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新伙伴终于要来了吗?(第1/2页)大国体育

    罗家两兄妹的敦煌是在5月份于国内首映,当然国内的票房难以统计,也没必要进行统计。

    这个年代要想在电影上赚到钱,还是要走向香港市场,特别是台湾、南棒、东南亚的市场。

    如果能打进日本的话,那就真的牛逼了,因为以上这些市场加起来,估计也就和日本市场相当。

    所以**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才会有那么多美化日本,讨好日本,强行加入日本元素的内容,因为人家的市场大啊!

    这种事也算不上丢人,除了少部分故意贬低中国形象去抬高日本的电影很恶心外,这种策略确实从日本赚到了钱,也让香港电影在日本有了一定市场,更是让不少香港明星在日本也变得家喻户晓,总得来说没什么问题,甚至都能算文化输出了。

    真正恶心的是三十年后,那会中国的市场比此刻的日本还要大,于是好莱坞也开始刻意加入中国元素了。

    但那些中国元素可不像是在讨好中国人,也许他们是想这么做来着,但在一贯的美式自大,还有对中国的刻板,尤其是媒体常年洗脑的印象下,这些中国元素基本都成了恶心中国人,丑化中国人的内容,根本与美化沾不上边,绝大部分就连诠释基本事实都做不到。

    最离谱的是,美国人还真打算用这些恶心中国人的东西来赚中国人的钱,甚至还有让你当丑角是抬举你,是提携你,你必须要感恩的心理,这就是真的恶心人了。

    吴杰不愿意再去想这些恶心事,他只知道八十年代的台湾市场肯定是不要想了,罗家两兄妹瞄准的是香港、南棒、东南亚市场,以及千禧年以前的亚洲最大市场日本。

    第一站自然是香港市场,这部敦煌通过“银都机构”在香港的资源,7月中旬时就已经在香港上映了。

    这个市场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难度,毕竟电影的投资方是“保护伞影视”,这可是吴杰的公司。

    如果他能在电影里客串一下,那么宣传时举起他的大旗想要打进日本市场,甚至是欧洲市场都不难了。

    事实上,这部电影真的打算到英国上映,不过时间上恐怕要等最少一年才行。

    欧洲那边相对成熟的电影审查和引进制度,可不是香港和东南亚这种混乱的市场能比拟。

    中国电影想去欧洲和美洲上映,流程上必然会格外长,一切顺利少说也要两年时间。

    但光是第一站在香港获得的票房,便足以让“银都机构”和“保护伞影业”大笑三声了。

    这自然是得益于电影的硬素质,尽管用吴杰的眼光来看,这部敦煌在剧情上也就只做到了基本的叙事顺畅,然后在剪辑、运镜、配乐上有一些小亮点。

    但在影片立意和人物塑造上,还是只是停留在相对肤浅的层面,剧情上也没什么深刻的内涵,就是一部低配版的战狼式爱国爆米花电影。

    然而这样的素质在八十年代的商业电影里就非常出色了,它真正吸引人的也不是这些,而是放到21世纪都能打一个超高分的动作戏。

    全片快节奏的叙事推进,凌厉风格的剪辑,再加上五分钟一小打,十分一大打的劲爆场面,基本上能让观众无时无刻不处在兴奋和激动之中,连上个厕所都怕错过好戏的那种。

    而最牛逼的自然是所有的打斗场面,全都是两兄妹纯手打,几乎没有任何特效辅助。

    但这种视觉上拳拳到肉,具备十足的力量感和实战感,同时又能做到比舞蹈还精彩的动作戏,在吴杰眼里已经快摸到艺术的门槛了!

    所以这部前所未有的电影一经上映,很快就在国内创造了远超三年前少林寺的轰动!

    两兄妹凭借出色的外形,看起来比李连杰还要出色的身手,自然又让这种轰动进一步扩大!

    7月中旬,这部电影来到香港上映后,不仅获得了绝大部分院线和私人电影院的青睐,更是同样引起了全港轰动,几乎找不到几个负面的影评,敦煌这两个字几乎在所有报纸上都刷屏了!

    现在敦煌已经在香港上映一个半月,前一个月几乎每场都座无虚席,许多戏院一天下来八成都是放这一部电影,其火爆程度远超两年前的少林寺,也超过任何一步在香港上映的电影。

    这种火爆一方面让两兄妹迅速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使得“银都机构”和“保护伞影业”声名大振。

    同时也让这段时间在香港上映的其它电影纷纷遭遇了滑铁卢,因为当大家看到了无论从任何方面都碾压的敦煌后,再去看那些粗制滥造,连基本叙事都做不到的电影时,真的会感觉难以下咽。

    于是麦当雄的省港旗兵扑街,高志森和黄百鸣的开心鬼扑街,就连成龙的快餐车本身质量并不差,但还是将上映时间直接改到了9月份,不愿意与敦煌正面竞争影响票房。

    这显然是个聪明的决定,快餐车的质量相当高,但84年的成龙还没有后来那么高的号召力,如果在敦煌先上映的情况下硬碰,同样要碰的稀烂!

    事情的发展也是如此,两兄妹快速完成拍摄的铁马骝都在9月初于内地上映了,敦煌在香港的热度还是迟迟不退。

    这时你几乎能从任何一家影院看到有三张以上敦煌影票的观众,香港媒体调查后得出结论,保守估计该片有超过七成的观众会选择再来看第二遍,因为只看一边实在是不够过瘾啊!

