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羊头(第2/2页)绍宋

 “但下面还是违逆不了官家。”赵汾倒是不以为然。“官家自握兵权,心腹遍于朝野便是爹爹不也算是官家心腹?而且二圣在北,北伐更是大义所在。如此局势下,敢说个和的,怕不是要学刘光世、杜充了。”

    赵鼎缓缓摇头:“你此番言语,大略是对的但唯独一件事情,那就是官家北伐绝非是为了二圣。”

    “此事谁不知道?”日头渐渐西沉,赵汾端着一碗羊肉面再三笑对道。“若金人真把二圣送回,说不得官家反要头疼,儿子只是说口上大义只此一语,足可让天下士大夫无言以对,只能阖力北伐!何况官家手中提领御营大军与诸多朝臣?”

    “不错。”赵鼎脱口而出,却又再度蹙眉。“不过官家对二圣态度,民间也都尽知了吗?”

    “这是自然。”赵汾赶紧放下羊肉面,再度解释。“之前都清算积弊了,何况种种事端都有传闻出来?最起码太学中如今早就心照不宣了。”

    “那民间或者太学中是怎么议论官家?”赵鼎认真相对。“可有不妥言语?”

    “不妥言语是有的,之前追夺滥恩滥荫时最多,但以官家还于旧都以及尧山大胜的威望,总是辩解和称赞的更多些至于二圣那边,牵扯孝悌二字,反而议论的少。”

    “那些不妥言语除去一些荒诞至极的,你可记得?”赵鼎环顾左右,只见此时正当傍晚饭点,蔡河上舟船不断,四面喧嚷不停,就连身后摊主与隔壁桌子上的班直们言语都听不清楚,便忍不住多问了几句。“不止是孝悌之道。”

    “自然记得。”赵汾也是四面环顾,并知机捧起碗来笑对。“儿子说几个有趣的有人说,官家知错不改,喜欢强撑脸面沧州赵玖便是明证!”

    “何意?”

    “据说,官家在淮上用此画押时是失忆后记错了自家籍贯,把涿州赵氏记成了沧州这倒无妨,毕竟失忆了但后来渐渐记起旧事,却如何没有醒悟,却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来用,可见是个爱面子不愿悔改之人。”

    “画押嘛,本就讲究一个怪诞,而且那沧州赵玖的画押已经为两国所熟悉,何必更改,你怎么知道不是官家特意为之?”

    “其实,也有这番说法说是官家厌弃二圣弃国,耻为涿州赵氏,特意更改,以示与二圣截然不同之意。”

    “这倒是有几分意思,朝中也有这般猜测的还有吗?”

    “有说官家不学无术天命不足惧便是明证!”

    “天命也可指天变,一个意思,无妨的官家难道真会说自己这个天子不足惧吗?些许字句谬误而已,不值一提!你须知道,官家本身一个享乐亲王,若非遭遇大变,何曾想过做官家,还钻研什么天命天变?”

    “正是此理。”

    “还有吗?”

    “说官家暗慕易安居士”

    “胡扯八道!易安居士都快五十了,与太后差不多大,何来这般荒悖言语最多说官家暗慕易安居士诗词才气。”

    “懂道理的自然懂,但爹爹也须知道,这城中最喜欢指着皇家阴私说这些闲话,止不住的。”

    “倒也是还有呢?”

    “说官家才气纵横,却又性情轻佻,而躁郁起来,也有些残暴之像,且在一些事情上,颇有些自私之态,还不择手段所以,其实极似太上道君皇帝!”

    赵鼎忽然沉默,半晌方才颔首:“确实像!”

    这次,赵汾反而为官家不忿起来:“若如此说来,为何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兴复之君呢?”

    “因为官家亲眼见到天下流离,见到满城空置,见到血流成河,根子上给自己加了一层底线!”赵鼎束手枯坐,严肃相对。“而为天子者,权力无边,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英明神武,正是知道如何守住底线,不去肆意妄为你看官家,才气纵横,却知收敛性情轻佻,却知遮蔽躁郁起来杀人,也只是战事中来杀便是之前那么多指斥乘舆之辈,经陈东一事,如今也绝不擅加性命之祸还有朝中政治遇到阻力,官家也是能劝则劝,能为则为,绝不擅加党锢,擅做牵扯至于后宫规模、宫中用度,就更足以羞杀不知多少天子了而这些,便是一条条底线了。”

    “爹爹此言,确系有些道理。”

    “非只是有些道理,依为父来观看思索,却是觉得官家的底线,比所谓史书上的明君都要高上三分的!”赵鼎愈发感慨。

    “如此说来,官家岂不是难得圣君?”

    “你以为呢?”赵鼎陡然瞪了对方一眼。“若非圣君在朝,为父我这个当了十几年开封府仪曹之流,如何做得都省相公?!若官家不是圣君,只是太上道君皇帝一般,我算什么?六贼中哪个?”

    赵汾当场失声,而赵鼎身后准备上来送些小菜的摊主更是吓了一大跳,赶紧低头装作什么都没听到,然后偷偷将卤羊杂换成干净时蔬方才过来。

    而赵鼎却再不言语,只是低头吃起羊肉来。

    一餐既罢,赵相公难得尽了兴致不提。翌日,这位都省相公到底还是去宫中面圣,为自己老友献上了那本东京梦华录。对此,赵官家如获至宝,亲自收藏原本之余,并许诺刊印,却又以文字不足以当国为理由,拒绝了以献书之功赏赐孟钺官职,只是在赵鼎的恳请下,允许都省以孟钺之前的官职为依据,稍加差遣而已。

    不过,赵官家虽然不舍得给人家孟元老一个官职,却照样腆着脸用人家的书,上下皆知,官家自从得了东京梦华录后,便把此书作为依据,数日间只是处处去寻那些吃食。

    就这样,又过了两日,随着淮东方向的军官来到京中,武学重开没错,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赵官家确系是个不学无术之辈,人家大宋本来就是有成体系的武学的,只是效果不佳而已但无论如何了,此时也不是计较这些事情的时候,因为就在武学重开当日,金国使臣乌林答赞谟来到了东京城。

    且说,这位姓乌林答的金国使臣,早年出使金辽之间,然后又数次出使宋金之间,堪称金国最专业的重量级使臣故此,其人甫一到来,便瞬间引起朝野瞩目,上至亲贵大臣,下至贩夫走卒,一时议论不休。

    而乌林答赞谟也果然不负众望,上来便在都省、枢密院的召见中开宗明义金国有意在维持现状的情形下与大宋议和,就此平息长达六年有余的干戈。

    饶是所有人都有所预料,金国主动言和还是震动了朝野。

    毕竟嘛,按照赵官家的明文规矩,赵宋朝廷内部,是不许任何人主动提出议和的谁言和,就要杀谁!

    而现在,金人居然主动言和了,也就由不得人心浮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