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设伏(第1/1页)大明新命记

    只是,杨振本人根本无暇欣赏月色下的芦苇荡,也没有时间为之感到沉醉或者恐惧,因为他自从得知严三顺利进入了白天走过的小河流以后,就紧抱着怀中的火枪安然入睡了。

    直到他乘坐的小船突然冲上了一处浅滩,并成功地搁浅在那里为止,巨大的震荡让他惊醒,也让和他同船的火枪手们从睡梦中惊醒。

    在张臣的低声呵斥之下,船上的火枪手们迅速起身跳了下去,杨振也跟着跳了下去,踩着芦苇荡里一层浅浅的水,迅速将乘坐的船只拉到一边去,以便给后来的船只留出合适的位置,让它们顺利冲出水道,冲上坚实的浅滩。

    杨振、张臣等人下了船,留下划船的桨手们留守此地,然后由严三带头领着,继续往芦苇荡的深处,朝西方行去。

    白天的时候,他们通行的地方已经做了标记,杨占鳌与郭小五也给他们做了标记。

    一行人往西走了没过多久,严三就找到了一片倒伏的芦苇,并在那里找到了杨占鳌、郭小五留下的船只,只是并没有遇见那些跟杨占鳌同行的桨手们。

    不过,找到了方向就好办了,众人也是信心大增,等候了片刻,集齐了所有的火枪手和掷弹手之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西开去。

    从这里再往西行,已经都是比较坚实干燥的地面了,海水涨潮的威力,到了杨占鳌他们丢弃小船的地方就算是到顶了。

    所以接下来往西的路上,杨振麾下的一行人,没费什么太大的劲儿,也没花太长的时间,就顺利地抵达了芦苇荡的边缘地带。

    比较费点劲的,倒是掷弹兵队的那些数量较多的“万人敌”“龙王炮”了,这些东西比较笨重,需要掷弹兵队的士卒,一趟又一趟,往返数次才能搬运过来。

    明朝官军制作的“万人敌”和“龙王炮”非常笨重,而且都比较耗费火药。

    尤其是“万人敌”,明朝军队的“万人敌”最大的那种,如果换算成后世的“公斤”来计算,竟然重达四十公斤。

    如果去掉了承载火药、铁蒺藜的陶罐,以及搬运使用的木箱子以后,里面需要装填的火药等物起码也得在十公斤左右了。

    如果不是因为火药品质严重不达标、不过关,这样的“万人敌”,应该是不会辜负它的这个霸气名字的。

    这一回,杨振等于是把自己在宁远城里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底,都压上去了。

    所有库存的“万人敌”“龙王炮”,以及从袁进水师营里搞到的“龙王炮”,总计二百余颗,全都给运了过来。

    此战若是真的失利,其实也不用徐昌永和袁进再劝他了,杨振自己都会主动撤退到海上避敌去。

    因为此战若是不能建功,他的手里也根本没有了继续赖以建功的本钱,就连设圈套、打伏击的本钱也没有了,既然仗都没法打了,再上岸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杨振坚信,他这一次的安排是很有可能建功的。

    因为在明朝与满鞑子过往二十多年的战争中,从来都是满鞑子针对大明官军做圈套、诱敌、打伏击,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明军做圈套、设伏,去打鞑子的伏击。

    二十多年来,明军连出城野战的念头都生不出来,强悍如大明辽东的边军,都只敢凭借坚城固守而已。

    这些蹂躏明军如无物,嚣张跋扈到了极点的满鞑子,又怎么会料到敢有人设他们的埋伏,打他们的伏击呢?

