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船来了(第1/1页)我真的是宰相儿子

    困难是困难了些。但是有军粮时还能挺住。

    有过刘光世卖战马指标的一万,又有点冗余资金了,且有李晓兰的一批援助,再加工钱的一半则算股权后,总体上海军的开支下滑不少。

    退路是不可能有退路的。

    于是少量有点钱后,张子文没停止前进脚步。现在,属于海军的第一座烧窑已经建好,这是在雪上加霜的时候做出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用来炼化焦炭。

    炉子的规模很小,主要是用于实验。后面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扩建空间。

    炼焦说难也不太难,关键就是隔离以及温度达到。

    西北总体上是个封闭状态的自力更生特区,什么人才都有。刘光世从西北挖来的团队中也什么人都有,涉足冶炼炭火类的人至少占据了两成比重。

    于是他们对于炼焦很陌生,但对于类似这套工艺并不陌生。

    这结构复杂,用于实验的炉子就是在超强的干劲分为下,集大家智慧而设计的。

    雪天站在这附近一点都不冷,现在,张子文带着人站在外围,等着第一炉设想中的焦炭出炉。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第一炉半成品冷却了。

    出炉的时候由张子文亲自查看,随后宣布:成功了!

    现场比较振奋,群体欢呼了起来。

    然而,张子文又宣布: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简单些理解,综合了许多有实际经验的匠人智慧,穿着者张子文自带一些后世知识,且这只是最初级的工业底子,如此众志成城的情况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且针对性设计,成功是一定的,毫无悬念。

    但说白了这是实验室,成本如果降不下来就是然并卵,只有土豪用得起。

    入场逻辑决定发展方向!

    张子文目的是烧着足够便宜的焦炭,把皇家海军的舰队开近大西洋,而不是自持秘方打造收藏级的宝刀盔甲卖给东京王思葱们。

    那么从这意义上说,现在这个设计,工艺,效费比是不合格的。

    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了能够达到炼焦所需要的隔绝和温度环境,这座实验炉是不计成本堆出来的,效率也实在太低。

    “出炉是出炉了。”

    张子文指着这些半成品道,“这些东西只是为了让你们知道我要什么,这炉子的建造是为了让海军从无到有。但现在起归零,往后任重道远。这个依靠堆料的东西谁也用不起,往后的改进空间很大。”

    “怎么用更便宜的材料,更简单的结构,做到更高热效率,扩大空间,增加产量,这需要诸位努力,慢慢研发改进。往后我的任务是想办法筹集资金,让你们研发。海军勒紧裤腰带把身家交给你们,我希望会有最终成果。”

    难度是很大的,任务目标也足够猥琐,但这可就难住了老师傅们。

    众所周知的是现在这东西修的四不像,高炉要达到温度的指标不难,但做不到知军老爷要求的量大便宜,练钢铁可以但炼焦这么干,就变成贵族用的奇技淫巧了。

    反过来说,一但攻克解决了这些技术难关,就走在了高速公路上,能降低成本出焦炭,以差不多的小该工艺,依托相对便宜的焦炭,就能出水泥、耐火砖等等更猥琐的东西。

    又依托这些东西的廉价,更大规模以及更便宜的高质量钢材也会源源不断出来。

    设想中的整个创业之梦,几乎全部建立在优质量大又便宜的钢材上,这就是来自钢铁与火焰的纯粹之美。

    至于说,有天如诗如画的苏州被雾霾笼罩,秀才们连白衣服都不敢穿,那个又在说了。那是五十年后的大宋环保局的问题,不是皇家海军的。

    焦炭的事业,正在集中了全部资源攻坚。

    善于文书工作的张子文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刘光世部兼任了安全职责,化身保护帝国起步火种的骑士,为隶属于皇家海军的101所保驾护航。

    101是内部事业代号,实际就是焦炭研究院。张子文研发了个事业编安置这些家,有朝一日择机会为他们正名,但现在绝对不是讲条件的时候

    “船来了!”

    一个带袖套的小姑娘在水边观察,看到三艘三桅杆快船出现的时候非常激动的吹着哨子,跑进了衙门。

    所谓的衙门现在就是个工棚,最早以前里面有三个内勤助理行走,分别是酒妇以及日本人理慧子,但老酒鬼被捉进号子里去了,并没有消息什么时候会放出来。

    仅仅只是托昆山县许大人的关系,以年货形势给牢头送了些鸡蛋,要求人不被虐待,至少不能残废。

    小姑娘喝了一口水后道:“启禀老爷,支援海军的船来了,好厉害的,我看到有三桅杆,许多许多的帆。”

    这就好。

    张子文的心落了下来,这样一来会开始部署海上缉私事宜。

    这战可以不打,妥协就行了。

    但张子文经过了多日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打。理由只要一条就够了:和朱家迟早是要冲突,晚打不如早打。

    他朱勔也是唬人战术,想先声夺人。怂了的一方会自此落下阴影面积,士气不利。

    创业逻辑决定行走路线!

    海事局的梦想是为帝国崛起护航,而不是来苏州捞钱装逼。于是注定了这事不会怂

    一起来到岸边,迎着呼啸的冷风。

    只见三艘快船越来越近,船也不算太小,目测大约两百多吨排水量,现在连像样的靠港码头也没有。于是他们不能进入浅水地带,挺在了长江出海口宽阔些的中央地带。

    李晓兰和她的卫队做了小船,缓慢的朝岸边驶来。

    当初那些渔民现在是海军的佃户,看着那三船两眼冒光,险些流口水。

    有不少人都喃喃自语,“多好的船啊有朝一日咱们也要有这样的船,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捕鱼。”

    “给我两至三年,船会有的,但说起来捕鱼弱爆了,哪有抢劫快?”

    反正现在长时间面临恶劣条件,张子文像是脾气越来越坏了,经常口不择言爆出一些脑洞,真真实实没有才来的时候那么宁静了。

    “兄弟们,上!”

    刘光世的人犹如一群土匪,把当初渔民用的那些小破船纷纷下水,就此七八条小船犹如赛龙舟,朝着大船猛划。

    既然知军老爷决定要打这一战,战术不能出问题,适应的磨合期很短,所以刘光世要带突击队上船熟悉各方面,顺便操练一下海上作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