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刘备真坑(第1/2页)兴汉使命

    也怪那皇甫嵩的使者许攸字子远沉不住气,听了北中郎将卢植的一番话之后,又见他用一个义勇校尉的名义就把刘备三兄弟给打发了。

    要是刘备三兄弟够聪明,哭求一番,索个讨逆校尉的正规编制。北中郎将府的卢植也会欣然应允。

    然而刘备得了校尉头衔,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许攸这才看刘备的眼神很是奇怪。

    刘备带着队伍出发以后,总算是离开了牢笼。

    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刘备见许攸有几分本事,就找许攸哭诉,还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一起共创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好名扬天下青史留名。

    许攸心想,一个临时工而已,还真把自己当成了一方诸侯了。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张飞心细,一见许攸的表情就知道其中另有隐情。

    张飞大怒,想着自己兄弟三人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抓住许攸就是一顿胖揍,还威胁说附近有山贼出没,他要是不说实话就弄死他。

    许攸知道张飞粗鲁,还真不敢赌,毕竟三兄弟分别执掌前中后三军。他怕自己撑不到刘备的救援,只得如实交代了北中郎将卢植的话。

    张飞心想,若是把这话告诉大哥和二哥,他们肯定会不甘受辱挂印离开,建功立业的梦只怕会就此破灭了。不如先瞒着他们,以后再作计较。

    于是就撕毁了卢植的亲笔信,并且警告许攸不得向任何人包括左中郎将皇甫嵩透露半个字,否则后果自负!

    也是合着该那左中郎将皇甫嵩有那么一败。

    这许攸可不是什么忠臣烈士,被张飞这么一吓,居然真的什么都没有说。

    左中郎将皇甫嵩在中军大帐隆重的接待了刘备三兄弟。

    关羽和张飞都是超级武将,刘备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是也气度不凡。

    皇甫嵩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至少自己左中郎将府中的校尉和司马,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们三个。

    皇甫嵩没有想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爱屋及乌的皇甫嵩,对北中郎将卢植感激涕零。

    在得到北中郎将府援军的第三天,左中郎将部整军出战波才。

    刘备三兄弟成了先锋,都踌躇满志的想要来个开门红。

    大军才一接战,汉室讨逆大军就势如破竹。

    波才见势不妙,忙紧急施展妖法。

    刘备在广宗城下被张宁的妖法所伤,心有余悸。

    一见到波才施展妖法,拨马转身就逃。

    关羽见刘备逃走,生怕他会有什么闪失,忙追了上去。

    张飞杀得性起,突然听到关羽一声长啸,也打马追了上去。

    刘备的范阳军本部八百人,早有逃命的经验,忙放弃了敌人,追随刘备三兄弟跑了。

    北中郎将府的一千二百精锐,却是不进不退,愣在了当场。

    将是兵的胆,刘备三兄弟这么一逃,整个左中郎将府的部队都乱了套。

    波才趁势掩杀,皇甫嵩败退长社城中。

    皇甫嵩很愤怒,当即就要斩杀刘备三兄弟祭旗,并且迁怒于北中郎将卢植。

    许攸见祸闯大了,忙把卢植的话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皇甫嵩大哭,不是卢植误我,而是匹夫知情不报。

    皇甫嵩重责许攸三十大板之后,又命人找来刘备三兄弟,直接了当的告诉他们:义勇校尉只是临时工,如今出了问题,临时工的编制是没有了。

    刘备苦苦哀求,皇甫嵩才同意让刘备三兄弟带着本部八百人离开长社城,随便讨伐黄巾军立功。至于论功行赏什么的,在左中郎将府是行不通了。

    好在皇甫嵩还算仁义,给刘备三兄弟补足了军资,算是双方协议分手。

    刘正看到这里,满是遗憾的对郭嘉说:“奉孝,这刘备三兄弟坑上司的毛病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如今居然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郭嘉也觉得奇怪,人家都说:吃一次亏,长一点记性。这刘备三兄弟吃亏不少,怎么就一点长进都没有呢?

    兴汉军攻克了襄城之后,继续朝着颖阳前进。

    负责驻防颖阳的,是何仪和他的部众。

    何仪是何曼的弟弟,当他得知何曼战死襄城之后,发誓要与兴汉军血战到底。

    兴汉军才抵达颖阳城外,何仪就率领八千黄巾军主力出城强势接战。

    刘正命陈到率部迎敌。

    何仪手使一支点钢枪,胯下乌鬃马。

    两人都是使枪的行家,陈到的枪法得名师指点,套路鲜明又灵活机动。

    何仪的枪法是在同汉室讨逆大军的战斗之中琢磨出来的野路子,没有什么章法,就是那么胡挑乱刺。

    这乱拳打死老师傅,何仪虽然伤不了陈到,但是也成功的自保有余。

    两人在颖阳城外的空地上激斗了起来。

    阵前斗将这么古老的战法,看得双方将士都是热血沸腾。

    郭嘉似乎也被两军将士的呐喊声给感染了,居然亲自执槌,擂响了战鼓。

    一通鼓罢,陈到与何仪走马挥枪,斗了个旗鼓相当。

    两通鼓罢,何仪气力不足,胯下战马难以为继。

    三通鼓罢,何仪马失前蹄,陈到挥枪挑起何仪,扬尸怒吼道:“何仪已死,降者不杀!”

