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希望再无赵娥女(第1/1页)偷汉神贼
或许你乍看到这个题目会觉得奇怪吧?
为什么是世间希望,而不是希望世间?
又为何花此精力,浪费笔墨,洋洋洒洒四千多字,单要开这一章呢?
答案很多,但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则,本书故事情节涉及到了此人,而大部分人恐怕对此人的事迹并不了解。这是一种悲哀!
极其大的悲哀,因为这么伟大的汉末女性竟然没有人去写,也没有人在三国文之中涉及,是对历史的无知,还是作者三观的恶意?
二则,最近遇到了一些事,正好和此章的主角遭遇形似,有些压制不住心中的恶魔,故此想要写下这些文字,让自己清醒些,不要被恶毒吞噬灵魂,做出错事,悔恨于囹圄之中。
,我希望没有,我希望再无。
因为历史长河虽然滚滚向前,可是有些事情,特别是人与人的事情,却始终惊人的相似,就譬如这生死仇恨下的复仇。
复仇或者说报仇,是这个世间最令人痛苦的词汇,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已经发生的悲剧,又一个即将发生的悲剧。
报仇中的人,被报仇的人,没有人是最后的胜利者,他们都为了自己错误的行为,自己疯狂的行为,执念,付出了代价。
代价很高,可是孜孜不倦。
从古至今,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始终没有摆脱一个道德阴影,那就是杀亲之仇大于天。
还记得宋朝王安石审理的那个“替父报仇杀人案”吗?
还记得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为母杀人”张扣扣案吗?
是法大于情,还是情大于法?
我想儒家会认为情最大,因为法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家”的人情。
法家一定会认为法大于情,毕竟如果以情去判,天下将陷入私人掌管生死大权的时代,那么官府的权威何在,国家存在的意义又何在?
没有人可以剥夺别人的生命,除了国家君王。
这是家与国的悖论对峙,是千古难以解决的争论。
然而在东汉末年,有位女子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
她便是赵娥!
东汉末年有很多传奇女子,她们或被人讴歌名垂青史,昭彰未来,或被人谩骂,罄竹难书,恶贯满盈。
其中有一位名垂青史的女子,也是我最喜欢的,她不是色绝无双传闻当中的貂蝉,正史记载深明大义的吴夫人,讴歌的秦罗敷刘兰芝,也不是迷得曹操喋血的邹氏,而是来自西凉的一个“侠”一样的女子,赵娥。
赵娥,是东汉末年,汉灵帝至汉献帝时期的人物,出身酒泉小官僚之家,父亲赵君安是郡守府的小吏,下有弟弟三人。
嫁给了名士庞子夏,士人又称之为庞娥,或者庞娥亲,也有后人称之为秦娥。
譬如西晋傅玄曾经为她作诗秦女休行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烈女念此痛
注李白也有秦女休行为她作歌“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刀,清昼杀雠家。罗袖洒赤血,英气凌紫霞。”之句。
她的历史传奇是从他的父亲被恶霸李寿害死说起。
赵父被害死后,赵娥的三个弟们一直想报仇,然而李寿防卫森严,三兄弟一直没有得手时机。
很快,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大瘟疫来了,赵娥的三个个弟相继病亡了。
李寿得知消息后,十分猖狂,在宗族内召开了轰趴,并趾高气扬的对众人说“赵家强壮绝尽,只有女弱,何足复仇”
此事不经意被赵娥的儿子庞渝听了去,把此事告诉母亲赵娥。
赵娥本来就想报仇,这次被李寿的猖狂言论彻底激怒,她对着李寿说“李寿,你不要高兴的太早,我决不让你继续为非作歹,我总有一天会杀了你,雪洗赵家门户的羞辱。如果不能亲自杀了你,就算我怀有侥幸邪念。”
赵娥暗怀愤恨,身藏利刃,昼夜哀叹,准备报仇。
李寿得知后,严加提防。
赵娥的邻居徐夫人是个和善大姐,她见赵娥星夜磨刀霍霍,悲泪长叹,心有不忍,劝赵娥放弃仇恨。
毕竟赵娥是女子,而且丈夫早亡,又有孤儿照顾,上有老下有下,一旦有了意外,庞氏一门赵氏一门便无遗骨,再者李寿是男儿,又随从甚多,如果前去刺杀,无疑是自寻死路。
赵娥没有听,只是说“父仇不报,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今虽三个弟弟早死,门户无人顶立,但我还在,难道依靠别人去报仇若以卿心况我,则李寿不可得杀,论我之心,李寿必为我所杀。”
徐大姐对赵娥的执念很是无奈,只能作罢,此事传到赵娥的族人还有邻朋后,都认为是个笑话,纷纷出言讥讽。
赵娥忍无可忍,最终怼他们道“你们都笑话我女弱,无力杀李寿,到时候,我定将李寿的头取来,血染此刀刃,让你们看看。”
从此后,赵娥放弃家事,专门等候李寿出现。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到了汉灵帝光合二年,也就是公元179年,二月春天,西凉春寒料峭的一个早晨,赵娥逮住了机会。
挥刀砍中了李寿的坐下马,马匹受惊,把李寿摔进了道旁的沟里。
赵娥上去与李寿拿刀对砍起来,最终李寿被赵娥活活勒死。
杀死仇人李寿后,赵娥用李寿的刀把对方的头砍了下来,然后去了都亭尊长面前,认罪伏法。
传奇的一幕出现了,当时禄福长尹嘉,也就是当地官府的县令,知道此事的经过,不忍心给赵娥判罪,于是一怒之下,解了印绶,辞去了官职。
那意思显然是想让我尹嘉把“为父报仇”的大孝女下狱,没门,玛德,爷不干了。
赵娥得知后,却说“仇不报,怨气能把人闭死。依n罪,是君子常有的典范,我怎么敢贪生怕死,以枉官法。”
总之一句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李寿就该杀,但是我杀了李寿,违反了国法,还是判我赵娥的刑吧?