    就算是有埋伏,杨振料想以他们对明军的蔑视,他们也不会临阵退缩,而且他们打破脑袋也绝不会想到杨振备下的埋伏,竟会是这样的埋伏。

    先说杨振带着火枪队的左翼,率先来到了芦苇荡的边缘地带,这个地方,杨振来过,已经比较熟悉了。

    就在沙地边缘,杨振举手止住身后的队伍,蹲在地上摸索了片刻,找到了两个鹅卵石,然后拿在手上,用力敲击了三下。

    在寂静的夜里,石头击打石头的声音,在风吹芦苇的呼呼声中,显得十分清脆。

    只过得片刻,前方百余步外的那片树林子里,突然钻出了一个身影,猫着腰,像个豹子一样,迅速地朝着芦苇荡这边奔了过来。

    张臣立刻举枪瞄准那个身影,而杨振立刻用手按住了张臣端着的长枪,这是他与杨占鳌、郭小五早就约定好的联络信号。

    果然,那个身影来得极快,几起几落之下,就到了众人的前面数步之外,这时张臣也看出来,来人是袁进水师营里的那个郭小五。

    “大人!杨把总在前面林子尽头的那片空地上,领着其他人正在偷摸挖那陷马坑呢!这片地界,今天晚上干净得很,一个满鞑子的游骑也没看见!杨把总说,昨天大人和他遇见的那队鞑子,可能昨天就过了河,往北边去了!总之现在这里安全得很!大人可以带着大伙放心干活!”

    那个身影,正是袁进水师营里借来为杨占鳌掌舵驾船的郭小五。

    郭小五跑过来以后,隔着几步远就出了声,到了杨振面前,更是立刻单膝跪在地上,快速地报告了他们观察到的情况。

    “松山城外的大营里,今夜可有什么动静?!你们有没有往西去看?可有什么异常?!”

    杨振听到郭小五的话,心里感到踏实之余,又接着问道,他也担心这里的宁静祥和是个假象。

    毕竟不到十之里外,就是鞑子在松山城外、小凌河南岸的娘娘宫大营了,他很担心,若是他在指挥大家挖掘战壕、陷马坑的时候,鞑子夜里的游骑意外地来到了这里,那可就功亏一篑了。

    但是同时,他又不敢派出人手往西去走得太远了,有了昨夜的奇袭之后,鞑子在娘娘宫的大营,一定会加强巡哨,万一鞑子没有发现他们在此地进行土木作业,反倒是发现了他派出的哨探,那么伏击鞑子的设想,一样会见光死。

    杨振看着月光下的郭小五,问完了话,只听那个郭小五立刻回答道:“小的倒是有心想去探探!不过杨把总担心打草惊蛇,惊动了鞑子,坏了大人的大事,俺们就没敢去!自来了这里之后,小的就奉了杨把总的命令帮着望风,一直在前面那片树林子里守着,没有动过地方!”

    杨振听到郭小五这么说,总算放下心来,当下招呼了张臣和张国淦,以及已经赶过来会合的李禄和潘喜,就着月光,领着两队的主官和副官们,来到前面的盐碱滩、沙土地上,给他们各支队伍,分别划分了区域,分派了任务,然后让他们迅速分头行动了起来。

    此前,杨振让张国淦在宁远城里打制和购买的铁锹,此时充分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这些铁锹只有火枪队自用的那部分,是按照杨振画出的形制,由宁远城的铁匠铺打造出来的。

    其他剩下的几十把,则全都花了银子从宁远城里的铁匠铺购买的,各种形制的都有。

    但是不管是什么形制的,此时用来在沙土质的土地上挖掘战壕、交通壕,却是非常物尽其用了。

    杨振营里装备的这些铁锹,比起后世流行全世界的多功能军用锹、战备锹来,差距大了去了,但是对于现在的先遣营来说,却是足够用了。

    杨振先是安排了火枪队左右翼、掷弹兵队左右翼的挖掘任务,等他们行动起来之后,就在郭小五的引领之下,往前方去找杨占鳌了。

    杨占鳌知道杨振的几乎全部计划,这次带着郭小五等人前来这里放哨,就事先准备了铁锹。

    到了预定的地点,杨占鳌只是让头脑比较机灵的郭小五,在树林子找了一颗粗壮的大树爬上去四处瞭望,而他自己,则带着那一队划船的桨手,到预定设置陷马坑的地带,开始挖掘。

    杨振到来的时候,那片树林所在的台地,与小凌河主航道之间的那片开阔地上,已经遍布了他们这些人上半夜挖掘出来的陷马坑。

    “大人!这一片都是沙土地,沙土松浮,也好挖,我们七个人,已经挖了二百来个了!还没来得及用干草覆盖,您看看,挖这么大、这么深,够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