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古皇弇妃(二合一章)(第1/2页)玉虚天尊

    是夜,任鸿前往玄光苑拜访弇妃。

    弇妃面无笑意,只在桌边摆了两盏茶。

    “关于我的前世,你知道多少?”

    “弟弟只知道,有一篇神策功法叫《九索弇神策》,而那篇神策是观想圣王弇兹氏。”

    任鸿去过离渊火窟中的万神窟,见到《九索弇神策》,也看到一尊和弇妃容貌一模一样的女神。

    古神弇兹氏的来历,任鸿还是知道的。

    曾经人族诞生之初的圣王之一,若论年代还在太昊之前。

    “姐姐的来历,应该是古早之前的圣王。然后于太昊九世末年的那场大战中陨落,最后利用神策复活?”

    弇妃盯着香茗上的缕缕白烟,颔首:“不错,神策法门正如你所言,是我辈返生复活的手段。在极为古老的时代,天地间只有一个教统的时候,神策秘箓便已经出现。而神策的用意,就是让我们这些古神圣王不死。”

    信仰不灭,神灵不死。

    神策法门将这一理念发挥到极限。不再是利用信徒的信仰,而是以自身观想古神,以自身为古神信徒,然后把自己修成古神。

    神策时代纵横天下的一个个高手,说白了就是上古、近古仙神们的转世身。

    “那姐姐第一世果然是……”

    “如你所想,吾号弇兹。”

    轰隆——

    仙府之外,蓦然闪过一道惊雷。

    “那姐姐可否告知,太昊末年那场大战的真相?到底为什么——”

    弇妃拦住他,食指轻轻一点,微微摇头。

    然后,她在桌面画出一道秘箓:“这道符箓,你可认识?”

    任鸿低头看去,那道符箓是一条弯曲的蛇纹线路。九曲环绕后,组成繁杂的秘箓。但仔细一看,它又似乎是无数咒文的结合体。

    “不晓得。”

    “所以,不能告诉你答案。”

    “这是历劫者验证身份的秘箓。”弇妃面无表情:“我辈历劫之人有约,不能告诉局外人真相。如若不然,劫数立刻降临。”

    她这一说,任鸿冥冥有感,好像有一只眼睛在虚空注视着自己。

    少年默然,作为天皇传人,没人比他更清楚“天皇”的神威。

    别看弇妃是古道君转生,恐怕也挡不住“天皇”一眼。

    “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得知我的来历,但你如果不想害死身边人,最好不要外传。”

    这一刻,弇妃撕下面具,展现本我性格。

    不再是笑面盈盈,以姐弟相称的弇妃娘娘。而是曾经执掌山河,纵横天下的人族圣王。

    “不过你不用太担心,时间不久了。等九阴绝日结束,一切都会尘埃落定。”

    弇妃坚信,这一次九阴绝日能把天皇意志彻底封印,将他重塑太昊文明的幻梦完全粉碎。

    因为在下一个时代,主宰人道的不是太昊,而是轩辕帝。

    人道进程是向前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而不是开倒车,把持在某一个人手中。

    “九阴绝日后,你们这等后进者即可证神相之位,再也不用担心天地灭劫。”

    让新人在天皇压制下证道?

    弇妃想都不敢想。

    除却他们这些古神转世身,谁能在天皇阻击下证道?

    当今天下,只有三人真正说是一世证道。而且,他们也依仗了诸多外力,得到好多人护持。

    一人飞升青冥,和诸天仙一同堵天眼。

    一人成为玄门道君们的傀儡,成为对抗九阴绝日的工具。

    还有一人根基不稳,证道之后苦苦挣扎在神相之境。

    当然,凰公主不在三人之列,她的情况更为特殊。也因此,弇妃打算帮她说媒,好帮她度过未来的劫数。

    “那就不提这些陈年往事。”

    任鸿知晓进退,立刻撇开这件事,问:“姐姐身份尊贵,手中难道没有留下什么当年的神器宝物?”

    “太昊劫下,万神寂灭,我辈劫后重生,哪里还有故物?”

    “但作为古圣王,总不可能连区区一道龙气都压不住吧?”

    任鸿乐呵呵笑看着她,根本不信弇妃无法对抗人道龙气。

    到底耐不住任鸿赤裸裸的眼神,弇妃在他眉心一点,把一根金色绳索送入紫极宫。

    “这是我的弇兹天索,当年结绳记事时期,我用弇兹天索参悟大道,炼就神通。这道天索给你,明天你以法力点燃,可在龙气中施展神通。”

    弇妃说完,又是无奈道:“不过能不用,尽量别用。正所谓天地阴阳相依,你用我的天索屏蔽龙气压制,回头少不得要去度一场天劫。”

    “天劫?强度如何?”

    任鸿立刻来了精神。

    当今修行者只有三重劫数,分别是真人劫、道君劫以及天仙劫。那古早之前“三灾九难”、筑基劫、金丹劫,他都没见过。

    “我的天索乃三股劫绳糅搓而成。它会从你的真人劫、道君劫和天仙劫中引出一缕,让你提前体验三大劫数。”

    “咦?那这不是好事?这样一来,我可以提前准备三大劫啊?”

    “可你要是过不去,那就直接死了。”

    任鸿不以为然,以他修行《天宝书》的成果,若不能凭借浮黎道胎抗住三大劫数投影,那他这三书合一,还有什么指望?

    见任鸿不肯听劝,弇妃不再多言,而是打定主意让吕清媛看着他,免得乱来。

    一杯茶很快喝完,任鸿起身告辞。

    “对了!”临走之前,任鸿想起一事:“姐姐,我那齐瑶妹子如何了?”

