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战和(第1/2页)传奇1997

    隋波最大的优势,就是“未来”视野。

    这也让他在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不仅能够比所有人看的更长远。

    最重要的是,

    他能做到: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用一句俗点的话来比喻:

    “很多当时觉得天大的事情,过段时间再看,也不过如此……”

    这也让他每每遇到任何事,都有种令所有人惊讶的镇定和沉稳。

    就如此刻。

    隋波神情平静的坐在那里沉思,一点也不像张汝京等人,显得那么焦虑。

    他先是回忆了这个诉讼案的整个进程、媒体曾报道过的一些细节。

    看看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拿出来翻盘的;

    其次,他在心里快速的过了一遍张忠谋的人生履历、台积电崛起之路。

    分析张忠谋和台积电目前最看重的,和最需要的是什么?

    有什么是可以拿来做谈判筹码的?

    第三,他在考虑,在不影响未来“中国芯”大战略的前提下。

    中芯国际能够付出的最大代价和底线是什么?

    最后,通过这次和解,中芯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和解也就意味着求和。

    需要赔偿资金,甚至出让股份……,即使这样也只能治标。

    只要中芯继续崛起,两者之间的竞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借这次“和解”的机会,获得早期的相关技术授权,来消除隐患;

    暂避锋芒,通过划分市场和产品等级,让出一定的高端市场,来麻痹对手,积累技术,等待时机进行超越……

    这才应该是中芯真正的目标!

    不过,除了帮中芯想办法解决这次危机外,

    隋波考虑的更多……

    从家国情怀,国家大义看,中芯是“芯片制造”最大的希望,必须保全。

    但隋波同时也要为自己的产业布局考虑!

    现在星汉还只是中芯的小股东……

    他本来是计划等到08年左右。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芯股价大跌,同时受行业不景气影响缺乏资金,急需融资的时候。

    他再重金投入,一举拿下大股东的位置!

    一方面,避免大唐进来导致的内讧;

    另一方面,彻底完成“星汉系”在芯片产业从设计到制造的全布局。

    当到14年以后,大基金进入,他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这也是重生者的“毛病”之一,

    总觉得任何产业只有自己的掌控下,发展起来才是最放心的。

    而中芯国际又是非常特殊的。

    因为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张汝京又是美籍,公司创始初期的资金来自全球各国资本,又在美国市。

    所以中芯国际完全可以视作一家外资公司,只是把工厂设在了大陆……

    典型的“白皮黄心”!

    而这恰恰可以规避“瓦森纳”协定中,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

    这也是为什么,

    当中芯国际以令世人惊讶的速度,一连建了4座12英寸芯片加工厂之后,国企背景的华虹NEC筹划了多年的第一座12英寸工厂,依然因美国技术封锁而胎死腹中的原因。

    再举个例子:

    就在去年12月,

    中芯国际得到荷兰两家银行8500万欧元长期贷款合约,用于购置光刻设备。

    是的,目前最先进的193 纳米浸润式光刻机,中芯国际是可以马买到的……

    换言之,

    一直到十几年后的7纳米制程之前,中芯都不会存在芯片制造设备的短板。

    这就是必须保全中芯国际的重要性……

    只要技术研发跟的,中芯就不会在全球芯片制造的升级步伐中掉队!

    未来十几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爆发,

    光是智能手机的芯片代工,就可以让中芯获得充足的发展和研发资金了。

    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才能推出高端先进制程,而高端制程又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户订单和市场份额,从而赚取更大的利润。

    这就是张忠谋为台积电制定的战略:“技术领先、制造优越、客户信任”。

    当然,他在商战中,

    最让人恐惧的是“大踏步技术创新、自杀式价格策略”,以及“跳空高开、隔代打击”……

    嗯,思路又飘远了。

    隋波回过神来,一抬头,才看到张汝京等人,全都目光炯炯的盯着他。

    “不好意思,我想问题出神了……”隋波笑笑。

    江舟呵呵笑道:

    “没关系,隋总,我记得当初你就提过,台积电可能会再次诉讼。

    现在来看,你的顾虑是对的……,现在的局面对中芯很不利啊!

    现在这个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

    隋波稍一犹豫,立刻让几人眼睛一亮,有戏!

    谁知道隋波却又道:

    “是有一些想法,不过还不太成熟……

    我先卖个关子,等一会董事们都到了,大家再讨论吧。”

    没等众人追问,隋波又转过话题,问张汝京道:

    “张总,中芯现在的经营情况怎么样?

    如果这场官司打起来,你们有没有评估过,对业务的影响有多大?”

