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射击的角度(第1/1页)柯学验尸官

    “计算射入角度?”

    浅井成实和毛利兰互相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迷茫。

    他们倒不是在疑惑该怎么计算射入角度,而是在疑惑:

    “这还需要计算吗?”

    “死者脑袋上的枪伤是贯穿伤,有射入口和射出口两处弹孔。”

    “只要把射入口和射出口连起来,不就能确定子弹射入的轨迹,还有子弹射入的角度吗?”

    两点确认一条直线,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而既然子弹穿过人体时的运动轨迹都能确认了,那只要简单测量这条直线和人体体表的夹角,就能估算出子弹的射入角度。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一边提出心中质疑,一边还不自觉地凑近尸体旁边,观察起尸体头部的创口:

    “额头的弹孔是射入口。”

    “脑后的弹孔是射出口。”

    “是这样没错吧?”

    估测射入角前,毛利兰和浅井成实有些不太确定地向林新一询问道。

    他们一个是刚入门的学徒,一个是刚转行当法医,都还不擅长验伤,尤其是平时难得遇上的枪弹创。

    现在能判断射入口和射出口,主要还是根据死者身后玻璃窗上的喷溅状血迹,通过空间还原想象,来间接确认的。

    “嗯。”林新一点了点头,从创口特征的角度上加以肯定:

    “射入口是由子弹扑打、挤压、剪切皮肤形成的创口,一般与弹头直径相似或略小,而且伴有创口中心部位皮肤缺损,缺损边缘呈现皮肤内卷,使整个创口类似漩涡漏斗状。”

    “而射出口是弹头穿出皮肤组织造成的创口,射出口直径一般比射入口大,并且伴有创口皮肤撕裂。”

    “两者的创伤特征还是比较容易分辨,不会弄错的。”

    他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然后,不待毛利兰和浅井成实继续发问,林新一便说道: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

    “光从射入口和射出口的位置上看:”

    “额头上的射入口,比脑后的射出口,位置只是略高一点。”

    “如果简单地将两点连成一条直线,通过这种方法来确认‘创道’,估算出的射出角度嗯”

    林新一也没测量,只是通过目测,随口估计道:

    “大概有7、80度,是个较钝的角。”

    “没错。”

    浅井成实点了点头,说出自己的想法:

    “既然子弹是从高到低,以一个较钝的角,射入死者的脑部。”

    “那只要凶手的个头够高,举枪高度稍稍高一点,高过死者的头部,就能形成这样的创伤。”

    说着,浅井成实还根据想象,模拟起受害者的模样。

    他假装着被凶手逼到墙边,背靠墙壁微微屈膝,让自身的高度适当降低。

    而踩着一双高跟鞋、身高更具优势的毛利兰,则是默契地走到浅井身前,配合着扮演起凶手的角色。

    她高高地举起一把根本不存在的“手枪”,居高临下地,把“枪口”对准了浅井成实的额头。

    “啪~!”

    毛利兰演得投入,甚至还不自觉地配上了音。

    而在“一枪射死浅井”之后,她才转过头,对林新一说道:

    “林先生,你看”

    “我的持枪高度只是比浅井医生的头部高出了一些。”

    “开枪的时候,子弹从高向低射击,就很自然地形成了类似死者头上的,一个较钝的射入角。”

    “这样的话”

    “凶手的射击姿态,也谈不上有多奇怪吧?”

    她有些在意地说出了心里的疑惑。

    而林新一却是轻轻摇了摇头:

    “不,你们弄错了。“

    “你们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建立在射入角较钝的情况下。”

    “而你们确定射入角较钝,又是简单地把射入口和射出口作两点连线,估算出来的,子弹创道和人体体表的夹角。”

    “这”毛利兰微微一愣:“林先生,你的意思是”

    “仅仅通过射入口和射出口的位置,确认出来的射入角,其实是错的吗?”

