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1/1页)欺世盗国

    一听这话,薛居正、窦仪都是心头咯噔一声,心道不好!

    也是,哪有这么劝谏的!

    这么直冲冲地说出来,绝大部分人都会心生逆反。就算你说得有道理,他也不会听,反而会想要对着干。

    劝谏是个技术活,得循循善诱。

    眼见董成林还要继续说,薛居正连忙抢先道:“陛下,臣以为董补阙非是此意!”

    而窦仪则一个劲地朝董成林使眼色,希望他说话软一点。

    岂料董成林语不惊人死不休,完全无视薛、窦二人,直接就站起身来:“陛下莫非不知十五年前李从荣争位之事?”

    赵鸿运怎会不知?

    十五年前他乃是唐国一节度使,虽未亲历,但京中大事还是知道的。

    当年是唐明宗长兴四年,这个唐明宗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背叛养父的李嗣源。争位的李从荣乃是其次子,当时长子已亡,次子李从荣就是事实上的嫡长子。

    巧合的是,李从荣也被封为秦王,同样握有兵权。只不过他当时还担任河南尹,控制了京城,比现在的赵元昌继位的可能性要大多了。

    而且后来李从荣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明宗又下敕说他的位次应该在宰相之上,真真切切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即便嫡长子权势之盛到这种地步,明宗依然没有立太子。

    就这样拖到他病重,李从荣入宫看望的时候他没抬头也没回话,等李从荣即将出宫的时候又听到宫人嚎哭,顿时就以为明宗已崩,次日举兵意欲控制皇宫。

    结果当然是兵败身死,“帝闻之,悲骇,几落御榻”,然后病情加重,七天后病逝。

    如今赵元昌虽不比李从荣威势之隆,但他也没像李从荣一般恃武扬威、口出妄言,再加上连灭两国的武功,对比起来声望更重。

    只不过各地藩镇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赵鸿运原本也没想到这件事,这时候听董成林提起,脑中想起一系列相似之处,脸色更加阴郁。

    见其不说话,董成林还欲开口,心知不妙的薛居正、窦仪连忙拦住他:“陛下,董补阙出言不逊,臣请黜其为末流浊官。”

    虽然嘴上说着要把董成林贬官,但实际上是为了防止赵鸿运盛怒之下判一个死罪,可以算是一种保护措施。

    哪知道董成林或是不理解、或是不领情,总之其当即正声道:“臣之所言,句句肺腑,唯恐陛下一时不察误了国事。怎会是不逊之言!”

    得了,薛、窦二人是死心了,互相对视一眼,老老实实缩回去不说话了。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既然董成林一心寻死,他们也拦不住。

    听了董成林的这番话,赵鸿运愣是气笑了:“好一个言出肺腑,好一个心忧国事!这么说来,朕倒是一个昏君咯?”

    只见董成林好似不觉皇帝已怒一般,犹自理直气壮地就要再次开口。

    只不过赵鸿运此时却没心情同他争吵,直接就挥手道:“既然你心忧国事,那就到蜀地去做一个县令吧。正好羁縻之地缺人,董卿你就为国分忧。”

    被赶到蜀地做一个羁縻县令,在薛、窦两人看来无非是早死晚死的事情,不过好歹没有连累家人,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两人连忙堵住还欲说话的董成林,匆匆谢恩之后把他连拖带拽拉了出去。

    之后数日,蜀地太原两地战报陆续抵达京城,克蜀、平汉中、下太原,这三件事立马通过邸报传到各地官员耳中。

    估计过不了多久,那些位于边境,事实上保持半独立的藩镇就要想法子展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了。

    三月十六日,发敕曰:

    改蜀都府为锦官府,以眉、蜀、彭、绵、汉、嘉、邛、简、黎、雅、茂、维、陵、灌等十四州,并锦官府划为西川制置使司,以西川制置使总领诸州府军事。

    以夔、施、开、万、忠、黔、涪、达、渝等九州,并云安监划为夔州置制置使司,以夔州制置使总领诸州监军事。

    以源、利、阆、剑、巴、文、兴、蓬、龙、壁、集等十一州,并兴元府划为利州制置使司,以利州制置使总领诸州府军事。

    以梓、遂、果、资、普、昌、戎、卢、合、荣、渠等十一州,并思峨、晏、殷、定、巩、蓝、纳、薛、扶德、淯等十羁縻州划为东川制置使司,以东川制置使总领诸州军事。

    同日,调晋阳节度使、枢密副使吴峦入京,以利州节度使马青任成德节度使,总领北边军事。

    改奉圣军为荆南军,以奉圣军节度副使权知节度使事李继勋任荆南节度使,驻守荆南。

    调凤翔节度使焦继勋任太原节度使,总领西北军事。

    调河东节度使、宣徽北院使刘承泽任兴元节度使,暂领凤翔军、武定军。

    罢荆南大都督府,秦王赵元昌去荆南大都督之职,任山南军事总管,辖制西川、东川、夔州、利州四制置使司,兼领锦官府尹。

    同时,蜀地各制置使司、州县官员皆有任命。而且蜀地空出这么多位置,得从其它地方调人充任,一时间周国大量官员调任,也有不少人火线升官。

    只能说,一个人的发展虽要靠自己的奋斗,但也得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赶上这一批升官大潮的周国文武官吏无疑是那些站在历史潮流上的幸运儿了。

    当然,升官最多的还要算秦王手下将校。

    只不过此时的赵元昌却开心不起来,原因却很简单,他再次被按在京外。

    而且这次是在蜀地,相比之前的荆南距离京城更远。

    京中那些人精得知秦王的任命之后,都在猜测:连灭两国的秦王一直不得归京,是不是已经被排除在储位人选之外了?

    远在锦官城的赵元昌通过京中的渠道得知三位补阙在简贤讲武殿问对的情形之后,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董成林误我!”

    他手中已经拿到四大制置使司和州县任免的名单,再考虑到新调到凤翔的刘承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官家在防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