    出城的黄巾军见主将战死,慌忙撤回颖阳。

    刘正见黄巾军大乱,于是就挥动着梨花枪暴喝一声:“全军出击!”

    陈到立即跃马提枪,率先杀了过去。

    黄巾军在慌乱之中,根本就来不及关闭城门。甚至连把守城门的黄巾军战士,也被裹挟着逃走了。

    陈到带着白毦兵随后掩杀,替身后的主力大军进城扫清了障碍。

    颖阳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失去了领兵大将的黄巾军,也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

    各自为战的黄巾军,根本就是一盘散沙,再也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抵抗来。

    刘正也带着一队人马拿下了颖阳黄巾军的营地,缴获了不少军备物资。

    在进行战后总结的时候,徐盛发言说:“校尉大人,怎么这黄巾军正规化以后,战斗力不升反降!”

    刘正说:“文向先不要着急,一会儿等大家发言完毕,再统一给大家解释。”

    接着陈到和魏延也做了发言,轮到周泰的时候,他只问了一句:“校尉大人,我怎么觉得黄巾军上下不齐心呢?”

    刘正想了想,觉得还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郭嘉,于是就说:“奉孝,你来向大家解说吧!”

    郭嘉站起了身,大声的回答说:“是!”

    众所周知:黄巾军最初的成员是一群吃不上饭的农民,想要填饱肚子就得靠抢。

    人人都得争先,要是落后于人,就只能饿肚子了。

    所以人人拼命,大家都不想挨饿。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程,黄巾军各部占了一些地盘之后,就得分出守城部队和进攻部队来。

    这样一分工,守城的人不出战,军备物资就得靠攻城抢掠的队伍来提供。

    战争形势的转变,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这就迫使黄巾军必须要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然而黄巾军将领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军队是正规化了,可是人心还停留在各自为战阶段。

    这基层将领的文化程度跟不上,直接把黄巾军的长处给葬送了。

    如今两军对峙,汉室讨逆大军处于战略上的绝对优势。一直都在主动进攻,压缩黄巾军的生存空间。

    黄巾军久守不利,控制区域内的豪强世家抢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到了抢无可抢的地步。

    进入汉室大军控制区域内抢掠,由于汉军的存在,风险大且不说。

    由于坚壁清野,抢到的东西极其有限。

    负责抢掠的队伍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物资供给守城部队。

    黄巾军不事生产,控制区域内又抢成了一片白地。没有后勤来源的他们,很是怀念当初那种一拥而上的感觉。

    如今抢食艰难,还得把有限的物资上缴一部分。

    这样一来,守城的人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对上面的决定很不满意。

    出击抢掠的人那意见可就更大了,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抢来的有限吃食,还得给守城的老爷们分上一口。这不还是回到了当初种地交租的日子了吗?

    普通的黄巾军战士想不通,领兵的大小将领就更难统一思想了。

    要知道黄巾军是按照村乡县的地域来编制的。

    各村乡县之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矛盾存在。

    如今让大家摒弃前嫌,拿自己手足亲人的命去替仇人换取吃食,而且还没有解释。

    这样的情景一出,谁能顾全大局。

    大家都想不通的话,索性就阳奉阴违,导致了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黄巾军正规化之后,必然会导致分工的不同。

    然而没有后勤保障的分工,就会直接导致内部分裂。

    以前都是无后方作战,抢到哪里算哪里呀?

    如今守着一片白地当成了命根子,留着没用,丢了又会没命。

    黄巾军是进无路,退又无门。一旦放弃了城池,就会成为丧家之犬。

    以他们的物资储备,离开城池就是自寻死路。

    兴汉军在南阳作战两个月,优待俘虏的美名早就传遍了天下。

    颖阳黄巾军听说兴汉军到了,虽然不至于立即献城投降,但是士气不高却是豪无疑问的。

    刘正听到这里,挥手示意郭嘉停止讲述,总结性的说:“各位都是平贼校尉部的首脑人物,听了黄巾军的发展变化之后,有什么感想吗?”

    徐盛是军校生,说话的时候带着浓浓的书生气。

    他认为思想教育很关键,要是思想出了问题,其他的问题就会前仆后继的涌出来。

    只要解决了思想问题,别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魏延是农民出身,他直言不讳的指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后勤,只要粮食充足,军队的忠心就会一直存在。

    陈到是武将世家出身,他直接告诉刘正,铁的纪律才是最根本的保障。

    粮食保障和思想教育,只能在短时间内维持斗志。

    想要长期保持高昂的斗志,只能三管齐下,其中纪律更是关键。

    人的**都是无穷的,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就会给自己定一个大目标。

    就像黄巾军,填饱肚子之后,就会又想着锦衣玉食。

    要是没有纪律约束,就会把原来有限的凝聚力给消磨殆尽。

    刘正见三人各有见解,于是就当众赐三人纪效新纲。

    这是兴汉军安身立命的本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