    吴杰这边得到的准确票房数字一定会让香港电影人陷入深深的羡慕妒忌当中,因为只算7月中旬至八月中旬的一个月票房,这部敦煌就在香港狂揽了2800万港币,超过了去年香港票房第一的最佳拍挡大显神通。

    但这才是头一个月的票房,8月中旬到8月底,这段时间敦煌的票房虽然开始下降,但依然超过了同时期的其它电影,所以三千万票房的大关肯定是早就越过了。

    香港媒体已经在预测该片能否再创一个新纪录,冲击四千万这个让人咋舌的新纪录?

    但对于两兄妹来说,香港市场还是太小。

    如果这部电影放在日本大规模上影,那恐怕会创造一个让全世界都轰动的票房数字。

    可惜日本的电影引进和审核流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

    此外日本的发行方,以及日本院线的分成要求也非常黑。

    现阶段他们无疑处在弱势方,这种合作能在一块钱里分到3毛钱,都要靠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电影的高素质下才有机会谈下来。

    所以可想而知,这个谈判过程也会非常耗时。

    他们两兄妹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全球影响力,就连亚洲影响力也不够,这就使得电影素质足够了,还是要被日本方面剥削一次,最后连20的分成都难以拿到。

    但20的票房分成是他们的底线,所以还需要一些荣誉的加成才方便与日本,欧洲、美洲的发行方谈条件。

    两兄妹想来想去,决定让他们的新片铁马骝参加9月份在威尼斯举办的国际电影节。

    如果能入围主竞赛单元,最好是拿到“银狮奖”,或是评审团特别奖,那就能让他们在国际知名度上有一个飞越了,这也是最快积累国际影响力的方法。

    不过说到这部铁马骝,能够这么快就拍出来,除了这个时代不需要太精致的后期制作,也不需要电脑特效外,还是因为敦煌拍摄的时间太长了。

    所以铁马骝的剧本早就写好,电影里的很多布景,甚至一些拍摄都是在同期进行,包括许多工作人员和演员也是两边来回赶场。

    但即便如此,这部电影实际上也花了一个半月才制作完成。

    这个速度对比快到没朋友的香港电影来说,实际上不算太惊人。

    香港的同行们那才叫快,最极限的速度是一个星期就能给你从剧本都没有的状态,光速来到通过审核并上影的阶段,就问你怕不怕?

    这部铁马骝还是打磨了一段时间,甚至还为年底的黄飞鸿埋下了许多伏笔。

    罗问在这部电影里自然饰演黄麒英,铁马骝则被改成了女性角色,自然就是由罗曦来饰演了。

    这部电影在主体上依然不追求过高的立意,剧情和人物塑造也不求太多深度和内涵。

    这三方面只要能说得通,表达的通顺,让人没有违和感就行了。

    但是在剪辑、运镜,特别是美术和配乐上,这部铁马骝还是下了很多功夫。

    比如那首“男儿当自强”的配乐就已经用在了这部电影上,只不过还没有填词和演唱,这个要等黄飞鸿上才会使用。

    这部铁马骝最核心的卖点还是一打到底的爽快感,以及武打设计上的高难度和美感,同时让人看起来像是具有很高的实战性。

    罗问在电影里使用的是硬桥硬马的少林拳,罗曦则是使用的咏春,背景上也改成了严咏春的后代,实际上在这部电影里,她才是第一主角。

    不过大体剧情并没有大改,只是对原版进行了一些修补和优化,比如香港电影里自带的低俗桥段,这个版本必然要削减一些。

    这类商业片不能太文艺,“俗”一些不要紧,反而能更被大众接受。

    但是“低俗”就算了吧,“屎尿屁”可与雅俗共赏沾不上边,那就是登不上台面的东西,也不算真正的恶搞和无厘头,看多了智商是会下降的。

    这个版本的最大不同在于台词上要比原版有味道,并且合理许多,基本上做到了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激昂的时候激昂,该戏谑的时候戏谑,不再有香港电影为了尽快圈钱,自带的浮躁和浮夸。

    整部电影无论布景还是台词设计上,都会给人一种乱世来临前的动荡不安,从而形成一股由内而外的压迫感。

    但通过主角们与邪恶的对抗,又能让观众在这种黑暗中找到几丝余温,让人在绝望中保持着希望,同时删减修改后的笑点也能起到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的效果。

    至于为下一部黄飞鸿留下的伏笔,自然是罗曦饰演的铁马骝教给了小黄飞鸿一套棍法。

    这段剧情原版就有,但那套棍法没有名字,这个版本改成了咏春里的六点半棍,算是为将来拍叶问也留下了伏笔。

    罗曦在这部电影里不仅展现了咏春门中的两个独门兵器六点半棍与八斩刀,还有咏春拳法的展示。

    小黄飞鸿在这部电影里的饰演者,他们找到的是刚刚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少年组冠军的赵文卓。

    这个角色在电影里被重新设定为手短脚长,这种骨架适合练习腿法,但不适合黄麒英传给他的拳法。

    黄飞鸿这么练下去的话,将来会远不如他父亲黄麒英。

    所以罗曦在电影里的一段剧情中,便把六点半棍交给了黄飞鸿。

    这门棍法自然就是将来与纳兰元述第一次棍法切磋时展露的功夫,至于无影脚显然是黄飞鸿根据自身特点独创的武学。

    罗家两兄妹自然不像香港电影一心只为钱,总是一个火起来,或是一个题材卖得好,所有人就一窝蜂去跟风抄袭,而且在制作流程上往往只突出一个“快”字,包括情节梳理也是为“快“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