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不敢(第1/1页)春闺记事

    坤宁宫正殿里,遽然安静了下。

    太后看着顾瑾之跪那里,也犹豫着该说什么。

    叫她起身?

    由着她不治宁萼?

    太后是很喜欢顾瑾之。可孩子不能太任性,不能轻重不分啊,否则将来她怎么照顾庐阳王?

    她正要再说几句,皇上却笑着道:“起身吧。”

    太后就不再多言。

    顾瑾之道谢,站起了身。

    太后也不好让她空站着,叫人端了锦杌给他们坐。而后才想起,宁氏母女来了就跪到现,还没有赐座呢。

    “都起身吧。”太后高声道,“赐座。”

    宁家母女则变了脸。

    太后是舍不得宁萼死,可皇帝不乎啊。

    只要皇帝不乎,太后就不敢执拗。太后是个温顺人,她从来不敢恣意妄为,以为皇帝是她儿子,就忘了君臣礼仪。

    宁侯爷就死定了吗?

    宁夫人不知如何是好,太后让她起身,她只得爬起来。

    宁萱却没有。

    她跪着,匍匐前进了几步,放声大哭:“皇上,太后娘娘,父亲病危,纵使他曾经千错万错,以后也定改了。求太后娘娘看同胞姐弟份上,救我父亲一命。宁萱愿减寿十年。”

    宁夫人见状,亦跪下大哭不止。

    安静坤宁宫,顿时又哭声此起彼伏。

    好个孝顺女儿啊,朱仲钧一旁瞧着,忍不住心里冷笑。

    顾瑾之前世就孤傲,不喜权势。

    没有权势,本事越高越身不由己。

    太后强权压下来,懿旨让她去救治宜延侯,她敢不去吗?

    所以前世。朱仲钧总是逼迫她,一步步往上爬,让别人都做不了她主,她可以掌控一切,自由自。那时候,她单纯得叫人又爱又恨。

    悠长凄惨哭声中,朱仲钧独自想着心思。

    太后心,被宁氏母女哭得揪了起来。

    她看着顾瑾之,想说点什么,又不忍心。

    终。她微微阖眼。

    “你们先回去吧。”皇帝声音猛然一提,“坤宁宫正殿,岂容喧哗?常顺。送宁夫人出宫。”

    宁夫人呆住了,都忘记了哭。

    宁萱眼泪也收住了。

    她抬眸看了眼皇帝。

    皇帝声音虽然高,可神态里带着几分怜悯,宁萱心头一跳。

    她知道自己孝顺,感动了皇帝心。

    她目达到了。

    皇帝会有后招。她们只需要会见安心等待。

    她搀扶着母亲,出了宫门。

    路上,她心田放佛荡漾着什么,有汩汩清泉流淌。

    等她们一走,皇帝摇头,对太后道:“……萱姐儿小时候懂事。如今心思却越发阴私起来。明知您为难,还故意说什么减寿十年。眼里没有君王,只有小情。令人惋惜。”

    “忠孝”二字,自然要忠君前,仁孝后。

    皇帝和太后面前,先想到了不是忠君,再孝也是有限。

    朱仲钧底下听了。虽然知道皇帝所言乃是这个时空主流观念,心里到底冷了一下。

    直到这一刻。他真正不喜欢这个时空了。

    自由,有了责任和义务,往往加有保障。可责任和义务不是从人性发出,而是扭曲君臣贵贱,自由保障本身就是个伪劣品。

    那自由还有什么意义?

    他回眸打量了眼顾瑾之。

    她已经这个时空生活了十三年,她抱怨过吗?

    安静女孩子,低垂着头,不知道想什么,纤长浓睫轻轻闪了一下,又归于平静。

    朱仲钧也不知道她想什么。

    太后听了皇帝话,轻轻叹了口气,表示她也很扼腕。

    这声叹气,让朱仲钧思路转了回来。

    “到底见识短了些。”太后评价宁萱,“有些急功近利。也不能怪她,你舅舅都病成了那样,她做女儿,难免心焦失态。”

    心焦是可以,君前失态却是不行。

    皇帝笑了笑,不再多言。

    而后,大殿里又静了静。

    顾瑾之就起身,道:“陛下,太后娘娘,时辰也不早了,城里要宵禁,民女告退。”

    太后和皇帝又是一愣。

    她这是铁了心不救宁萼啊。

    到底是真不会,还是那口气没有顺过来?

    “小七,宜延侯病情,确没有其他法子?”太后忍不住又问了句。

    她心里挺不是滋味。

    皇帝也想问。

    “太后娘娘,确是没法子了,而且也民女不敢。”顾瑾之道。

    皇帝和太后也微微蹙眉。

    朱仲钧心里微微笑了笑。

    “岂有不敢一说?”太后忙道,“小七告诉哀家,哀家定为小七做主。”

    顾瑾之道:“民女先前看到了宁侯爷病,本着大夫济世救人,毫无私心实言相告,却引来恶毒揣测,不仅仅中伤民女,还诋毁民女一族,叫民女先人也被人说长道短。这样还要民女下手去救,岂不是又要被人说趋炎附势,毫无骨气?只怕明日,民女不孝不仁,就要传遍了天下,这叫民女如何面对顾氏祖先?