    “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的。”

    “毕竟,两点确认一条直线,这道理的确没错。”

    “但我们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林新一微微一顿,细细解释道:

    “而现在的问题就是:”

    “子弹进入人体后形成的创道,有时候并不是一条直线。”

    “首先,随着弹头飞行距离增加,飞行姿态也会变得不太稳定。”

    “其次,弹头击中人体时遇到阻力,有时也会改变运行方向。”

    “尤其是这个案子里死者被击中的是额骨,这几乎是人体最坚硬的骨骼。”

    “所以,子弹在穿过人体形成的创道并不一定呈直线,曲线、甚至是折线,都有可能出现。”

    “这会对射击角度的判断产生很大影响。”

    “尤其是仅仅依据出入口的直线连接作判断,容易出现极大的偏差。”

    他一番仔细讲解,让毛利兰和浅井成实都反应了过来:

    “原来如此”

    “既然创道可能不是一条直线,用两点确认直线、再估算射入角度的办法,在这里就不能适用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射入角度,到底该怎么确定呢?”

    两人都眨着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眼里充满好奇。

    而林新一则是继续讲解:

    “很简单,我之前说过”

    “如果弹头呈角度射进人体,射入口就会形成类椭圆形的皮肤缺损。”

    “射入角越锐,形成的类椭圆形就越‘扁’。”

    “我就是看到射入口的皮肤缺损形状太‘椭’了,才会觉得射入角度有问题。”

    “而要计算角度,也非常容易。”

    “测出那个椭圆形伤口的长轴长度X,短轴长度Y。”

    “则Sinα=Y/X,α即为射入角。”

    这是利用射入口直径差异与命中角关系进行推断的正弦推算法,学过初中数学的都能理解。

    毛利兰和浅井成实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方法,并且按照林新一的吩咐,用直尺小心地测量射入口的长轴和短轴。

    通过计算,发现和原本估算的7、80度不同

    “射入角大概只有45度。”

    “从高到低射击,还和人体表面呈45度角”

    浅井成实稍稍地想象了一下:

    “那凶手难道是把枪高高举过头顶,然后再向下开枪?”

    “或者,是在开枪前一跃而起,再朝下射击?”

    他想象了一下凶手的几个射击姿态,结果想到的画面都和表演杂技无异。

    倒是毛利兰想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原因:

    “会不会是死者在中枪时,自己低下了头,或者身体蹲了下去?”

    “这也不太可能。”林新一摇了摇头:

    “因为子弹在穿出后脑之后,很快又凿穿了玻璃窗。”

    “子弹整体上是从高到低射出的,这一点从射出口和射入口的位置上能确定。”

    “既然如此,射出口的弹孔高度,一定会比玻璃窗上的弹孔高度更高一些。”

    “而我刚刚验尸的时候就用卷尺量过了”

    “玻璃窗上的弹孔高度,只比死者的身高低几公分。”

    “如果他再蹲下身子,甚至稍稍低头,那子弹凿穿他大脑后,就没办法射到玻璃窗上的那个高度的位置。”

    “所以,死者在中枪时,只能是笔直站在玻璃窗前的。”

    听到这里,毛利兰不禁陷入沉思。

    她仔细地观察着那扇玻璃窗上的弹孔,在脑海里模拟着子弹以45度角自上而下射入前额,又凿穿死者头部,向后击穿玻璃的奇特画面。

    这画面越想越觉得别扭。

    如果死者真是这样笔直站在玻璃窗前,那按照这射入角度,凶手得飞到天花板上开枪才行。

    “等等”

    毛利兰紧紧皱起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

    “我们一直都是在以这扇带有喷溅状血迹的玻璃窗为参照物,来推测死者站位的。”

    “因为玻璃窗现在是竖直闭合着的,所以林先生你推测,死者当时也一定是笔直地站在这玻璃窗前。”

    “可是这扇玻璃窗,当时可不一定是关着的啊!”

    “毕竟,死者死后倒在窗户上——原本打开着的窗户,很可能会随着尸体的靠窗下滑,而自己关上。”

    毛利兰看向那扇紧紧关着的玻璃窗,这样喃喃说道。

    “不一定是关着的”

    林新一顿时意识到了什么:

    这扇窗户不是普通的左右滑动式玻璃窗,而是一扇比较少见的,上下翻转式的开合玻璃窗。

    只要一打开,玻璃平面和地面的角度就会有所倾斜。

    想到这里,他试着把这扇上下翻转式的开合玻璃窗向外推开。

    玻璃窗倾斜着发生翻转,上半部分向外,下半部分向内。

    “难道”

    “我们刚刚想象还原的现场全都错了?”

    在毛利兰的提醒下,林新一找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分析方向。

    他从打开的玻璃窗里探出头,脑袋很自然地向上一看:

    “这一枪根本就不是在这房间里开的。”

    “而是从楼上,垂直向下射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