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隋波的“连环计”(第1/2页)传奇1997

    这个时候,中国企业“出海”还不多。

    不像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手握12万亿美元的资金,开启了在全球“买买买”的“收购狂潮”

    对于百度加入了竞购的巨头行列,国内媒体普遍都非常兴奋。

    颇有点“扬威海外”的与有荣焉

    本来远在美国的一桩收购案,也因为隋波的“乱入”,忽然变成了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和科技媒体热议的头条话题。

    业内人士、各路专家纷纷发表文章,分析百度竞购,有着怎样的意义。

    这其中,彭博商业周刊版的分析文章,讲的最为透彻。

    毕竟对美国互联网市场现状,他们比国内的财经、科技媒体信息更充足。

    分析指出:

    目前竞购的四家公司中,微软对的需求更迫切。

    因为现在微软已经充分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的业务已经远远不够,计算领域的核心已经从业务转向b服务。

    这也正是微软最近宣布推出“rs”和“”的原因所在。

    微软收购股份的目的,在于提升其在线广告业务,即付费搜索。

    竞购则更多是防御性的。

    核心是为了有效的保护来自的营收,抵御微软的入侵

    其次则是希望在图片广告领域有所提升。

    当前美国的图片广告支出将达到23亿美元,已经占到了54亿美元搜索广告市场近一半的支出。

    而在这个领域,和的增速分别为84和96,增速仅为12。

    此外,竞购后,还可以从庞大的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服务用户群体中,分得一块“蛋糕”。

    通过这一举措,的电子邮件服务将同雅虎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帮助吸引更多用户。也可以将内容和搜索功能扩展到电子邮件。

    雅虎则是三大巨头中,收购意愿最弱的一家。

    原因很简单:

    和雅虎在各项业务上都基本雷同,而且无论是门户流量、用户规模、即时通讯、邮箱,在这些业务上,雅虎都强于。

    收购并不能帮助雅虎在某个业务上,发生显著性的变化和补强。

    所以,雅虎加入竞购战团,更多的是一种防御措施。

    以防微软和通过收购,在某个领域上实现对它的“超越”

    最后,则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百度。

    商业周刊对百度加入竞购,用了“看不懂”一词。

    百度目前在美国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率不到2。

    如果,万一,双方最终达成合作,转用引擎

    也不可能获得与合作时一样的广告商和用户,可能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增长收入源。

    “对于来说,这很冒险,除非能够从百度那儿获得极大的收益。“

    而且,百度自身的市值才200亿美元,几乎和的估值相等。

    这已经不叫“收购”,而是“合并”更恰当!

    但是百度是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的搜索引擎公司,去和一个上一个b10时代的互联网公司合并

    怎么看都不是个好主意。

    因此,分析认为,百度竞购,更像是隋波的一次“冒险”和“炒作”,以显示百度在美国市场的存在感。

    不过,商业周刊最后还是称:

    一向善于创造奇迹、被业内誉为“战略大师”的隋波,很可能隐藏着其他的目的。

    毕竟在多项业务上,都能够为百度带来巨大的收益

    不排除百度会采用微软和都不希望选择的“换股”方式,来打动时代华纳股东。

    并不缺用户和流量。

    如果想在搜索广告领域获得更多的突破。

    选择和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引擎合作,相比长远的利益和成长空间,短期内的业务损失,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文中也提到了,同样在隋波旗下的b,这一目前最火热的社交网络公司。

    分析认为,隋波也很有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

    参与竞购其后真正的目标,是意在与时代华纳合作。

    无论是在中国市场的易迅正在推行的“互动娱乐”战略,还是美国市场的b,都需要更多的娱乐内容。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上,聪明人还是很多的

    隋波的心思,也有明眼人能够猜到一部分。

    商业周刊有一点分析的很对。

    那就是,隋波的确“醉翁之意不在酒”。

    虽然百度相比三大巨头弱了那么一点点

    但是架不住隋波是这个世界上的“大”啊!

    之前一段时间,隋波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上。

    因为对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产业上游产业链的不熟悉,以及种种现实的困难,他总有点束手束脚的感觉。

    可是一旦回到他熟悉的互联网“战场”

    不是他针对谁,而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在详细了解了这几家公司现在的发展状况和相关资料后。

    他马上就有了一连串的思路。

    小马哥、周枫、宋健他们在国内,正在和这些公司“打”的热闹。

    自己干脆就在敌人的心脏里,好好折腾一番!

