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战后处置(第1/1页)建文天下

    “太好了!”

    收到奏报时,朱允炆高兴的跳了起来,浑然不顾皇帝的仪表,之前对于张辅的一点点不满至此已经完全烟消云散。

    “这个张辅,不错,朕没有看错人!”

    “哈哈!哈哈哈!”

    皇帝高兴,其他人也不例外。

    徐辉祖、耿璇、盛庸、郭钥、吴高、齐泰、杨荣等人都是兴奋异常。

    这次大捷虽然有些偶然,甚至勉强,但其效果几可与昔日蓝玉的捕鱼儿海之役相比。

    经此一役,黄金家族最后的力量已经不复存在,大汗地保奴仅率数百人向西逃窜,其麾下骑兵损伤过半,剩余的两万多骑兵以及十数万老幼全部向明军投降。

    而瓦剌本部乌勒克特部遭受重创,精锐大损,只余两万多人,已经无力号令瓦剌诸部,其衰落已成必然。

    同时瓦剌大首领额色库威名扫地,许多人将此次重创归因于额色库的轻信东征,如果不是因为明军的威胁,乌勒克特部很可能立刻就会陷入分裂。

    最后,瓦剌与蒙古的血仇再也无法化解,萨木尔之子吉达想要成为瓦剌继承人,已无可能。

    “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功盖寰宇,大漠臣服,微臣以为陛下应该上尊号天可汗!”

    “对,陛下应上尊号天可汗。”

    听着重臣的恭维,朱允炆也有些飘飘然了,漠北的威胁就这么解除了?好像太容易了了吧!

    但是,在一片贺喜声中,却有人泼了冷水。

    “陛下,微臣以为,此时贺喜为时尚早!”

    “哦?”

    哪个不开眼的?众人脸上的笑纹尚未消退,却骤闻此声,不由得转头望向皇帝身边侍立的秘书处秘书王艮。

    朱允炆皱了皱眉,王艮有些不喜,他知道王艮想干什么,也知道对方是为了自己好,只不过就不能等一会儿吗?难道朕是昏君,会得意忘形吗?不过他还是强自按捺心中心中火气,柔声问道:“敬止,你有什么建议?”

    “回陛下,如今轮胎形势依然危在旦夕,切不可掉以轻心。”

    “蒙古军之只是暂时降服,其原因有三:其一,首领地保奴无踪,蒙古军无主惊惶,只能降服其二,蒙古军地处西海,人生地不熟,不敢轻易造次其三,此刻正值冬季,轮台滴水成冰,蒙古军即使逃脱,也无地可去,反而会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而瓦剌,则因为骤遭大变,精锐大损,加上首领额色库威望大失,导致群龙无首,故而彷徨无助,只能降服。”

    “但是这种局面很快机会改变,待两三月后,天气转暖,蒙古军、瓦剌军心头震骇势必逐渐隐去,到那时,只要一二有野心之人登高一呼,西海必然糜烂。”

    “说到底,此次胜利只是巧合,并非蒙古人、瓦剌人武力不济,一旦处置不当,反复是必然的。”

    “所以微臣以为,陛下应该急令毅国公将瓦剌、蒙古部民迁徙至嘉峪关以东,在肃州、甘州一带安置,同时令额色库等瓦剌、蒙古贵族来京陛见,如此可策万全。”

    王艮的话有一些道理,但还是引起了军方的不满,徐辉祖等人对视一眼,郭钥首先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说吧。”

    郭钥转过身来,面对王艮,厉声道:“王大人,此时此刻,轮台滴水成冰,数万将士背井离乡,远征千里,杀伤贼虏无数,岂是一句的巧合就能抹杀的?”

    “王大人,你知不知道,你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会让多少战死沙场的将士闭不上眼?会让多少孤儿寡母没有抚恤,只能凄惨度日?你想过吗?”

    “可是”

    王艮遭此抢白,也有些急了:“如果不是巧合,蒙古后军辎重和家眷怎么会正好与我军遭遇?只要前后错开一两日,张辅的千里突袭就是一个笑话,甚至还会葬送陛下精锐的近卫军!”

    “这难道不是巧合吗?”

    “哈哈哈,”郭钥突然大笑起来:“王大人,请恕末将直言,沙场拼杀,并不如韬略书上所说的那么轻松写意指挥千军万马,也并不是待在书庐中,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就可以做到的。”

    “两军对阵,并没有绝对的胜败,双方主将殚精竭虑,双方将士出生入死,所争的无非是那一点稍纵即逝的胜机,而张辅的胜利,就在于他远涉千里,出敌不意,才能在最合适的地方,给敌人致命一击。”

    “这种胜利非常冒险,但是如果张辅不出击,那么等到明年春天,我们面对的就不是西海糜烂的问题了,而是西北边关告急,嘉峪关外烽烟四起的问题了。”

    “可是,”

    王艮急的脸都红了:“地保奴不是派人送信来,其西进目的只是统合瓦剌,继续西进,他并没有返回漠北的想法啊!”

