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资料库(第1/1页)天才战争少女
音羽当然不可能这么草率的做出决定,于是她离开了部长室,来到了资料库查找起了资料。
是资料库,但这里并没有任何书,更像是一个电脑房。毕竟现在已经世纪了,纸质的书更多是用来收藏。
音羽走进了其中的一个单间,接着打开了房间中间的息投影仪。
一阵炫酷的粒子特效之后,她面前瞬间浮现出了不少面板。
音羽十分熟练的操作了起来,没过多久她面前便摆满了面板,上面浮现出了各种战斗机的资料。
这些战斗机无一例外的都是33权重的飞机,也是音羽这次换飞机的备选对象。
首先惯例还是美系,F4U-A和P-39Q-5飞蛇,一个海航一个陆航。
P-39虽然在东线战场相当传奇,但不能否认这是一个美国人都不要的玩意。通过租借法案,美国人先是把这玩意丢给了英国人。其中最主要的改装就是把那门穿轴而过的三十七毫米炮换成了二十毫米还把翼下的七点六二毫米机枪换成了与“喷火”式同口径的七点七毫米机枪以减化后勤。改装之后的P-39被称为P-4。可是精明的英国人很快就发现看上去很美的P-39(P-4)其实只是一个人家不要的“扔货”,除了空有强大的火力别的地方一无是处。英国皇家空军很快对中看不中用的P-39(P-4)作出了反应——自从1941年七月首批675架到货以后皇家空军再也没有多“借”过一架P-39(P-4)。六百多架——差不多是二战时英国飞机厂平均一个月的产量还不到。
在以后的太平洋战争上,P-39也有亮像,可是P-39的亮像却不是露脸而是丢人。因没有发动机增压器P-39的高空功率不足,所以只能扛着一门37MM的大炮在中低空游荡。可日人的“零战”却可以非常轻松的爬到万米高空,在高空的零战一个俯冲P-39就只能有屁滚尿流的份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每一个飞P-39的飞行员,对自已的坐骑都是怨声载道。
而这次音羽要面对正是零式战斗机,还选飞蛇不是自己作死是什么?
F4U-1A的性能就好不少了,毕竟这玩意怎么都是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的飞机啊。
其安装的R-8型在起飞时就能提供马力的恐怖动力,不过由于其体积太大,导致F4U-1的自重达到了45吨,成了所谓的“飞砖”,因此才被分到了33的低权重。
不过平心而论,F4U-1的极速还是很不错的,至少零战追不上就是了。
火力方面,6门17M勃朗宁机枪打欧洲战场的飞机可能有些吃力,但是打零战却是一打一个爽。35发的载弹量也是相当充足,想怎么扫就怎么扫。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6挺机枪都是在机翼上了,不能像轴炮那样精准狙击目标。
完了美系,便是德系的BF19F-以及FW19A-1了。
BF19F-在外形上与F-1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发动机中的机炮。
F-换成了载弹量发的MG151/15机炮,虽然口径从变成了15,不过备弹和弹道都有了提升。
弹药方面,虽然没有了薄壳弹,但取而代之的金属陶瓷核心燃烧曳光弹同样不可视。这玩意别飞机上那个位数厚度的装甲了,就连坦克顶盖都打得穿,完何以做到无视装甲强秒飞行员。
不过话回来,提升了整整1的权重,就是换了个炮而已,实在是怎么想怎么血亏啊。
一些早期型的F-依然在机尾装有增强条,后来生产的把辐条移到机身内部。有少数早期型F-1的起落架舱门是方形的,后期型F-1和F-的舱门则是圆形。所有的F型战斗机优先供应海峡前线的部队,如JG,6,7,53。
其他的部分倒是和F-1型大同异,因此在这不做多重复。
FW19A1是整个FW19系列的第一个成员,自然也是最慢的一个,不过比起同时代的其他战机还是要快上不少。比起后来那些重量级的后代,他应该是最轻也是最好操纵的一个。
FW19A-1机翼外侧配备两门老式的MGFF/M机炮,引擎罩和翼根处配备79MG17机枪。
这个火力配置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了,两挺MG17可以直接无视,MGFF/M的数量上虽然比BF19F-1多了一倍,但每挺的备弹还是6发。
A-和A-1的最大问题还是发动机过热,常常引发火灾,好几次差点造成面停产。
接下来就是苏系的拉-5F了,在拉-5通过一段时间的前线使用和实战测试,拉-5的缺陷被一一暴露。拉沃契金有针对性的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改进,于1943年早些时候推出了拉-5F,该机改进了空气动力性能,通过拆除油箱进行减重,加大了操纵翼面的面积,换装马力更大的M-8F引擎。1943年3月拉-5F到达前线部队。
由于增压器的问题,拉-5F的高空性能并不优秀。不过拉-5F在4米内还是相当强悍的。
另外,拉-5F在性能方面也是相当平衡,跑不过的绕的过,绕不过的跑得过。
火力配备为机头上方的两挺史瓦克机炮,每门备弹17发。史瓦克机炮的射速很快,所以在近距离伤害还是很可观的。
再加上是轴炮,不用考虑交汇距离的问题,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瓦克的弹道问题。
虽然比起神机拉-5FN差了一些,但拉-5F性能在33也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