    张汝京毕竟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也不急于一时。

    “今年到现在来看,

    前三个季度虽然依然亏损,但是期内营业额继续提升了6%,已经超过12.5亿美元,经营业务现金流入也有5.6亿美元。

    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下滑的情况下,还是不错的。

    只是因为设备折旧和摊销金额高达6亿美元,才没有能够扭亏……

    诉讼方面……,公司现在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生产和运营。

    从目前来看,公司和主要客户、战略合作伙伴都在保持良好的互动,整体发展暂时还没有受到影响。

    只是,我们需要尽快就诉讼事件给出回复。

    不然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方面肯定会有反应……”

    隋波点了点头。

    亏损也正常……,芯片制造也就是这样,前期投资成本太高,当年台积电也是成立7年之后才开始盈利的。

    只是这样一来,如果选择和解,赔偿金还是个问题。

    其实在张汝京“疯狂建厂”扩张的背后,中芯的资金压力一直都很大。

    除了市融到的18亿美元之外,

    这两年里,中芯的大肆扩张都是靠着贷款和政府补贴……

    中芯去年获得了中银6亿美元贷款,在帝都12英寸芯片生产线产能扩充;

    今年5月又和10家中外资银行签订了为期5年3亿美元的贷款,用以扩充天津8英寸芯片厂产能;

    6月又获得18家中外银行组成的银团6亿美元贷款……

    可以说,张汝京虽然是“建厂狂人”,对中芯迅速扩充规模大有助益。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非常大的债务和资金缺口!

    其实就算没有台积电的诉讼,

    今后这两年,中芯也会过的很辛苦。

    一方面,是全国各处建厂后,产能过剩,全球半导体市场下滑又导致订单不够,亏了不少。

    另一方面,明年DRAM(内存)市场大崩盘,缩水83%,中芯现在又是主打存储芯片,又是一重打击。

    张汝京的确是中国芯片产业史,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但是他精于建厂,在运营却是弱项,这也是中芯的一个隐患所在……

    隋波随便想想,都觉头大。

    如果不是大股东,不能完全控制中芯的战略发展方向,隋波很多时候就算有心,也是无力啊!

    或者借着这个机会,加大对中芯的控制权?

    隋波心里一下闪过这个念头,但转瞬就熄灭了……

    现在他实在是分身乏术,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战线已经铺的太长了!

    反正这两年里,整个芯片代工产业不会发生全局性的重大变革……

    还是等过两年,他缓过手来再说吧。

    …………

    等到陈立武赶到后,众人寒暄了几句,开始连通全球各地的董事,召开电话会议。

    在张汝京介绍完具体情况后,一众董事也是忧心忡忡。

    毕竟之前已经有过一次败诉了,大家都没有把握。

    而张汝京的主张,就是提起反诉,坚决不承认台积电的起诉事由:

    “台积电在和解协定签订后的17个月内,从未表达任何投诉……

    现在偏偏在我们各项业务和技术取得了里程碑的进步时,才采取行动。

    我认为,这就是非常明显的,以诉讼为由的恶意竞争!

    台积电就是怕我们在大陆市场的领先地位,对他们构成威胁。

    我们应该提起反诉,就说台积电违反和解协定,而且违反公平诚信原则。

    另外,我们还要起诉他们,企图干扰中芯国际的业务,以及与客户所建立的珍贵关系。要求台积电就此作出赔偿!”

    相对于张汝京的强烈反应,其他董事们则显得冷静的多……

    像飞思卡尔的董事Sean(肖恩)就说:

    “芯片产业都是跨年度下单,张总,这次台积电特意在加州提起诉讼,很可能会影响很多美国大客户明年的订单。

    据我所知,Broad(博通)、Nvidia(英伟达)都对此非常关注……

    我建议还是尽快解决这件事,不要闹的太大。”

    另一个董事周延鹏也道:

    “是啊,张总,现在和台积电打官司,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中芯现在是发展的关键时期,诉讼影响很大,我们还是要稳妥一些,最好能和解。”

    隋波一看这个情况,心下更定。

    原本他还以为前世中芯坚决应战,是董事会的共同决定。

    现在来看,只是张汝京凭借的个人的威望,把其他董事的不同意见都压下去了。

    遇到强敌,不惧战斗!

    这本身没错,但是也要看具体情况……

    中芯和台积电之间,还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甚至中间可以操作的空间还很大!

    最后,隋波才发言。

    “王董、张总,各位董事。

    对于台积电这次的诉讼,我是比较赞同和解的。

    当然,我所说的和解,不是简单的认输“求和”,或者说息事宁人。

    而是从全局和未来,中芯发展的整体战略来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