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选择(第1/1页)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二百三十二章选择

    郭攸之听了司马懿的话,道:“仲达,就算这三十万大军一时不会出来捣乱,我们贸然北上也无法短时间内颠覆魏国朝廷、活捉或杀死曹丕。頂点小说,须知道上次汉寿亭侯关公的封号攻襄阳时,魏国朝廷就吵着要迁都了。

    这次我们直接占了襄阳和樊城,曹丕不逃之夭夭才是怪事了。所以,我们就算能很快攻取许昌,也不可能捉到曹丕,反而会使大军因为孤军深入敌境而发生危险。陛下切勿冒进,还是先清除掉沿途一切障碍,步步为营,徐徐图之为好。”

    刘厚倒是颇为赞同郭攸之的观点,n军一直以来,都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进军,喜欢以绝对的实力碾压对手,绝对不会打无把握的仗,绝对不会冒险,和敌人进行赌博式的决战。

    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说天下迟早会落到自己手中,区别只是迟或者早的问题,以其冒险突进,不如稳打稳扎。千万不要因为冒险,在最后看到胜利曙光的关头来个阴沟里翻船,那就悲催了。

    “陛下,我军兵少,现在我们每占领一座城池都要分出一些兵马镇守,而且随着战线的拖长,后勤运输通道的保卫工作也变得困难,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去保障后勤工作。我们只有几万战士,如果一再分兵,确实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不如我们先解决新城郡这三十万魏军,和西乡侯的大军汇合。只要西乡侯的大军能进入中原,那我们兵力的劣势将一举扭转,而且我们又多了汉中这条后勤通道。有了两条通道,到时候就算被人截断一条,还有另一条后备的,那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邓芝见两人争论得热闹,也加入了战团,显然他是支持郭攸之的,他的理由是打通到汉中的通道,将张飞和庞统的兵团拉过来,一起攻伐中原地区,那样的话,蜀军的兵力不比魏军少,而武器装备超出魏国一千多年,想不称霸天下都难了。

    “陛下,郭、邓两位大人的方法固然稳妥,可是速度太慢了,按照这样一座城池一座城池打下去,要统一天下,恐怕十年八年也完成不了。微臣的方法虽然有一点冒险,但是却能最快解决问题。”司马懿道。

    刘厚思索了一会,道“仲达,请你估计一下,采用你的方法,立即北上,我们遇到危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按郭、邓两位先生的方法,先打通向西的通道,危险性又有多大。”

    司马懿想了一下道:“微臣估计,如果挥军迅速北上,我们能捉到曹丕的可能性起码有五成。而大军陷入包围,出现危险的可能性不超过两成。

    而按两位先生的方法西进,那就十成都是安全的。微臣相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那支部队可以正面击溃我军,只要我们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大军将没有任何危险,只是时间上会长很多而已。”

    “既然那样,就很好选择了,我们胜利在即,就不应该多费周折。既然我们只要按部就班,慢慢来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胜利,那么我们不应该冒任何危险,就算有一成的风险也无需去冒,也不应该去冒。

    这就好比赌博,如果一场赌博,赌赢了只赔很少钱,但若赌输了却要倾家荡产,那么,无论赌赢的机会有多高,只要不是有百分百的获胜机会,我们都不应该去参与这场赌博。

    用通俗的说法来说,我们是高贵的青花瓷花瓶,他们不过是粗陶罐,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硬碰硬?这根本不值当。朕决定了,我们先解决新城郡三十万魏军,和三叔汇合,到时候几十万大军挟雷霆之势再征战中原。那个时候曹丕无论跑到哪里都没用,都会被朕的几十万大军碾压成泥。”刘厚最后拍板道。

    司马懿见皇帝已经拍板,也不好多说什么,按照他的计算,以蜀军的战力,只要他们迅速行动,全速突进,完全可以在魏国朝廷反应过来之前兵围许昌。

    他太了解魏国朝廷那帮人了,现在的魏国朝廷,早就不是以前的跟随曹操征战天下的实干派当政,剩下的只是一些夸夸其谈,却一无是处的腐儒,等他们扯完皮,决定迁都,蜀军早就连破几城,杀到许昌城下,将他们一锅端了。

    不过小皇帝不采取他的策略他也不沮丧,错失了这个迅速统原的机会,以后还有大把机会,正如他们说的那样,这个天下落入蜀汉之手已经没有悬念,徐徐图之的做法虽然慢一点,但却没有任何风险,也许那样也并不算是一件坏事。

    司马懿的预料没有错,现在魏国朝廷已经吵翻了天,之前整个朝廷中,也就只有司马懿是个明白人,只有他才能清醒的认识到蜀军的厉害。其他人虽然不乏天下闻名的大儒,但是对当前天下形势的认识,却还停留在幼儿园水平。

    现在魏国朝堂上也分了两派,一派可以称作逃跑派,当然,如果想顾及一下他们的面子,也可以称他们为迁都派或者狩猎派。司徒华歆是这一派的代表,他们认为,现在应该立即迁都长安,以暂避蜀军的锋芒。

    就算不迁都,天子也可以外出“狩猎”,这个“狩猎”就是逃跑的意思。明明是被逼逃跑,偏要说成是去郊游打猎,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是皇帝这种生物一向喜欢干的事情。

    不过以太尉钟繇为首的一派却主张将全国所有兵马调动起来,和蜀军决一死战,我们姑且称呼他们为死磕派,说得不好听点,也可以叫不知死活派。

    另外一个“三公”司空王朗明里是骑墙派,或者说得好听点是中立派,表面上双方互不相帮,其实他暗地里是投降派,不过在这个敏感的时期,他可不敢跳出来公开主张投降。如果他敢这么做,估计不被打死也被大家的唾沫星子淹死。

    魏国在不久之前还是三个国家中军事实力最强的一国,没想到才过去几个月,就给人逼到家门口来了,大家都还没从第一大军事强国的美梦中醒来,天朝上国的骄傲不容许他们有投降这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