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真正的大戏开场(第1/2页)传奇1997

    当永乐董事会收到了国美和易趣的要约收购文件,并对外公告。

    也就意味着“要约收购”的正式开始!

    永乐董事会这时作为受要约方,基本上能做的事情,就不多了……

    因为根据港交所《收购守则》中的董事局“禁止阻挠”条款:

    “受要约公司的董事局一经接纳真正的要约,或当受要约公司的董事局有理由相信可能即将收到真正的要约时,在未得受要约公司股东在股东大会予以批准前,受要约公司的董事局在该公司事务上,不得采取任何行动,其效果足以阻挠该项要约或剥夺受要约公司股东决定该项要约利弊的机会。”

    所以,在9月28日,

    周一当天的永乐临时董事会上,只是决定了两件事项:

    1、根据SFc的要求,

    委任宋敏、朱正中、王兵三人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并由这三人成立独立董事委员会。

    独立委员会旨在向永乐股东,就国美和易趣的收购建议是否公平合理及接纳与否提出建议,且独立委员会成员均要求为独立人士,无直接或间接拥有任何与收购建议有关的权益。

    这三名独董中,

    宋敏是隋波提名的,他是港大金融学教授,同时也是帝大光华的兼职教授……

    而其他两人,都是陈晓提名。

    2、聘请并委任新百利融资,担任永乐此次收购要约中的独立财务顾问。

    两项重要的“程序性”决议,表决完之后,

    董事会里众人,都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

    毕竟无论是国美还是易趣收购成功后,这其中大部分人的命运,都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隋波见状,微笑道:

    “陈总,各位董事。

    因为易趣现在是要约方之一,存在利益冲突,我也不便在董事会上发表太多的意见……

    后面的事情,主要交给新委任的独立董事委员会去审议吧。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依然坚持之前的意见。

    永乐应该有一个更好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易趣也希望能够继续和大家合作,

    共同建立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新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

    说完之后,他和张奕、宋健三人就离开了。

    后面关于永乐的收购战……

    没有什么其他可取巧的,就是比拼大家的财力了!

    ………………

    “615”牌照的劳斯莱斯幻影,静静的行驶在中环繁华的街道上。

    隋波坐在车中,

    随手翻看着,上午永乐董事会刚收到的,国美修订后的新收购要约。

    不禁摇头笑笑。

    每股2.5港元的要约价……

    也就是说,

    国美一下把收购总价从之前的52.68亿港元,提高到了58.925亿港元,提高了6亿多。

    而且也不提换股了,采用全现金要约收购。

    收购条件,倒是的确不错……

    不过,老黄最近在搞房地产,把国美的现金流都挪用到地产领域,资金一向紧张。

    这么多钱哪儿来的?

    “Joe,你知不知道老黄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

    不会是挪用了国美的供应商货款吧?

    这老黄玩的就有点大了啊……”

    张奕笑笑:

    “开会前我刚收到消息,

    国美今天上午,从招行、津门兴业银行、中信三家银行,获得了总计36亿的贷款,据说是拿国美股权做的抵押。”

    “嚯,老黄这是要拼命啊……,为了永乐,不至于吧?”

    隋波一愣,脑子里忽然想起了前世,

    好像就是在今年年底,老黄似乎就因为违规贷款,被带走调查过……

    呃……,可别因为收购永乐这件事,让老黄提前载了啊!

    江湖上现在如果没有老黄,会少了很多意思啊……

    不过也不至于,

    前世老黄既然这次没事,说明现在还是有人保他的。

    只是,老黄如果还经常跑澳门……,那真是谁也救不了他了。

    算了,隋波也知道,

    尽管他的重生,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变化……

    可蝴蝶效应也不是万能的!

    除非和他非常密切的人,以及他主动去改变的产业中,密切相关的重要人等。

    其他世界上的很多事……

    还是有着强大的历史惯性,和命运“修正力”的!

    而且,隋波又不是救世主,也管不了太多人和事。

    他又把心思,收回到永乐收购的事情上……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

    张奕已经和孙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以2.68港元,溢价30%的价格,获得了大摩手中9.7%的永乐股份。

    再加上从HSbc信托、长江证券资管等其他6家机构手中,获得的约5.8%的股份。

    现在易趣持有永乐股份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8.146%,超过了30%线。

    也就是说,

    易趣对永乐的收购要约,将会由“自愿有条件要约”,自动转为“有条件强制全面要约”。

    而等到易趣要约接纳比例超过50%线,就会转为“无条件强制全面要约”。

    到那时,易趣就可以宣布,收购成功了!

