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算计关公(第1/1页)重生之我是阿斗
大汉海军明面上的任务是勘探东海的海图,之前粮食短缺的时候,还担当过捕捞的任务,为丰富汉民的食物种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到了现在,这两项任务都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东海的海图测绘得很详实,这份海图里面包括了东海各个岛屿的分布、暗礁的分布情况、鱼群的种类和分布、一些洋流的活动情况,还有季候风的变化规律等等。
这些东西对航海和渔业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如果说,大汉海军这两项明面上的任务都完成得不错的话,那么还有一项隐藏在暗中的任务就可以说是一无所获了。
这项隐藏在暗中的任务就是搜寻并消灭东吴的遗民。这些日子以来,海军所有能出海的船只分散开来,将整个东海犁了一遍,所有的荒岛都搜寻过,就连夷洲这样的大岛,关公也派了几万大军登岛,将整个岛屿搜寻了一遍。
可是,却始终无法找到当初匆忙出海的东吴遗民,就好像这些人这些船全部凭空消失了一般。关公也曾猜测,这些人会不会遇到了风浪,早已葬身大海当中。
茫茫大海,就算是一支万人规模的船队投入其中,和一叶扁舟也没什么区别,特别是这个时代落后的造船技术,别说在大海,就算是在大江上都未必安全,可以想象,东吴舰队只要遇到一个像样点的台风,就算不会全军覆没也会损失个七八成。
好吧,其实一切都是猜测,虽然包括海军中还有朝中的很多知道内情的大臣都不支持继续搜索下去,认为完全没必要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这种丧家之犬的身上,不过刘厚和关公都依然坚持着这样做。
关公之所以坚持不放过东吴遗民,是因为他恨透了陆逊,恨透了那些参与陷害他的东吴君臣,所以,即使他也知道,这些远走海外的人已经对大汉没有多大威胁了,他依然不依不饶,誓要将这些人赶尽杀绝方肯罢休。
而刘厚之所以一直坚持对东吴遗民进行搜寻,却是基于锻炼海军、培养远洋舰队、扩张海外领地等战略部署,而且这些部署不大适宜公开说明,以免引起保守的儒臣们反对。
相对来说,追寻仇敌这种借口在一般人看起来更合理,也更能令人接受。当然,像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顶级智者、老狐狸们隐隐也能觉察出,皇帝对于追寻东吴遗民那么上心,似乎动机不止那么简单,不过他们都是聪明人,即使知道什么也不会乱说。
刘厚之所以突然对改编海军感兴趣,是因为受吐蕃军团换帅、改编的启发,心里也动了将海军改编成新式军队的想法。他想照搬吐蕃军团改组的模式,将大汉海军正式并入n军序列。
而想将大汉海军从旧式军团转变成新式军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军队中的保守势力拔除。这种拔除当然不是杀掉,毕竟就算是保守势力,也是汉军中的有功之臣。
想让这些阻碍军队改编的保守人员让路,只能采取温和的方法对待他们,例如可以将他们调离、提拔、退役、接受再教育后重新服役等。具体怎么做要视乎各人的情况不同而定。
吐蕃军团刘厚不用管太多,丢给张苞和庞统去头痛就行了,而且那里离京城太远,他想管也管不了。但是大汉海军他就不得不管了,因为这里有一个bss级的保守派,而且还是满状态的。
吐蕃军团的**ss张飞病重,有心无力,就算他再怎么有想法,也无法再干预到吐蕃军团的事情,在他知道是自己儿子接任自己的职务后,只是骂了一句:“这兔崽子能成什么事。”之后就彻底撒手不管了。
可是大汉海军一向掌握在关公手中,关公还活蹦乱跳的,想让他退下来可不容易。他和张飞不同,他是个很心高气傲的人,如果你直接跟他说让他退休享清福,那肯定没门。
他根本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其实那个时代也没有严格的退休年龄规定,理论上像他这种高管都是可以活到老干到老的,只要他还能上得了马,谁敢让他退休?
其实也没有人在乎年龄问题,有时候威望比年纪更重要。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就算他现在已经骑不了马坐在轮椅上,只要他想干,还是可以继续干下去的。
诸葛亮不就是经常坐在轮椅上,扇着鹅毛扇指挥战争的吗?
何况关公根本就是个不服老的人,他甚至认为自己都还能提刀上阵杀敌。
所以说,关公其实是海军改制的最大障碍,有他在,根本不要想动海军分毫。而想要将关公解职,正常途径也行不通,恐怕要用一些计谋了。刘厚虽然懂得很多未来的科技知识,但是,其实他对于阴谋诡计并不算擅长,起码和三国时代那些顶级谋臣比起来差远了。
好在他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现在可以说是猛将如云,谋臣似雨,随便在手下捞一个人过来给自己出谋划策都不会差。不过这事情不大好公开说,因为这有点算计自己叔叔的嫌疑,说出去不好听,所以还是不要大张旗鼓的好。
于是,刘厚召了自己的军事顾问司马懿过来。关羽这事属于军方的事情,自然不好劳烦内阁诸位大臣,而且,内阁辅臣们平时比较道貌岸然,个个都以君子自诩,处理事情都讲究光大中正,所以,阳谋找他们最好,阴谋诡计的事情就要找他的那些“特别顾问”了。
司马懿就是这些“特别顾问”中的佼佼者,所以,刘厚第一时间想到了他,将他召来问计。司马懿果然没让他失望,在刘厚刚说完情况后,他马上就给出了解决方案,也许在他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简直不算个事。
司马懿的解决方案也的确很简单:以张飞病危之名,召关公回长安相见,然后再徐徐图之。必要时,可以让张飞帮忙劝说。
刘厚一听大喜,这个方案的确成功率极大。让关公解职的最大障碍是他人远在建业,山高皇帝远,他人又比较执拗,如果他不肯交出兵权,赖在建业,刘厚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难道还能让人去捉拿他吗?
刘厚可不想让人指着鼻子骂自己是个忘恩负义、过桥抽板、六亲不认的人,是个得了天下就开始杀忠臣的暴君,所以只能采取和平的办法将他“骗”回长安。
只要他人回到长安就好办多了。所以,这件事的最大难点就是怎么样能让他心甘情愿回长安。司马懿找的这个借口可以说是极好、极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