    此其一不敢。

    宁侯爷讳疾忌医,不信任民女,如今病入膏肓,已经无力回天。民女就算出手,也只能保他三五年寿命。依着宁侯爷往日性情,恐又揣测民女藏私,不肯倾囊相授,故意叫他受苦。

    到时候,又添一层怨恨,此其二不敢。

    宁夫人和宁小姐去民女府上救治,民女早已说清楚,宁侯爷之疾,再求医已晚。民女出手,也只能和众位大夫一样,拖延宁侯爷几年性命。民女去不去,都无关紧要。

    可宁家小姐不信。到宫里哭诉,指望太后懿旨,强行逼迫民女出手。坤宁宫面前,民女一再表白实情,她们仍是不肯接受,一再用仁孝施压。既不信大夫之话,又求大夫救命,真叫人为难。治不好,又怪大夫不肯力,以后每每都要太后面前诋毁民女。惹了此恨。

    此其三不敢。”

    话音刚落,大殿里静谧无声。

    太后眼底有了些尴尬。

    顾瑾之一再说,她没有法子。自己不是和宁家一样,不相信,以为她任性吗?

    这回,她是真没有任性,而是宁萼病已经无力回天了。

    顾瑾之一再说这个事实。偏偏大家都当她推脱……

    确呢,她只是大夫,不是神仙。

    每个大夫,都有自己无法救治病。

    并不是顾瑾之治好了太后顽疾,她就每一桩病都能治。

    况且顾瑾之看出宁萼有疾,并没有隐藏。而是毫无保留坦言相告,结果引来中伤也无还击。

    这份仁心仁术,偏偏如此委屈。太后心里酸酸。

    和宁萼那个兄弟相比,她心里同样疼顾瑾之。

    “来,到哀家身边来。”太后心疼着说。

    顾瑾之起身,道是,走到了太后身边。

    太后就拉了她手。让她坐下,道:“哀家知道小七委屈!宁家有不是。哀家也有不是!以后宁家人再胡搅蛮缠,哀家先不答应。”

    她已经相信了顾瑾之说辞。

    皇帝笑笑,不再多言。

    顾瑾之听到太后说她也有不是,心里顿了顿。

    那份狠心,倏然就减轻了大半。

    “……太后如此说,我愧不敢当。”顾瑾之已经不自称民女了,肃穆脸色也缓了缓,“我虽然不能解宁侯爷中风,却也能让他缓缓。走路是不能够,手却能动一动。”

    太后愕然,忙反问:“真?”

    顾瑾之点点头。

    皇帝终于听出了话音,他看顾瑾之眼神,就多了份耐人寻味。

    “我也不敢保证,只能说力一试。”顾瑾之道,“方才不敢说,怕试不好,皇上、太后和宁夫人宁小姐以为我急着邀功,故意拿宁侯爷作贱……”

    宁家人,因为看不起顾家,总是把顾瑾之想很阴暗。

    这一点,她刚刚说过了。

    太后也能理解。

    她那个混账弟弟,倘若顾瑾之只能治他一半,他定以为顾瑾之有所保留。换了一般人,都不敢再跟他打交道。

    太后知道顾瑾之这是看了太后面子,就忙笑着道:“有哀家呢。他们再敢胡言乱语,就赶出京师去。”

    “那我力而为。”顾瑾之道。

    太后忙喊了常顺来,让她亲自送顾瑾之去宁家。

    又叮嘱常顺:“倘若宁家众人有一句闲话,立刻带了瑾姑娘回来。再让瑾姑娘受了丁点儿闲言碎语,哀家就先剥了你皮,再收拾他们。”

    常顺跪下,磕头道是。

    朱仲钧就忙起身,也牵了顾瑾之手,对太后和皇帝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皇帝和太后自然不会拦他。

    他就跟着顾瑾之,往宁家去了。

    皇帝见太后也累了,起身回了御书房。

    路上,他一直想:顾瑾之估计是真有法子,可她铁了心不肯医治,以为宁萼得罪过她。

    而太后亲自拉着她道歉,放佛一下子就磨软了她,她这才松口。

    那是个遇硬则强,遇软则慈女子呢。

    从前她总是安安静静,皇帝倒不知道她还有这样一面。

    他心里放佛被什么滑过,倏然觉得当初把她赐给庐阳王,有点太轻易了。

    这件事,皇帝脑海里盘旋了很久,甚至比安南国军事还要有分量,他久久难以散去顾瑾之模样。

    那肃然表情,那安静不语神态,叫人不得不相信她话。

    而太后一句道歉,又软下来。

    皇帝觉得,顾瑾之既让人怜惜,又叫人钦佩。

    ——*——*——

    感谢小院子、ii713、_d_1981、jj8129、熱戀^^、hs、紅茶咖啡打赏。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