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兵围紫禁城(第1/2页)世子很皮
卯时正刻,迎着升上天上的朝阳,朱柏在帅帐之中击鼓升帐,随后一个个全副戎装将领领着一众士卒,奔往各自的目标。
四十万湘军将分成波,从扇城门同时进入南京。
朱柏走的方向是定淮门,这是东厂发展出来的渠道,可谓是最安全的路线;而朱久炎则走金川门,那里是与谷王约定的地点,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一排整齐威武的湘王炮用黑洞洞的炮口对准金川门,前方黑压压的士兵在也整齐地向前推动。
在金川门的弓箭射程外,湘军将士严阵以待。
与此同时,沉重的金川门吱吱嘎嘎地向内打开,朱久炎抬起头看着这座大明的外城郭,阳光洒在城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墙上明显的刀砍弹砸痕迹,可见这段时间这里经历了多少辛酸。
就在大门打开的一刹那,“万胜!万胜!”的呼喊声顺势传遍了整个湘军,我们打进南京了,我们赢了!
朱久炎今天穿了朱柏送给他的铠甲,眼见着城门彻底打开,李天佑入城接管了金川门的城防,朱久炎才摘下铁盔,盔缨垂在他的手上,很痒,朱久炎第一次发现铁盔连着盔缨的地方刻的是真武大帝。
老爹这道家的信仰真的是体现在方方面面,那么郑重地送给我,还以为是很正式的盔甲呢,没想到是想让他的真武大帝保佑我。朱久炎虽然对这个信仰不以为意,不过倒是真的挺暖心的。
朱久炎下了马,左臂拖着铁盔,右手提着望舒,向谷王的麾盖走去,路过湘军队列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张张发自内心的兴奋脸庞。朱久炎也是心情大好,还有空闲帮一个十几岁的新兵正了正头盔,然后看见这个新兵一脸崇敬地看着自己,朱久炎温和一笑,继续向前走。
路过的每个将士都对朱久炎深深地抱拳,以示敬意,在他们看来正是世子殿下的谋划,才能让他们以最低的伤亡代价,拿下了大明的首都。
湘军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大军,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他们都知道世子殿下在这里面出了天大的力气。
这时成功接管好金川门城防的李天佑已经跑回了回来,阵前下马,向朱久炎禀告道:“殿下,武定侯与谷王殿下准备出城迎接,特先让末将过来禀报。”
听完李天佑的报告,朱久炎朝三军将士挥了一下手示意肃静。而后,朱久炎打马走到最前面,这时谷王和郭英已经带领数百名手无兵刃、身着战甲的护卫贴着官道的边上迎出城门。
到此情此景,朱久炎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带着一众将领跟着朝城门走去。
从王府举兵靖难那天起,到今天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朱久炎自己离开荆州都有半年多了,现在靖难终于可以宣告成功,建文朝廷今日正式宣告覆灭。
整个南方除了云滇的沐家还要花一些时间去攻略外,其他的省份马上就可传檄而下,南方即便偶有反对势力,也只需要派一两普通将领去攻克就行,南方马上就会恢复繁荣与稳定。
从出兵到打入南京,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想想原本历史上的燕王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才做到这一点,还是历经生死的险胜,朱久炎很有几分自豪。
掌控京城,帮助父王登基,稳定南方,而后进军北方,最后结束战乱。相比起北方的燕王来说,建文朝廷真的可以说是不足挂齿,燕王才是真正的大气运加持的位面之子。
“久炎,好久不见,甚让叔叔想念!快快入城,清君侧,除奸佞,忙完正事之后,叔叔还要与你一叙离别之情呢。”
朱久炎正在那里浮想联翩,谷王却已经趋步来到了面前,面对着朱久炎甚是热情,口中连声为朱久炎着想。
郭英对谷王的抢风头表功的做法,没有表示什么不满;他的几个儿子却没有郭英的大度,不满的表情都已经挂在了脸上。
“皇叔与武定侯深明大义,及时停止内战对抗,于湘王府幸甚,于朱氏一族幸甚,于大明幸甚,于南京百姓幸甚,于天下幸甚!”
朱久炎可不是个脸皮薄的嫩雏,他连同郭英在内,对谷王他们开城投降的举动大大地夸赞了一番,并且脸上全程都带着真诚的笑容。
“久炎缪赞了。咱们同为太祖血脉,心中自然应当时时刻记挂着天下臣民……对了,你父王呢?”谷王被朱久炎夸得脸上一片红润,好半响才想起朱柏怎么没来?
郭镛也想到这一点,他早已在朱久炎周围扫了一眼,却没有看见朱柏的身影,也不由心中疑惑。
“劳皇叔记挂了,我父王已经率军从定淮门入城,此刻应当快到紫禁城下了,咱们也快跟上吧!”
“这……十二哥已经从定淮门入了城?”
不仅是谷王与郭镛,连原本神情相当平静的郭英闻言脸上显露了一丝震惊之色。定淮门可不是七王与湘王府约定的城门,湘王居然从那里进城了!?
如此看来湘王府不仅在南京城里有股不小的势力,更是早已掌控了全局……想想就有些可怕,幸亏自己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决定,要不现在哪里有着如今的从龙之功?
