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江淮间的突变2(第1/1页)皇帝培养手册
最终,孙策还是听了吕范的建议,由吕范和主动请缨的庐江人陈武率领船队,沿着巢湖通往长江的河流通道,直扑无为寨而去。
孙策命令主力部队在程普的率领下去孙策军控制的阜陵县和全淑县,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中所有骑兵,大约也就是一千骑,急匆匆直奔历阳县而去。
孙策的想法,自然是想去亲眼见证一下,这个未知的敌人究竟是不是像孙河描述的那样厉害。
等孙策真得率领骑兵到达历阳城下的时候,愕然发现,历阳城的城头上真得已经更换了旗帜,而且,是一个让他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旗帜金!
说起来,也有可能是金!
那个把之前纵横汝南曹操的部将李通压得死死、突然在汝南郡冒出来的金云,不正是姓金。
金云自己对外宣称,他是金玮和金珏兄弟二人的堂兄,同样也是京兆郡金日磾一脉的后人,为了给伯父金尚报仇,这才在汝南郡起兵,同时对抗袁术和曹操。
没想到,这个金云同时在袁术和曹操的重压下,依然顽强的坚持了下来。
但是,也有传闻说,这个金云其实就是刘备手下失踪了的大将赵云有意更名的,其目的,自然是暂时不想让曹操和袁术将重心都放在攻略汝南郡的金云身上,一旦曹操和袁术知道了金云的真实身份,他们必然会同时出兵先一步出去这个出于心腹之地的大患的。
可是,据那个拼死跑回来的小将禀报,为首的那员猛将非常年轻,与传闻中已经三十多岁的金云并不附和,想到了这里,孙策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攻下无为寨、拿下历阳县县城的人不会是传闻中,正在攻略益州的那个瘸腿小子吧!
若是按照常理来说,金珏和孙策两个势力之间,还隔着与两人都有些嫌隙或者仇怨的荆州牧刘表,再加上两个家族之间也是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关系,金珏不应该插手此事。
可是,若是按照局势来讲,金珏想要报复曹操,进而杀了曹操,为其父金尚报仇,在得知曹操和自己联手对付刘备的情况下,出兵帮助刘备,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只要刘备继续牢牢地钉在徐州这个地方,曹操就会不舒服,即便手握这汉献帝这个至尊法宝,他想要向四周围扩张自己的势力,也变成了不可能。
泰山贼首鼠两端,南阳张绣也同样如此,关中的马腾,孙策虽然听闻他也同曹操在暗中结成了联盟,但是,马腾想必也在放着曹操的势力渗透进入关中地区。至于北方,就更不用说了,吕布本身就与曹操有着很深的仇怨,而袁绍目前是因为要尽快消灭掉公孙瓒,才无暇南顾,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允许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许县去呢?
环顾控制兖豫两州之地的曹操,四周围的大小势力,不是态度暧昧,就都是他的仇敌,一个真正的盟友都没有,而更加让孙策深感惊诧莫名的是,他猛然想到,马腾、刘备和吕布之所以能够在他们现在占据的地盘立足,而且,已经站稳了脚跟,全都与金珏这个瘸腿的小子有直接的关系。
除了马腾突然与金珏决裂之外,吕布和刘备至今依然与金珏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
不过,孙策很快将这个非常不切实际地想法从脑海里完全清除了。
据可靠消息,金珏今年只有十六岁,就算是这小子打从娘胎里学习,也不可能想得如此深远。
此次前来查探历阳县的情况,孙策带着他自己招募的三员亲信大将蒋钦、陈武、董袭和凌操。孙策身边原本有五缘亲信大将的,其中,孙权因为喜欢周泰,把这员孙策身边最勇猛的大将要走了,而陈武因为跟着吕范去进攻无为寨,所以也没有在。
就在此时,董袭向孙策禀报道:“启禀主公,历阳县的城门开了,人数大概有两千人,都是步兵,不,应该都是弓兵,看对方的意思,似乎想要与我军交战。”
在这个时候,北方汉人还没有大规模迁徙到南方去,故此,南方人个头普遍偏矮,向孙策也不过只有汉七尺,董袭在众人中,个头最高,足有八尺,他坐在马上比一般人高出了一头还多,再加上他的视力也非常好,故此,他第一个发现了从历阳县城北门的情况。
“哦!胆子不小啊,区区两千弓兵,就敢来与孤交锋,元代,你看看,为首的将领是不是太史慈?”自从孙策起兵以来,除了攻城战以外,敢在野战中与他直接交锋的只有祖郎和太史慈二人,其中,太史慈的武艺是孙策遇到的最强对手。
其实,神亭之战,对于孙策来说,也是非常凶险的。那一战,若是太史慈使用的是弓箭的话,他未必能够与太史慈战成平手,可惜,刘繇那厮有眼无珠,手中有明珠不用,却听信许劭那个半吊子人才辨别专家的话,不肯重用太史慈,错失了一次杀孙策的大好机会。
董袭手搭凉棚,望着从历阳城北门列队而出的那子由弓兵所组成的军队,仔仔细细端详了许久,面色非常凝重地摇头禀报道:“不,主公,为首的将领,面色微黑,但据末将看,其人的确是非常年轻,既不是太史慈,也应该不是那个金云。
而且,主公,末将还发现这队弓兵的气势与末将遇到过的所有军队都大不相同,因此,主公请您千万不可大意啊!”
不管任何军队,在任何战场,但凡是遇到由弓弩兵所组成的军队或者率军攻城的时候,都一定要小心,尤其是一军的主将就要更加注意到这一点。金珏不知道古今中外的兵书上,有没有这一条,反正,他向自己手下的每一个将领和军师都着重强调过这一点。
主将或者军师都应该藏在军队中央,攻城时,应该在一箭半或者两箭之地外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