    也算是“侧翼支援”一下国内的主战场吧

    明面上,商业周刊和华尔街分析师们说的都对。

    百度参与竞购,更多的就是为了“炒作”,同时给其他三大巨头捣乱,“抬抬轿子”。

    暗地里,隋波还可以通过重生者“先知”的优势,提前釜底抽薪。

    给、雅虎、甚至微软这些公司未来的发展,制造一些障碍和阻击。

    第一计,瞒天过海。

    就在为了竞购,宣布增发40亿美元新股后。

    百度也向递交了增发新股的1表格,计划以198美元的价格,发行1000万股新股。并表示,此次发行所得将用于一般性支出,包括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和并购活动。

    这也让资本市场认为,这是百度为了竞购在做资金筹备

    貌似从这一点来看,隋波的决心很大啊!

    在百度加入竞购的消息传出后,最近百度的股价就开始了快速上涨。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已经从175美元冲到了212美元,市值也冲到了243亿美元。

    也就是说,

    隋波还什么都没做,只是透漏了一个参与竞购的消息

    就从资本市场上,获得了40多亿美元的市值增长,和198亿美元的现金!

    即使后面竞购失败出局,这一波也不亏了

    不过,隋波既然入局了,自然要好好玩一玩。

    难得过来美国一次,多帮陆奇、安迪他们,打下一些基础吧。

    总要给他们多准备几张牌,才能在美国这边继续抗衡啊!

    第二计,暗度陈仓。

    竞购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现在有几家都在同时谈判。

    而且随着竞争的升级,时代华纳的态度也一变再变,从“急于出售”到“出售部分股份”最后到“要求拥有大部分股份”。

    时代华纳这样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也造成了竞购者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增加。

    这种情况下,隋波自然不会傻等。

    他对竞购的策略很简单:

    现金储备比不过,市场份额也比不过,唯一能让时代华纳股东和董事会动心的,就是百度愿意留出大部分股份给时代华纳,同时可以以不超过10的比例“换股”。

    而且他的条件也很简单,那就是改为采用引擎,并在即时通讯、邮箱、图片广告等方面和百度及关联公司达成合作。

    可以说,隋波一下把谈判的底线,压到了极低。

    这也让时代华纳拿着百度的条件去和微软、、雅虎等公司谈的时候,弄得这几家都很被动

    捣乱和抬轿子之余,隋波也不会让手里刚募集到了20亿美元,留在银行里落灰。

    他准备在这几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竞购的时候。

    抢先投资和收购几家重要的公司

    第一家就是b。

    nr和b被称为是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两笔收购。

    一个奠定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霸主”地位的根基

    一个则成为全球第一大视频网站,活跃用户超过18亿,年营收超过150亿美元,旗下业务中的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nr已经被隋波提前截胡了。

    虽然听说,内部也启动了一个类似的移动操作平台和智能手机项目。

    但是隋波相信,没有了安迪这个灵魂人物和nr前期的技术储备和思路,势必赶不上苹果老乔引发的第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了

    b就更不用说了。

    早在p黑帮时代,隋波就通过和彼得蒂尔的结交,和查德赫利r、陈士骏n、乔德卡瑞米r相识。

    并在聚会中,不动声色的提示了他们视频网站的创意。

    由于b被隋波和周枫提前搞了出来,这也让受到启发的陈士骏等人,比前世提早了大半年的时间,推出了b

    隋波和彼得蒂尔都是b的天使投资人

    现在b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2004年9月,b开公测试,很快就流行起来。

    耐克上传了一段罗纳迪尼奥的视频,到了2005年1月,视频浏览量超过了100万,这是第一段点击量超过100万的视频。

    2005年2月,b正式开放,当时每天的浏览量约为1000万次,而到了5月,b观看视频的用户每月已经达到1500万,每天视频浏览量超过6000万!

    可以说是爆发式的增长。

    这时,b才成立了1年时间,员工只有46个人

    隋波之前还想再跟着投几轮,然后等到收购,大赚一笔。

    没想着自己收购。

    毕竟b发展初期,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b的长期盈利路径不清晰

    为了支撑快速增长的视频观看流量,b每天要支付巨额带宽成本。

    内容商业化有侵权风险。如果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用了有版权的素材比如背景音乐或者其他视频的片段,而平台帮内容主做了商业化变现,那么版权方可以告平台侵权美国人的版权诉讼可不是闹着玩的!

    b内容大多是鬼畜视频,用户偏消费力差的年轻人。广告主担心影响品牌形象,也找不到合适的受众。

    内容的受众对广告接受度差,广告可能影响用户体验,造成流量损失。

    当年在收购b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花了至少70亿美金rrs,来建设b的内容生态和变现能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的对长期战略机遇的耐心和坚定投入,b可能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