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并信从前史不真(第1/1页)我真是大昏君

    历史上的曹化淳被那些无耻文人黑得是真惨,连后世的影视剧都受了影响。什么曹正钦,曹少钦,姓曹的公公全是大坏蛋。

    但实际上,曹化淳在历史上还真没干什么坏事,倒是比那些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的文人强得太多。

    比如在整顿勇士营和四卫营时,曹公公甚是用心,简拔了徐应元、曹遇吉、黄得功等忠勇战将,使勇卫营的战斗力迅速提升,成为明末的救火队;

    再比如在崇祯死后,曹公公又从天津赶到北京上疏,请求妥善处理崇祯皇帝的坟墓修建工作。

    为了收买人心,顺治皇帝同意了曹化淳的请求,并让他负责办理。

    好,现在先不说曹公公背的黑锅,也不说他最后留下“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的悲叹而含恨而逝,只说勇士营和四卫营。

    经过曹公公极为用心的裁弱选强,勇士营和四卫营算是重新振作。但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还要经过这次新军的严格训练。

    此时,曹公公正尖着嗓子对着几个军官传达圣上口谕,“皇爷说了,连这等训练都挺不住,也就别浪费朝廷的粮食和银子,都他娘*的滚蛋。”

    圣上这么说滴?!倒真是有太祖之风啊!

    新晋参将孙应元微垂着头,不由得轻轻抿了下嘴角。

    所谓太祖之风,便是朱八八经常用白话下圣旨,被很多读书人笑话是土包子,没文化。

    比如某地常遭倭寇侵扰,地方官吏专门上奏如何处理?

    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最有名的则是立在国子监的五朝上谕碑,上面有朱八八的训谕:

    “恁学生每(们)听着,先前那宋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肃,秀才每遵规蹈矩,都肯向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

    一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有木有,太祖皇帝就是这么接地气,圣旨一下,老百姓也听得明白。

    正因如此,孙应元听到曹公公所宣的口谕,才有这样的想法。

    新晋游击周遇吉是个急性子,赶忙保证道:“请万岁安心,请曹公公放心。末将等定然把军队训练得有模有样儿,肯定比得过那些外来兵。”

    孙应元又抽了下嘴角,拱手道:“万岁期盼,公公监督,末将等敢不尽心竭力,练出强军以报陛下。”

    曹公公略感放心,点了点头,说道:“勇士、四卫两营,可都是集卫所之精而组建。就算是新招募的,也是精挑细选,勇武强壮。那些外兵,你们也看过,在身体上就差了一截……”

    对于整顿两营的差使,曹化淳是非常用心,非常努力,一定要办好的。

    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

    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曹公公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

    但王安被魏公公阴谋搞掉,发配南海子后,王安所赏识的曹化淳也受到了牵连。

    要不是朱由校简拔,命曹化淳办差。曹公公现在就已经被逐出京城,发配到南京看坟守墓去了。

    所以,这个差使必须得办好,办得令皇爷满意,他才能够稳住脚跟,免得被排挤驱逐。

    看过外兵的训练,曹公公对勇士、四卫两营甚是不满,才有了督促和训导这一幕。

    不光曹公公想办好差使,连孙应元和曹遇吉也是同样的心理。因为,他们也是被圣上简拔,才有了现在的官职和权力,哪敢不竭力报效。

    孙应元等人保证保证再保证,才算稍稍让曹公公放下心,起身离去。

    “明天训练加量!累不死就给老子往死里练。”

    孙应元送走曹公公,转回来便瞪着众将,以不可置疑的口气发布命令,“京师卫戍,如此重任在肩,若还不如外兵,如万岁所言,都他娘*的滚蛋得了。”

    …………………

    什么是皇帝,或者说咋样做才象皇帝?

    以前还有些谨小慎微的朱由校,现在已经有了答案。没有什么象不象,只要你活着能继续干,那就是皇帝。

    放飞自我的正德帝,宅在深宫不露面的万历,修真求仙的嘉靖,还有西晋的大傻子皇帝司马衷,坐上了那个宝座,一样是九五至尊、统御万民。

    当然,朱由校在人前还要收敛矜持些,谁还不要点脸呢!

    可在后宫,他却是越来越放松。在家里还装啥呀,作秀也特么的是很累的。

    至于什么青史留名,至于什么昏君、明君的评价,朱由校是越来越不在乎。

    就象曹化淳,生前又是辩驳,又是自己找证据,有用吗?

    临死前,他不是照样无奈地发出悲叹:“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

    朱由校是看开了也就放得开,别想着死后咋样,就把现在过好,问心无愧就完了。

    所以,对于那些能在以后骂他黑他的文官,一点也不客气,滚了一批又一批。

    而对那些守旧官员的偏激奏疏,朱由校也不惯着,下旨斥责,并明发邸报、报纸刊载。

    “……西夷火器能克东虏,若我辈何……”

    这是哪个混账不长脑子,连葡萄牙、西班牙都分不清,还在纠缠引进制造红夷大炮的事情呢?还若我辈何?你说要你这样的废物有屁用?

    朱由校哼了一声,口诉道:“若你能胜东虏,或献策立功,当可指划一二。否则,闭上聒躁之嘴。”

    刘若愚暗自咧了咧嘴,觉得皇爷这几天的脾气越来越大,连“卿”这个字都不用,对官员的态度越来越不好了。

    当然,这也只是对于某些官员来说。象孙承宗、徐光启、李起元等人,皇帝还是很尊重,甚至是超规格的礼遇。

    “陕西巡抚左光斗有奏: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之军屯已近废驰,既不堪实用,屯田亦徒有空名……”

    朕要的就是“清屯”,要的就是你不怕死的虎劲儿。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左光斗也不配做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