    所以,国美想要阻止易趣收购成功,

    就必须要保证易趣的持股,在要约期内不能达到50%的股东接纳!

    可这太难了……

    不到12%的股份,易趣只要搞定几个永乐管理层,或者在市场上提高要约价。

    很快就能收到了!

    这么一种劣势下,老黄居然还是不甘心,也不死心!

    要知道,易趣本身就是永乐股东,在持股上和董事会中,都有天然优势。

    老黄到现在了,居然还想搏一把?

    估计他最大的倚仗,就是陈晓了吧……

    不过,因为“禁止阻挠”行动条款。

    陈晓现在唯一的作用,也就是他手里持有的12.4%股份……

    当然,靠着公司创始人和总裁的威信,他还是有可能影响到:

    束为等6个核心高管,加起来持有的9.86%;

    以及沈平所代表的,永乐另外4个高管和46名员工通过注册于bVI的员工持股信托Retailmanagement公司,持有的14.13%。

    嘿,陈晓和管理层所有股份加起来,也有36.39%呢!

    难怪老黄愿意拼一把……

    果然收购任何一家公司,创始人,都是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啊!

    隋波摸了摸下巴。

    所以,在解决了大摩之后。

    双方收购战的核心,就在于陈晓,以及永乐管理层的这部分股权了……

    其实在这一块,

    宋健和李欣早在几个月前开始,就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了。

    而且目前从倾向性来看,永乐管理层也还是比较抵制国美,倾向于易趣的。

    想到这里,隋波对张奕道:

    “Joe,你也知道,最近除了收购永乐的事情。

    我还要代表中芯国际和张忠谋的谈判;以及bN办公室那边,收购渣打银行股份的事。

    现在来看,永乐的事,基本上问题不大了。

    后面,就由你来主导接下来的收购行动吧……

    我觉得现在你可以和老宋他们,找陈晓、束为他们好好谈谈了。

    尽快完成收购,也免得老黄总是不死心……”

    张奕点头,表示明白。

    不过他接着笑呵呵的来了一句:

    “波总,渣打的事情……,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作为一个香港人,又是早年在香港金融圈里打滚多年的业内人士。

    像收购渣打银行股份这样的大交易,张奕还是很有兴趣参与的。

    隋波哈哈大笑:

    “怎么,收购永乐的案子,你就这么没成就感啊?

    放心吧,肯定需要你帮忙……

    永乐的收购越快完成,你就可以早点介入渣打的案子了。”

    所以,你懂得,加油!”

    张奕看隋波笑的畅快,摇头笑道:“波总,你这是激将法啊……,放心吧!”

    ………………

    9月28日下午,

    国美电器和中国永乐复牌。

    同时,永乐也公布了国美和易趣两家公司的收购要约细节:

    易趣的要约价为2.255港元;

    国美的要约价则为2.5港元,

    刚一开盘,

    永乐的盘面上,就出现了大量的买盘,明显是有大买家入场扫货。

    永乐的股价,瞬间就从开盘时的2.05港元,抬高到了2.26港元,已经超过了易趣的建议收购价!

    这时局面就有点混乱了……

    谁也不清楚到底是国美和易趣在“抢筹”,还是有其他第三方入局,趁乱取利。

    而对于很多香港股民而言,

    看到这种情况,都是大呼过瘾。

    纷纷入场,买入永乐股票,希望借着两强相争,也能大捞一笔……

    要知道,进入2000年以后,

    香港股市除了前年的“哈啤收购战”之外,已经寂默很久了,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收购战。

    很多老股民想起上世纪时,香港几大精彩的收购战。

    什么九龙仓收购战、会德丰收购战……

    都是津津乐道,回味不已。

    “你唔知嗰阵海龙王多劲!

    收购会德丰,喺6港元一直提到7.4港元,花咗25亿港元现金。

    打烂历次收购纪录,个市如发生12级地震!打到邱德拔呢个过江龙低头认输,退出香港!

    今日隋波都唔简单,过李超人仲劲!

    唐人首富嚟嘅,永乐一定重涨!”

    9月28日晚间,

    在美股开始前,易趣控股发布公告。

    正式宣布了要约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永乐的计划,并称该收购将极大的提升易趣控股在中国零售市场的行业领导力和市场占有率,并有利于推进易趣“新零售”战略进程。

    9月29日上午,港股开盘。

    易趣控股在本次收购中的独家财务顾问渣打银行,代表易趣公布了基于“竞争要约”,修订后的最新收购要约:

    要约收购价由2.255港元提高至2.68港元,整个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