谷王也想到了这一点,不敢在朱久炎面前再卖弄他的功绩,嚅嚅地伸手作引领状,“既然你父王已经入了城,那咱们就不再这里耽搁了,快请入城。”
朱久炎也不推辞,径直走到了谷王的前面。
重头戏还是入驻南京,作为安全保证,徐忠等将领们先行一步吗,入城占据各处要点,控制各个衙门,并且还要将碰到的上十二卫解除武装押往城外。这些上十二卫的兵马整编之后,还是可以胜任江浙或者云贵、闽南一带的驻守官兵的。
在入城的时候,倒是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协守金川门的监察御史连楹与董镛远远地跑过来,喊着有要事要向湘王禀报。
士兵们将他们二人拦下。
朱久炎看他们俩只是一个文官,便抬手叫士兵放他们过来。
连楹与董镛来到跟前,朱久炎询问他们有何事要说。
哪知道连、董二人走到朱久炎面前后,突然目露凶光,二人飞快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把匕首就朝朱久炎刺来。
在朱久炎左侧的李天佑见状,连忙抬起右脚照着连楹的脑门猛地踢过去;朱久炎也同时挥动马鞭狠抽董镛;
朱久炎和李天佑是什么身手?
连、董二人自是前来白白送死,被打倒在地后,左右护卫立即冲上来,用长枪一阵乱戳,连、董二人当场死于非命。
对于这样的刺杀,朱久炎算是早有预料,忠君的文臣还是不少的,这也是朱久炎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朱柏走定淮门的原因。
本来都做了大准备了,没想到只是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前来行刺,连像样的军械、人马都没有,朱久炎不得不对此感到些许失望。
本来,打开金川门,是大功一件。可就在朱久炎进城,众人引路的当口,连楹他们竟然行刺朱久炎!虽然连楹的图谋没有成功,但后面的谷王却是心惊胆战,他是金川门地位最高的人,献城时手下居然有人行刺……谷王生怕朱久炎怪罪,迁怒于己。
不过朱久炎似乎并未把这次小小行刺放在心上,让谷王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进南京没有人行刺,倒是反而让人忧心,跳出一两个人是多么正常的事?怕就怕那些心中不满,而隐藏下去伺机报复的人。
……
朱久炎是第一次触摸南京的城墙,这里不是外城郭,冰冷的地砖踩上去很有感觉。南京的城墙很厚,城墙上已经插满了湘王府的靖难战旗,前方的城门洞里不断渗出一阵阵的冷气,朱久炎叹了口气,就以攻城炮的威力,根本轰不破这样的城墙,还好朱允炆自己喜欢作死。
朱久炎带着人入城之后,见到一路青石铺道、旌旗林立,街道上都是湘军将士的身影,路边却是看不到一个人,百姓们都从门窗的缝隙里偷偷地大量着从自家门外走过的大军。
百姓们一点都没有壶浆塞道、欢天喜地迎王师的热情,不过朱久炎并不在乎,重要的是城中一切安定,没有经历残酷的攻城战,军队是有序入城的,南京也就不会遭到什么破坏。
百姓们的想法,朱久炎还是能够大致了解的,他们虽然对朱允炆的一系列操作很是不瞒,在朱允炆手下吃了大苦,但朱允炆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湘王府怎么说都是造反。
在局势没有彻底稳固的情况下,这些普通的百姓如何敢表明立场?谁家都是拖家带口的,而且谁当皇帝,他们确实也做不了主,只能希望接任者是个好皇帝。
湘军的军纪是极为严格的,更何况还是谷王他们主动献城让湘军没有任何阻碍地了进城,整个过程算是匕鬯不惊。
朱久炎命人在每一个街口都立了一块板子,上面贴着同一份告示。
百姓们见湘军将士只是巡逻,并不进入家门,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举动,更不靠近居民宅院,也就有大胆的出了家门,想看看那些告示上都写了什么。
“谕知在京军民:咱只欲永守藩封,却因朝中奸臣弄权,离间宗室,导致皇家骨肉被其残害,故而不得不奉天靖难,目的是扶持社稷和保全亲藩。此刻平定京师,有罪的奸臣不敢赦免,无罪者也不敢滥杀;如有小人借机报复,擅自绑缚、放纵、掠夺等而祸及无辜,咱必杀之!湘王朱柏。”
百姓们都去看以朱柏名义写的安民告示了,路上更是不可能欢迎人群,但朱久炎还是慢悠悠地走着,用一种胜利者的心态打量着整座南京城。
南京不仅是大明的政治中心,也是一处风水宝地,更是有一种独特的战略地位,这种战略地位只有在战乱的时候才会显现,成为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当然,在盛世的时候,南京的战略地位就不那么明显了,看来历史上的燕王迁都的决定还是很正确的……看来以后还要再度剽窃一下南北两京制。
南北两京制的分布比较合理,方便掌控庞大的疆域,长安、洛阳东西两京的间隔就太近了。
朱久炎与朱柏会师与紫禁城前,堂皇的紫禁城已经被湘军兵马围了个结结实实,朱柏父子不想破坏皇城,这是不用说的共识。
朱柏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如今湘王府的靖难彻底成功了,在经历了四百多个日日夜夜之后,自己即将踏进了这座天下权力的集中处——紫禁城!
不同于以往进京时的臣子身份,他朱柏即将成为紫禁城的主人!
曾言、庞荀、李尧、武延光、李天佑、何耀祖、杨士奇等人也十分激动,他们为靖难大业出生入死、披肝沥胆!现在,一切的付出,都将有了回报,他们岂能不感慨万千?他们岂能不欣喜若狂?
当然,眼下还没到欢庆的时候。
满朝文武尚未完全控制,作为天下核心的紫禁城仍在朱允炆手中。
与朱柏他们一样,朱久炎他们也压抑着激动的心情,静待朱允炆最后的选择。
……
“呜呜呜呜呜————!”四面方都传来了号角声,还隐隐带着一阵阵呼喝之声,都不用人禀报,奉天殿内的朱允炆已经感受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