会。
只可惜此役虽然大量杀伤了女真人,却让完颜统绪逃出生天,这让耿璇极为愤怒,甚至一度动摇,但最后他依然没有改变既定策略,但为防万一,他已经向后方发出集结命令,以备不时之需。
但好在,陛下洪福齐天,大明国运昌隆,一切有惊无险。
这是耿璇收到李远战报时的真实感受。
只不过耿璇现在在担心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毅国公平安会非常不满。
对平安来说,这是他获得世袭公爵,成为大明顶尖权贵的最好机会,只可惜自己这边却帮不上忙。
李远的最终决战地点松花江畔,距离双辽千余里,而双辽距离通辽还有两百余里,这一千二百里的距离,对于已经征战了两个月的近卫骑兵军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乐观估计,他们会在六天后到达双辽,然后休息一到两天,再花一到两天才能赶到通辽,那么至少还需要十天时间。
太久了。
而耿璇手里只有五千骑兵,通辽城下的蒙古、瓦剌联军至少是其十倍以上。
当然,在击败瓦剌的当天,耿璇就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通知平安,但是骑兵必须绕道铁岭,然后沿兴安岭向东,在茫茫草原上寻找平安的大军,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况且即使信使找到平安,平安也未必来得及。
当然耿璇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他派王忠率领三千骑兵,赶往通辽侦查,但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王忠心领神会而去。
王忠走后,耿璇立刻回到行辕,给程本立写信,程本立是统管吉林、黑龙江两省民政的巡抚,和平安打嘴仗,耿璇必须得到他的支持。
耿璇的担心很快得到了证实。
王忠是击败瓦剌的第三天出发的,那天是建文九年九月一日,当时围歼女真人的战役尚未开始。
王忠渊源不断的送来了消息。
九月二日,地保奴率军东进,与额色库汇合,帮助额色库收集残兵,敌军势大,王忠只敢在远处眺望,不敢接近。
九月三日,地保奴与额色库回军通辽。
九月四日,蒙古、瓦剌联军没有攻城,在通辽城下修整。
九月五日,联军开始渡河北归,其羊皮筏铺满了西辽河,西辽河水溢出堤岸,通辽守军与王忠均不敢接近。
九月六日,联军全部渡过西辽河,只有少部分后卫被王忠截杀,其中大部分是瓦剌人。
同日,王忠、莫庭渊向耿璇报捷,同时请求其莅临通辽进行指导。
九月七日,耿璇获悉消息,率领两千骑兵赶往通辽。
九月八日,耿璇抵达通辽,见到了昨日刚刚抵达通辽的毅国公平安。
据知情人透露,毅国公平安与长兴侯耿璇大吵了一架,之后不欢而散。
九月二十五日,朝廷下诏,令平安、耿璇二人回京述职,平安麾下的军队交由河北都司张伦和热河都司张瀚北分别统领,返回原驻地,其中近卫第一骑兵军暂驻北京东北事务由安远伯李远负责。
至此,这次莫名其妙发生的战役,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但是这件事情的余波却远未平息。
这也是平安和耿璇二人返京述职的主要原因。
平安在上书中认为耿璇本末倒置,将大部分军队调去追剿女真,导致双辽空虚,无力牵制和阻止蒙古、瓦剌联军东进甚至平安还指责耿璇过早出击,造成瓦剌溃败,地保奴胆寒,让大明错失了千载难逢的一举消灭蒙元、彻底荡平草原的机会。
而耿璇则认为,女真叛乱影响东北全局,吉林、黑龙江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所以他必须尽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女真叛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在平叛过程中,李远发现其中有蒙古人参与,怀疑与地保奴有关,而之后女真俘虏的口供,也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耿璇认为自己的举措并无失当之处,甚至他还指出,如果不是他重创了瓦剌,即使平安即使赶到,也未必能够战胜蒙古、瓦剌的联军,甚至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撤走
相比较而言,耿璇比较淡定,而平安则显得非常愤怒。
原因很简单。
耿璇战果显著平定了女真叛乱、击溃了瓦剌,是实实在在的功劳平安则不同,五万骑兵远征,只有张瀚北的前锋略有斩获,其他人劳而无功。
所以耿璇的部下必然会得到赏赐,而平安的部下能不受斥责就不错了,所以平安必选要争,否则以后不会再有人愿意跟着他出征了。
另外,平安的监察使铁铉支持平安,耿璇的监察使程本立支持耿璇,这就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为此,朱允炆召开御前军事会议,文渊阁和军机处列席讨论。
经过三天唇枪舌剑的争论,朱允炆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耿璇平定女真叛乱有功,年俸增加五百石李远平叛有功,世袭劵由子爵升为伯爵王忠、熊海均受封子爵,世袭罔替,其余参与平叛将士各有封赏。
平安料敌有误,行动迟缓,降俸三百石,所有将士均无封赏。
同时,朱允炆下达了对漠北的征伐令,组建征北军,总指挥平安,下辖第一、第三、第八骑兵军,明年三月自通辽、白城出发,一举扫平漠北!
平安慨然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