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1/1页)崇祯八年
发生在双流县的桐油竞价风波最终还是以一个参与者们勉强接受的结局收场。
在官府的调停下,四海商行并没把事情做绝,最后还是给这些桐油商们留了一条活路,桐油发售价定在了每斤三分八,双流县所产桐油四海商行拿走一半份额,剩下的一半由这些桐油商自己分配。
毕竟这伙人也在这里待了一两个月时间了,中间食宿费用也花了不少,也算是给双流做出了些许贡献,将来双流县成为桐油产出基地后,还要指望这些人把产品销售出去。
东罗村两百亩金丝油桐的出产,则全部由四海商行以每斤一钱的价格包销,几名大桐油商虽说心中痛恨无比,但面对四海商行这个庞然大物,却是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至于大宗桐油三分八的定价,也是孙克敌考虑到蜀地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昂、总要给商人留出适当利润空间后作出的决定。
为了本地经济发展的长远前景着想,他也不希望桐油竞价风波影响到双流县的声誉。
毕竟当地还有其他产业出产的货物需要由商人发卖出去,要是因为这件事而让其他行业的商人,对双流县产生很深的误解,那可是得不偿失之事。
而四海商行拿走的这批桐油,除了拿出一部分以评价供应两大船厂所需之外,其余的将会被卖给同样急需的荷兰商人,价格初步定为每斤三钱,相比进价,这可是接近十倍的暴利了。
外国人的钱不赚白不赚,尤其是这种稀缺商品。
欧洲国家海运业十分发达,对防锈油漆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优质桐油是调制油漆必不可少的部分。
尽管此前因桐油资源稀少的缘故,四海商行并没有售卖桐油的业务,但既然是双流县有成为桐油生产基地的意向,那四海商行当然会迅速组织力量进入到这一行业之中。
在桐油定价协议达成之后,四海商行派来的这位神秘来客第二天便返回成都府,后续商行自然会安排相应人手接续桐油运销之事,那位年轻搅局者使命已经完成,可以回去交差了。
由于四海商行的突然插手,使得双流这次桐油交易里获取了巨大利益。
三分八一斤的价格,已经远高于孙克敌当初的预估,首批出产的这近二十六万斤桐油,就给本地农户带来了近一万银币的新增收益,县衙也从中抽取了近三百银币的税。
双流县种植油桐的村子共计二十三个,总人口共计一万七千三百余口,而首批发卖桐油的花峪村是其中最大的村落,距离县城最近,种植油桐面积也是最多。
全村共有三百余户、一千一百余口,按照此次油桐的收益计算,每人可得银近九银币,这笔巨大的额外收入足可抵得上往常几年辛苦所得了。
为了让这笔银钱用在实处,孙克敌对原有的收入分配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动。
刨除官税,此次花峪村桐油收益为九千五百银币,这其中每人可得银币六枚,另外须拿出两百银币,用于酬赏两名育苗行家,其余银币作为村民共同财产,存入县城里的四海票号,收据凭证由本村三名里正分别保管。
花峪村今后所有公用支出,须由这三名里正提前上报县衙,获准后,支取现银时,也须三名里正一起出面,签字画押,将支取数额凭证留存四海票号,以供日后上峰审查所用。
县衙将会派人帮助花峪村修建容纳两百名适龄孩童进学的学堂一座,解散村内大户所办私塾,由县衙负责聘请教书先生若干,为学生进行授课,所授课业以朝廷所颁教材为主。
本村所有适龄孩童均要进学,所需书本笔墨纸砚均由村公款支出,学堂五日一休。
除此之外,村里还要建设小型诊所一座,配备一名郎中及学徒若干,其月薪与县城公立医院人等相同,诊所日常所需药材及相关医用耗材,均由村集体所获中支出,村民就诊拿药全部免费。
花峪村村内及通往县城主路进行拓宽硬化,所需资金由县衙及本村共同负担。
由于县城里已经设立养济院,本县所有附和条件者都被收容在内,所以村内不再单独设立养济院。
在结清所有桐油款项的第二天,孙克敌与押运桐油款的车队一道抵达花峪村,在监督款项当场发放后,宣布了上述几条修改后的新规。
对于花峪村一千余口男女老少来说,绝大部分人从没有一次性拿到过六枚银币这样的巨款,所有人都没想到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油桐树居然有如此大的产出收益,每一个从里正手中接过沉甸甸银币的村名,无一例外感激涕零地向孙克敌跪倒磕头谢恩。
这些最底层的百姓绝大多数都不识字,也没什么见识,但最起码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是有的,当他们听懂知县大老爷大声宣布的几项新政策后,所有人都表示了绝对认可和服从。
办学堂、建诊所、修道路,哪一项都是为农户们着想,这样好的官府,如此爱民的青天大老爷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这样的大老爷就应该公侯万代才好。
在宣布完相关政策后,孙克敌在花峪村村民跪送下打道回府,心里的成就感和得意之情也是不禁溢于言表。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里,整个花峪村陷入到一场大改造之中。
学堂、诊所开始修建,道路开始拓宽平整,有了钱的农户们利用农闲时间,抓紧从县城和其他村子雇请各种匠人,翻修扩建自己的宅院。
原先不算富裕的家庭骤然间多了一注大财,少不得抓紧时间修房盖屋,给家中已经成年的男丁迎娶婆姨,一时之间,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村子成了全县瞩目的焦点。
崇祯二十四年年末,双流县四千余亩油桐所产桐油全部售罄,桐油总产量达到一百五十万斤之多,平均亩产也有三百六十斤,总产值五万六千余银币,仅此一项便创造税收近两千银币,足可抵得上原先半年上缴的税收了。
这一切只是个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