    “哈哈哈!”

    郭钥被气的笑了出来:“王大人,你相信吗?”

    “我”

    “一个人在穷困潦倒,衣食无着的时候,他只要得到一点残羹冷炙就能满足了但一旦他吃饱喝足,他就会顺理成章的觊觎更多的东西。”

    “我军经营热河、通辽和东北,地保奴等人寝食难安,从通辽出发至捕鱼儿海不过千余里,从黑龙江白城出发,更是只需要数百里,旬日间即可抵达蒙古腹地,蒙古人怎么会不惊惶?”

    “另外我大明国势蒸蒸日上,而蒙古人屡遭重创,无力与我大明抗衡,所以蒙古人最好的策略就是远走。”

    “但是向北,气候寒冷,根本无力供养蒙古大军向西,势必与瓦剌产生冲突。”

    “因此地保奴不得不想出这个办法,诱瓦剌东进,伺机削弱之,然后鹊巢鸠占,统合瓦剌,甚至东察合台汗国的力量,以图再举。”

    “到那时,地保奴就从一个朝不保夕的流浪汉,一跃成为家资巨万、家丁无数的富翁。王大人,到那个时候,我们大明还能如驱使瓦剌、东察合台一般,驱使去西进吗?”

    “我们大明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阻止其回到漠北,甚至回到捕鱼儿海呢?”

    “郭将军,此言差矣,你所说的这些都是想象,本官只问你一句,如果张辅兵败,又当如何?”

    王艮语塞,齐泰只好站了出来,笑语殷殷的问道。

    这句话说的轻松,郭钥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后只能道:“但是张辅打胜了。”

    “这正是本官最担心的地方,张辅不过区区一个二级都司,就敢孤军远征,以数万将士的鲜血博取功勋,此风绝不可涨。”

    “郭将军,你虽然说了许多,但你也承认,张辅的胜利只是侥幸抓住了机会而已,难道你要让我们大明的将军以后都这么打仗吗?”

    “那你说怎么打仗?”郭钥愤然道。

    “很简单,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郭钥气的脸都红了,却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齐大人,末将以为您此言不妥!”

    耿璇站了出来,反驳齐泰。

    很快,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参与了进来,乾清宫吵成了一锅粥。

    “肃静!”

    朱允炆听了一会儿,然后抬了抬手,刘振连忙喊了一嗓子,惊醒了吵闹的众人。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施礼,口称“恕罪!”。

    朱允炆的目光扫过群臣,然后站了起来,道:“诸位爱卿的进言,朕都听到了。”

    “下面,说说朕的想法。”

    “将士们卧冰饮雪,远征千里,忠心可嘉,齐泰、王艮,你们不要过于苛责他们了!”

    “是,陛下!”

    “至于张辅,朕一向奉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所以朕不吝封赏,敕封张辅为武安侯,赐伯爵世袭券。”

    “其他将领叙功,由兵部和军机处负责,年前要报上来,朕会一一封赏。”

    “另外,王艮所言,不无道理。”

    “轮台驻军确实不足,近卫第五骑兵军已经抵达嘉峪关,立刻令指挥使司旺率军赶往轮台,由武安侯张辅节制。”

    “另外,组建西北方面军,张辅任总指挥,下辖第五、第九骑兵军。西北方面的职责是平定瓦剌诸部,捉拿地保奴,如果地保奴逃入东察合台,由张辅酌情处置,朕给临机专断之权。”

    “诏命毅国公平安将瓦剌、蒙古妇孺和降兵迁入嘉峪关,在肃州、甘州一带安置。”

    “令陕西布政使铁铉、陕西都司宋瑄、甘肃行都司监察使葛诚全力配合,让降兵及家眷无后顾之忧。”

    “另外,杨荣、王艮听旨!”

    “微臣在!”

    “朕委任你们二人为正副钦差,前往甘肃巡视,确保降兵妥善安置,如果不妥及时处置,无法处置者,即使回报朕!”

    “微臣遵旨!”

    “令方宾赶往轮台,担任西北方面军监察使。”

    “另外,西北一带军队抽调过多,而当地又藩汉杂居,易出变乱,着各地卫所立刻征召士兵,军饷、给养由户部、兵部筹措!”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