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上(第1/1页)世子很皮
“怜星,你给了咱堂堂正正与天下武人交手的机会,给了咱争夺天下第一的可能,咱要谢谢你!”
朱柏已经转身离去,却是轻飘飘来地从身后丢来这么一句,虽轻,却是清晰可闻。
怜星漆黑的眸子中却是闪过欣喜之色,对着朱柏的背影,她犹如自语般的呢喃:“不,父王,是我要感激你,是你将我从皇宫带去荆州,是你让我得到了新生,是你让我有了获得幸福的机会,你就是我的父王。”
周王一家老小已经被李景隆与梅殷顺利锁进了宗人府,全部看押了起来。
朱允炆闻讯,当即大喜,立即召集郭英、黄子澄、齐泰、卓敬、暴昭、新任礼部尚书陈迪和刚入京的方孝孺等人,在武英殿商议如何惩处周王。
朱允炆耍了个心眼,他只召集了一众全力支持他的大臣,而那些没有旗帜鲜明站队的臣子却没有召来商议,就连魏国公徐辉祖这几个先帝的托孤重臣也没有通知。
这场廷议,看似拉拢了黄子澄与齐泰等人的心,却也无形之中加剧老臣与新进权贵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也为君臣之间的离心离德埋下了祸端。
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那些个老臣子还把持着偌大的nbn,皇帝的一言一行受到天下人的关注,廷议内容虽然透露不出去,但与会人员名单必定会被这些个老臣掌握,到时别人会如何看待这个新上位的建文皇帝?
朱允炆并没有考虑到此番廷议的不妥之处,兴致勃勃地开口赞道:“诸位爱卿,周王一家已然被曹国公与荣国公拿入宗人府,削藩首战告捷,这都是诸位卿家的筹谋之功!”
“臣等不敢居功,全是陛下的英明决策!”
诸人众口一词,连忙谦谢。
朱允炆高兴地摆手道:“诸位爱卿不必自谦,你们的功劳都记在朕的心里。如今周王府已被彻底拿下,诸位爱卿以为朕该如何发落?接下来,朝廷又将对付谁!?”
高兴过头的朱允炆居然不再稍作掩饰,连罪名都不罗织,就问下一个该对付藩王是谁。
或许在他的心里,殿内这些自己亲自挑选,都是最最忠于自己的大臣,没有人会背叛自己吧。
先开口回皇帝话这个事情很有讲究,有一套既定的潜规则,简单点来说,就是一要看地位,二要看资历。
现在武英殿内地位与资历最高的无疑便是武定侯郭英,尤其是在先帝的落葬封陵仪式上,辽王公然站队皇上这边,谁不知道辽王是郭英的徒弟兼女婿?
武定侯的地位、功劳与这最新的投名状,都让他在朱允炆的核心集团当中占据了最前的位置,只排在李景隆与梅殷之后,可谓是建文朝最显赫的人物之一。
殿内的虽然大多都是文臣,但是他们都很有默契地看向在场唯一的勋贵郭英,等待着他的出场。
潜规则虽然是如此,但是这世上偏偏有人会无视规则,比如咱们一心为主的太常寺卿、翰林学士黄子澄黄大人。
在黄大人的心里,殿内的诸位大人都是跟他一样忠义,大家都有同一个效忠对象,还有同一件削藩大事要处理,国家大事关乎着大明江山千百代的传承,刻不容缓!
每一刻钟,每一时辰都是要珍惜把握的,就像一样,一寸光阴一寸金啊!
哪怕再让人说他擅权欺主,他也无所畏惧。因为自己全是出于公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一久,谁忠谁奸自会显现。
何况此次周藩被削,黄子澄自认为也是得益于自己出的主意,功劳不朝臣们先前对于自己的误解应当消失了。
故此,他大步向前,抢在郭英面前开口道:“陛下,曹公国从周王府邸当中搜出龙袍,证据确凿,此乃谋逆大罪,按律应当满门抄斩。但,陛下素来以仁孝治理天下,周王是太祖嫡子,又是陛下的亲叔父,微臣认为,可以适用皇明祖训当中的宗室亲亲之谊,削其王爵,将其一家流徙三千里之外的边荒之地,看管起来也就是了。”
殿内的诸位大臣见黄子澄还是如此的不知收敛,心中都有些怪异,瞥了郭英一眼,见武定侯一如从前,连眉头都没有皱起,也就放下心来。
对于黄子澄的建议朝臣们都是同意的,黄子澄虽然很迂腐,但是精通礼法,处理起来有礼有节,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朱允炆一看诸位大臣的神态,便知黄子澄的办法可行,便缓缓说道:“黄师傅的办法很好,陈爱卿,劳烦你草拟圣旨,将周王一家贬为庶人,周王软禁于宗人府,其家眷都发配云南,交由西平侯沐晟严加看管!”
郭英终于皱起了眉头,对于黄子澄的低下情商,他是早就领教过的,可是却不想新皇也是如此,居然一点都没有察觉殿内那诡异的气氛。
皇帝是故意无视朝廷的规矩借以敲打自己,还是跟黄子澄一样什么都不懂?难道真是有什么样的师傅,便会教出什么样的徒弟
郭英脑中哪还能想什么削藩的事,他现在考虑的,只是皇帝对郭家的态度。
脑中念头无数,但始终不敢确定哪一个是对的,他只能保持着微笑的神态,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允炆的一举一动,以证实脑中的各种猜测。
刑部尚书暴昭思量几遍后,忽然觉得有些不妥,因为他想起了一个人,那便是举报人汝南王朱有爋,有罪当罚,有赏自然是该赏,如此才可体现朝廷的律法威严。
这里头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暴昭不知道朱允炆有没有发现这一点,只能含蓄地提示:“陛下,周王一脉被废却是因该,但那汝南王乃首告检举之人,也算是对朝廷立下了功勋,陛下应对其嘉奖,以示赏罚公”
“暴大人此言不妥!”
队伍最末一人出班开口打断了暴昭的话,殿内诸人往后瞧去,却见这人正是前段时间闹出好大风波,导致前礼部尚书郑沂致仕的大儒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