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高句丽攻略(上)(第1/2页)大唐不良人
泗沘城。
当刘伯英骑马进入故百济王都后,目光从四周一一扫过,忍不住感概道:“没想到本将有生之年,还能骑马入泗沘。”
“将军以前曾来过泗沘”
刘仁愿骑在马上向刘伯英问道。
刘伯英为左骁卫将军。
按职务划分,是原本刘仁愿的上级。
只不过现在刘仁愿又加了个嵎夷道行军副总管的头衔。
行军总管一职,一般是唐军有做战任务时,临时任命的,战后即取消。
“贞观十七年,太宗皇帝曾命我出使百济,想与百济共讨高句丽。”
“哦,还有这回事。”
刘仁愿及苏大为、薛绍义、娄师德等一帮将领闻言都十分诧异。
这件事还是头一回听说。
“当时是秘密出使,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不过事情都过了这么久了,现在说一说也无妨。”
刘伯英以马鞭指着街旁鳞次栉比的建筑道:“当时第一次来,我便觉得此地与我们大唐,颇有几分相似,后来一打听,时人称之为小中华。”
“那百济答应了吗”
“当然没有。”
刘伯英眼睛微微一眯,冷笑一声。
花白的胡须,随之翘起,显得有些忿恨。
“这伙百济人骄傲得狠,虽然名义上臣服我大唐,但实则另有打算,甚至连本将都被喝令必须牵马入城。
当时为了出使的任务,不得不忍耐下来。
哪想到风水轮流转。
到底本将还是骑马进来了。”
说着,一抚胸前白须,大笑几声。
笑声里,有一种出一口恶气的爽快感。
片刻之后,一行人来到泗沘城王宫旁的临时行辕。
刘伯英在马上以手执鞭,指着王宫道:“这宫倒修得富丽堂皇,比之长安太极殿除了小上一些,装饰更加奢华。
这些百济王族收到税赋不用以改善百姓生活,只顾自己享受,这样的国家不亡才奇怪。”
“将军,先在公廨里休息片刻,一会熊津都督府设宴请将军,诸将做陪,一起痛饮一番。”
刘仁愿在一旁道。
他的态度持得端正,既不显得过份热情,却也不会让人觉得失了礼数。
“不急,我还有些事要跟你和苏大为说。”
刘伯英目光在刘仁愿和苏大为身上一扫而过。
苏大为眉头微动。
刘仁愿则是怔了一瞬,左右看了看,挥手道:“都散了吧,先各自忙去,有事再通知你们。”
几下把聚起来的众将,并熊津都督府的文武官员都驱散,带着刘伯英和他的亲兵一直走进都督府的临时公廨。
到了这里,双方的亲兵都被命守在门外,不许旁人进来。
刘伯英并刘仁愿、苏大为三人单独在里面。
很明显,刘伯英带来的圣旨只是“明旨”。
他方才已经暗示过了,应该是李治还有别的旨意,是为秘旨。
三人在空旷的公廨中坐下,窗户半开。
凛冽的寒风从窗外吹进来,寒意彻骨。
屋内的火盆里,炭火已经熄灭。
刘仁愿刚要叫人换上,却被刘伯英止住:“你我武人,什么样的苦没吃过,这些许寒冷算得了什么。
先谈公务,别的都不急。”
“是不是陛下还有别的旨意”
“郎将、将军,我在这里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苏大为一直没怎么说话,此时忍不住开口道:“我的品级,似乎不足以参与到……”
“休要胡言。”
刘伯英目光如电,射在苏大为身上:“似你这种简在帝心之人,又岂能妄自菲薄。”
简在帝心
懂了。
看来李治是特别交代过的。
毕竟,自己是武媚娘的弟弟,也算半个老婆娘家人。
而且这两年,李治用苏大为和他的都察寺都用得很顺手。
这次在半岛重组的情报网,对苏定方半月平定百济,功不可没。
想必苏定方回去,也会在李治耳边提及此事。
苏大为猜的不错。
时间倒回去一点,东都洛阳。
自从三月巡幸东都后,李治便没有再回长安。
身在百济的苏大为等都不知此事。
在洛阳,有好几个原因。
首先,长安做为自秦至今数朝古都,土地渐渐贫弱,不富当年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的盛况。
要养活帝都的人口,实在消耗了太多的地力。
其次,长安毕竟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李治是一个想要有所做为的帝王,也有意在洛阳另起炉灶。
最关键的是,洛阳为天下中心,在帝国的版图里,比长安更接近心脏位置。
而且托隋炀帝疏通大运河之功,粮食转运极为便给。
身在洛阳,交通四通八达,遥控天下。
最后还有一点私心就是,李治在东都治阳,感觉身体要轻快不少。
在长安,也不知是因为太极宫地势太低,湿气太重还是怎么回事,他的头风和痛风病,越来越厉害。
严重时,足痛难行,不得不让人用轿子将他抬着上下朝。
但在洛阳,似乎因为气候干爽,痛苦缓解不少。
若说洛阳有什么缺陷,那便是相对长安,洛阳几乎无险可守。
不过如今以唐帝国的强大,武德之充沛,绝不会有任何敌人能打进帝国,深入国都。
除非,这个敌人来自内部。
总之,李治巡幸东都洛阳后,便安心住下来。
