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2/2页)我在聊斋写小说

还有状元府的规划与修建、现居小院中的布置、接收县衙划分的皇亲口封赏的田地……

    总之,忙得团团转。

    经历了次的行刺事件,顾鸣提高了警惕,尽其所能在小院中布置了一个小阵法,大大提升了安全系数。

    此阵虽不能杀敌,但却能够起到困敌之效。

    连续忙碌了几天之后,顾鸣抽空去了一趟兰若寺。

    站在山下,便能感受到一种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气氛。

    以前,抬眼看向兰若寺方向,总有一种阴沉沉的感觉,现在,变得明朗多了。

    山道也清理的干干净净,两边的杂草也变得整齐了许多,不像以前那样阴森森的。

    拾阶而,一路走到庙前。

    此时的兰若寺已经焕然一新,虽然还在修建中,但却不见了以前的那种处处断亘残壁的荒凉。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生与一种欣欣向荣。

    大殿、偏殿、厢房,已经初具雏形,框架已经搭起来了,至少有数十个工匠分散在四周忙忙碌碌。

    之前的南院倒没有全部推倒,其中有几间相对完好的厢房已经修缮一新。

    工地,一个年轻和尚混在一堆工人中间,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十方!”

    顾鸣微笑着唤了一声。

    十方愣了愣,转头一看,不由笑嘻嘻跑了过来。

    “阿弥陀佛,顾……大人,好久不见了。”

    “行了,你是出家人,别大人大人的。”

    “那还是叫你顾公子好了……”

    出家人一般称百姓为施主,但遇官府中人,大多还是会称呼其官名,或是大人之类以示尊敬。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当年佛家大兴,广开其门收纳弟子或是信徒,其风头甚至隐隐盖过朝廷。

    许多贫苦百姓为了逃避兵役,或是不想在家过苦日子,便纷纷跑到寺院出家或是当个俗家弟子什么的。

    每天里不用干活,念念经什么的就有饭吃。

    而且,当时的各个寺庙皆有大量田产,且不用向朝廷交一颗粮食,也不用纳一文的税。

    不说富的流油,但那日子比起普通百姓来不知好了多少倍。

    甚至还有不少朝廷钦犯也跑到寺庙里出家,佛家不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么?

    一旦出了家,便说什么前尘往事了如云烟……不管以前犯下了多么滔天的大罪,也能借此机会逃脱罪责。

    时间一长,朝廷终于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粮收不齐,因为很多田地都是寺院的。兵源严重不足,收到的赋税一年比一年少……

    在这般情况之下,朝廷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乎,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理行动……

    最终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包括道家在内,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总之,对于朝廷来说,任何势力的存在都不允许威及到皇权的根基与威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出家人也不例外。

    之后,朝廷推出了度碟制,凡出家人必须持有朝廷统一制发的度牒。如此,官府便能行之有效地掌控出家人的数量,便于统一管理。

    既然纳入了官府的管理范围,佛、道两家自然便会经常与官府打交道。

    称呼,大多也会与普通百姓区别开来……

    感谢各位订阅、投票、打赏的书友,这里再说明一下,自架之后至今,收费章节最少都是3000起,有的章节4000多甚至5000多字。

    因此,就算两更,也相当别人家2000字一更的三更四更,所以不要说三郎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