    “她入西昆仑洗心池历练,要借此机会一口气炼就金丹,如今还出不来。到底需要多久,就看她自己了。”

    任鸿听罢,默然无语。他深深对弇妃作揖:“她就请姐姐多多照拂了。”

    ……

    次日,董朱和弇妃一同前往北斗派。菡萏、云嘉以及杏花仙子留在太元仙府,而任鸿扮作道士模样,和吕清媛一同入宫。

    入京城后,二人法力尽消。

    “师妹,我们先去吕府?”

    “嗯,二公主一行就在那里等候。”吕清媛看任鸿把玩铜钱,不禁问:“师兄,你这是用铜钱练习手指?”

    “对,昨天碰到一个好心人,他教我的。师妹要不要试试?”

    吕清媛微微点头,任鸿屈指一弹,铜钱落在吕清媛指尖。她手指灵巧,从大拇指到小拇指来回转,竟持续了好几十轮不曾掉落。

    “师妹以前练过?”

    “记得我说过,我武道修为是宿天王指点。他曾指点我,如果想要灵活运用内力,‘挪运铜钱’是最简单方便的练习方式。”

    “宿天王还教你这个?”

    “是啊,宿叔叔待人亲切,为人正直。我记得,他还去灵阳县赈过灾。”吕清媛将铜钱抛过去。

    “哎?有这回事?”任鸿歪了一下脑袋,接过铜钱继续搬运:“他去过灵阳县,我怎么没印象?”

    那时候,他还专门去你家借过粮啊。

    吕清媛幽幽望了任鸿一眼,心下一叹:果然,他什么都记不得了吗?

    “啊——是那个大叔啊。”任鸿掐指一算,才通过大衍天盘回忆起来。

    “又没人跟我提过他名字,我小时候老爹只让我叫叔叔。我家行商,那么多叔叔伯伯,谁知道谁是谁?”

    “不过,我记得他儿子长得不错,跟我玩得挺好。”

    经过吕清媛的提醒,任鸿有点回忆起来了。

    差不多是六七岁时,一个大叔带儿子跑来自己家。后来大人们议事,自己就跟那小子玩了一会儿。

    “我记得他长得不错,我看得很有好感。我俩还专门玩了照镜子游戏。一个人扮演镜子,一个人扮演照镜子,然后一起面对面做动作。哦,白老爷子说,宿小子长得跟我很像。现在后知后觉,的确是这样。他小时候,好像跟我长得很像,当然,肯定没我帅就是了。”

    “……”

    吕清媛陪着自家师兄,默默看着任鸿这张易容后的脸。

    你现在这张脸跟人家一比,根本没有可比性啊。

    一个老翁慢悠悠从二人身边走过,走远后嘀咕道:“胡说什么?明明是我更帅啊!”

    “算了,看这家伙神情如常,一点忐忑都没有,应该不怕龙气什么的。”

    老翁一闪身钻入小巷子,转眼换上衣服:“接下来,出发去北斗派!”

    ……

    来吕府门口,看到二公主一行人已等候多时。

    任鸿这次请弇妃帮忙,用凡人的易容术修改容貌。外人根本无法将他和去年大闹皇宫的那人联想到一起。

    二公主看到吕清媛身边的中年道士,疑问:“这位仙长是?”

    “他是我师兄。”吕清媛引荐后,对二公主说:“我家师兄观测天象,察觉宫中大妖凶恶,恐我一人难以降服,便随我一同前来。”

    二公主上下打量任鸿,任鸿含笑望着她,毫无惧色。

    “大胆,见了公主殿下,为何还不行礼。”

    二公主伸手一挥,拦住身边侍卫,好奇问:“仙长在何处修行?如何称呼?”

    “在下天元子,在太元妙境修行。因感天数,知师妹和太元道统有缘。遂持天书入世,点化师妹入道。”

    “公主放心,那皇宫中的大妖,若师妹难以降服,贫道自会出手。”

    “既如此,便请仙长随行吧。”

    二公主走上鸾车:“启程,随本宫入宫。”

    任鸿和吕清媛坐在一辆马车内,随二公主一行入宫。

    这一路所行,走的是当初任鸿打入皇宫的官道。

    任鸿看着这条道路,脸上露出笑容。

    “师兄千万别乱来?弇妃姐姐走之前,专门嘱咐我,务必看住你。”

    任鸿把玩铜钱,满不在乎说:“放心,放心,我有分寸。”

    他哪是听劝的主?

    钧天仙灵有成道之恩,在他面前勉强有些说话分量。至于其他人,菡萏、弇妃、吕清媛、董朱,有一个算一个,谁能劝得住他?

    也就是任兆或者白老爷子在,兴许任鸿给老人家一个面子。

    “安心吧,我肯定不乱来。肯定不会再把道君皇帝打一顿。”

    看着任鸿满脸笑容,吕清媛心中越发没谱。

    公主仪仗至宫门处,有宦官和朝臣一并外出迎接,宣读圣旨。

    二公主这次回来,一是引荐吕清媛入宫捉妖,二是代表自己夫家谢恩。

    因怀有身孕,公主站着接旨。听皇帝对自家进行的种种赏赐,她面无表情。

    黄金白玉、美玉锦缎对二公主而言,没有丝毫诱惑力。直到听闻将常武侯封为国公,她神情才有些许波澜,暗叹:从今以后,我又要久居京城,不复边疆逍遥。

    常武侯在外兵权越来越重,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