这话传了出去,闹的沸沸扬扬,惊动了乡里,所有的人都往城里跑,纷纷感叹赵娥的烈义与公私分明。
县里不管,那只能郡里管。
太守的郡尉被赵娥感动,私下里要放走赵娥,并暗示她,你逃吧,放心的逃,老子不会追拿你,郡里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谁料赵娥却说“枉法逃死,不是我的本意,如今仇人已杀,犯了死罪,请求你们依法收我入狱,以保国法的执行,即使再有万死,对我来说也很满意。”
太守郡尉更是受动,硬要使用强的,逼着赵娥逃遁,赵娥再次拒绝“我虽然渺但还懂法律,杀人之罪,国法难容,如今既然犯罪,无理可逃,请求论罪惩处,用我的尸首在街市上示众,肃明国法,这就是我的愿望。”
太守郡尉都被赵娥的偏执气哭了,玛德,想让你活命你还不愿意,上哪说理去?
但是郡尉还是不愿杀赵娥,可是赵娥吧,宁死不逃,事情进入僵持,很尴尬,郡尉只能司法压制,就是不宣判,暂时把赵娥放进监狱,好吃好喝的供着。
幸运b诞生了,汉灵帝因为一些原因,大赦天下郡尉找到了由头,把赵娥给放了。
如果你以为此事便这样结束,你太单纯了,后面的事情发展到超乎你的想象!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人,得知了赵娥的英雄事迹后,是大加赞赏,很是认同赵娥的“公私分明”行为,联名公车上书朝廷,表扬其德。
要知道是联名为了一个女子,而且还是个故意杀人犯,公车上书啊!
这可是在两汉历史上很少有的历史大事件。
但这也并不是传奇的,更更传奇的一幕出现了,这帮朝堂大佬们竟然给这位活人而且是女人,杀人犯,立了字碑,彰显其德!
据三国志记载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当时的太常宏农,带着一大帮贵族子弟更是登门拜访,期间又是送金子又是送粮帛。
其他地方的人听到了赵娥的事迹,也纷纷赞美她的高尚伟大孝心。
黄门侍郎梁宽更是为其单著书,表彰她的事迹。
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事情就这样完美的结束了,那你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伟大的母亲,定然会造就伟大的儿子。
母亲刚烈,公私分明,儿子也不是绵羊孬熊。
庞渝,前面提到过,是他告诉了母亲,李寿开pr庆贺他的舅舅病亡,这位主,长大后,继承了他母亲最优秀的基因,为人很是凶猛。
他被辟成为凉州官府的破羌长,恰好遇到武威太守张猛反,杀死了刺史邯郸商,张猛发下严令,有为邯郸商奔丧者,杀无赦。
庞渝听到后,直接跑到了邯郸商的棺椁前,是嚎啕大哭,并寻机想要刺杀张猛。
事情败露后,张猛却没有杀庞渝,因为张猛觉得他是义士,于是令庞渝滚蛋。
接下来凉州又有人n了,城池被围,太守战死,庞渝抛家妻子,逃出城去,去请张掖敦煌二郡救兵。
二郡哪甩呼庞渝,你谁啊,你让我们救我们便去救,我们面子何在?更何况郡兵垮郡作战,是违反朝堂律令的。
所以郡守不愿发兵,这下惹怒了庞渝,庞渝直接拿剑要抹脖子,吓的郡守面面相觑,郡守无奈之才发兵。
后来此事被曹操知道,曹操直接把他辟为掾属。
到曹丕时代,这位庞渝逆天了,娶了曹丕的女儿,成为了驸马都尉,注意这个驸马都尉可是实缺,因为庞渝后来又升迁为了西河太守,关内侯,中散大夫。
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传奇,正如俞敏洪关于“女子言论”所言的那样,只有母亲伟大,子女才更容易伟大。
赵娥用她的行为开创了一个历史先河,更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而在三国同时代,有很多女性像她这样刚烈伟大。
譬如孙策母吴夫人,徐庶母,钟会母张菖蒲,卧冰求鲤王翔母朱氏。
献给天下即将做母亲的美女子,也献给天下即将做娶妻的善男子,选好一个女人真的很重要!
因为她决定着你的家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