群臣就算有些想法,现在也不敢当面顶撞。
他的好心情,在收到苏定方即将到达洛阳,并献上百济王族俘虏后,达到了最高峰。
就在最开心的时候,随着一封加急的,来自百济的奏折交到他的手上后,全都毁了。
奏折是身在百济的左骁卫郎将刘仁愿所写。
通过海路,达到莱州,再经过运河转运,以最快速度来到唐帝国的皇帝,李治手里。
当看到上面清晰的写着“王文度暴毙”时,李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经历最初的情绪失控,一连砸了好几个玉碗,并书房里价值不扉的文房四宝后,便是连李治最喜欢的一支狼毫笔,都扔在地上摔成两段。
在武媚娘的安抚下,他终于恢复了平静。
近年来,随着权势日盛,还有身体病痛的加深,李治能感觉到,自己的脾气大了许多。
但他也不想改,就这样挺好。
只要不是无故发火,该有脾气时,就得有。
帝王若一味温和,是不会收获臣下敬畏的。
在紧急召见最倚重的几位重臣在书房商议后,他一时还不能下定决心。
接着在第二天的朝会,将百济面临的局面拿到朝堂上讨论。
结果不出所料,乱成了一窝粥。
群臣里有主张苏定方再率大军去平定百济叛乱的。
有说要给刘仁愿增兵的。
也有说反正都要入冬了,入冬时不会用兵,就让百济人闹去吧。
等春暖花开,朝中再派大军去从容收拾。
总之一人一个意见。
李治在朝堂上,经过讨论后,还是没有找到令他放心的方案。
第三天,听闻苏定方终于到了洛阳。
都顾不上让他献俘,也不让他回府休息,而是命宫中小太监传话,第一时间召苏定方入宫问对。
见过苏定方,听他详细说了百济的情况,不但没解决李治心中的疑虑,反而令他越发不安。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只鸭子明明以为煮熟了。
可眼下,鸭子却开始扇动翅膀,好像要飞走的模样。
直到武媚娘看出李治的焦虑,悄悄问起。
李治才将心事合盘托出。
“王文度暴毙后,熊津都督府无主,现在整个后续的战略无法推进,而百济各地因苏定方撤军,蠢蠢欲动,只怕会有一场大乱。”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太宗在世曾言,大乱之后,方有大治,陛下既有心效仿太宗,立不世之功,又何必在意这一点点小的曲折呢。”
“媚娘说的是。”
李治以手扶额:“我是有些焦虑了,现在有几个问题,首先便是王文度没了,谁可接任熊津都督一职,若是这一环缺失,整个东征的战略,从这里便失败了。”
“陛下,昨天不是说苏定方推荐阿弥吗可是因为阿弥的品级太低,不想一下子给他提拔太快”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极小的原因。”李治手扶腰带,好似捧着自己日渐外凸的肚子,
他在御案前,缓缓踱步。
仔细看,会发现他的左右两只脚,重心不一样,有轻微的跛足感。
那是因为,出巡洛阳前,曾犯过一次严重的痛风。
当时足痛欲死,把他折磨得苦不堪言。
现在虽然没发作,但这脚,始终还有些隐痛留下。
他向武媚娘缓缓的道:“阿弥确实不错,能力不差,对你我也算忠心,但是……”
“但是什么”
武媚娘眼里闪过一抹疑惑。
“但是他现在执掌都察寺,可监查百官,权力实在太大了,一直以来,我是既用,也防。
这是对臣下的爱护,避免他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李治看了一眼武媚娘,似在解释,也似说给自己听:“真正爱惜他,便要限制他,这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陛下说的我懂,但是这和百济那边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
李治瞳孔微缩,喃喃道:“若是许他以熊津都督,便等于放开了枷锁,任其施为,一但都察寺这种猛兽放开,会造成何等样的后果,就连朕也难以预料。”
都察寺,说白了,便是间谍机构。
一个直属于皇帝一人的黑暗组织。
正如后世大明的锦衣卫,可监察天下,可自设诏狱。
下至百姓,上至朝中大员,皆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
可以说权力大得没边了。
而李治,所以防备的,正是这种情况出现。
他要做千古一帝,他要效仿,甚至超过父亲的功业。
他要紧紧攥着权力,自然不允许有这样一个超然的组织存在。
只能是,设下重重限制,既用且防。
就像是他自己说的,都察寺是一头恶犬。
这恶犬必须有锁链,而且锁链得牢牢置于自己手中。
熊津都督,若把这个权柄给了苏大为,又远离帝都,苏大为究竟能仗着战时身份,临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