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章,消失的敌人(上)(第1/1页)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两名士兵成为伏击的火力点,而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第三名士兵则承担着最致命的杀招。
当战机进入伏击圈的时候,导弹引导头被设置为延时开启,在助推火箭的推动下,导弹射出发射筒,在笔直飞向目标时,尚未开启引导头雷达的它实际上与火箭没什么区别,而当第三名士兵开启引导之后,一切都变了。
那一瞬间,导弹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从木然忽然变得灵活起来,雷达波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着它奔向目标。
延迟引导让敌人失去了最初躲闪的宝贵时机,而当导弹飞临近处时,飞行员甚至无法做出有效的规避姿态。
第一枚导弹在距离飞机十米的距离处炸响,弹头破片成簇状喷射而出,战机机体后半部分仿佛被散弹枪打中了一样,被破片打成了筛子一眼,航空燃油在从各个破口中流淌出来,仿佛一只劣质的喷头。
飞机的钢性结构被瞬间破坏,在高速的撕扯下,机身发出难听的破裂声。飞行员努力控制着战机向上攀升,但第二枚射来的导弹却断绝了他努力的可能。
第二枚导弹是在随后炸响的,贴近机翼的爆炸,重复了刚才的场面,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破口处不再有燃油喷射——炽热的弹片引燃了在空中呈雾状喷洒出的燃油,火光仿佛巨口,一下子将机身吞噬大半。
飞行员终于放弃了努力,按下弹射钮,低沉的轰鸣声中,导爆索炸破舱盖,弹射座椅脱离飞机的束缚飞向半空。看着瞬间远离的战机在火光中被炸成碎片,飞行员只觉得自己离死亡是如此的近,可就在降落伞打开,将他的速度重新稳定下来时,他才忽然发觉,身下不知何时已经湿漉漉一片。
飞行服上,暗红色的血液汩汩流淌,被破片贯穿的下腹部随着脉搏传来阵阵剧痛。身体的力气一下子流逝到丝毫不剩,直到此刻,飞行员才明白,自己似乎也不是幸运者。
地面上,完成一次成功设伏的三人,迅速收回武器,同时关闭了身上一切可以发射无线电波的电子设备,在互相掩护中,重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
对于他们来说,战场恶劣的环境已经将所有人推向极限的边缘,除了武器之外,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仿佛重新回到了落后的二战时期。
北斗导航系统与GPS无限接近的通讯波段,让远程预警机成为此刻监视作战的最好手段,实际上自从判定这些袭击者是中国人时,舰队对于作战策略就一直在拟定于修改,直到有一天,美军某个不知名的参谋例行对GPS波段进行巡查时,忽然发现区域内的北斗系统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而按照中国军队的作战模式,任何经过中国政府认可的北斗系统通讯都是在标记下经过加密而不可测定的。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的陷阱,这么明显情况错误是不可能出现的,就如同一名有着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却闯了红灯一样,如毫无理由就极其荒谬。
可是,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后,美军却发现这情况的背后,并非陷阱而是真实无误的。于是针对通讯缺陷的攻击行动随即展开。而敌人也很快察觉到了这一切,通过改变通讯节点和调频序列的方式不断弥补通讯上的漏洞的,但在战略层面上的天然缺失,却让他们的弥补手段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对于这样的情况,舰队参谋部给出的解释并不太让指挥官满意,尤其参谋部做出的所谓非国家行为的判断,更是让舰队指挥官觉得荒谬。中国军队的指挥与调遣是世界上最为严密的,没人能想象会有哪位中国将领私下调遣一支军队执行作战任务,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可以发生的话,那么此刻的中国早就已经在外部的势力下土崩瓦解了。
当然,得不到答案并没什么坏影响,实际上,海岸防御线上,陆战队之所以能和敌人对抗,也正是源于敌人通讯上的缺陷,虽然他们依靠通讯静默等手段规避打击,但却始终无法隐形。 信息化作战条件下,数据的交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作战规则,虽然之前为了规避这样的问题,殷勇将可控作战变为不可控,最大限度以士兵为主,但仍然无法避免在数据交互中,被敌人发现的问题。
想到这里,殷勇甚至有点怀念以往的作战,曾经作为骄傲的第一军,曾经拥有着与美军相比不遑多让的装备。而现在的他们,却只能以一支非官方军队的身份,去参与一场与一个主权国家作战的战争。
不过,这一切都是殷勇自己的选择,打从他将本应被牺牲掉的第一军留在土耳其时,打从他参与到将中国拖入战争的计划时,这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后悔从来不是殷勇的可选
项,对于现在的来说,赢得战争是一切问题的最好说明。
地图上,光点仍然在闪烁着,但却没有像以往一样做出实时变化——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殷勇已经将数据交换延长到允许范围之外,这让指挥中心对兵力的分布始终处于一种模糊状态。不过对于自己的士兵,殷勇并不担心,至少,他不担心这帮比猴还精的家伙们会吃亏。
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敌人,如果欧盟真的参与其中,一切又会怎样?——
——舰队指挥官此刻正沉浸在两份截然相反的作战计划之中。其中一份计划是参谋部拟定出来的关于后续作战的内容。而另外一份,则是针对目前情况作出针对性调整的细节计划。
第二份作战计划是在十分钟之前,被人放在他的指挥台上的。
没人知道是谁做的,不过内容却非常详实,甚至达到逐步针对敌人的情况。
“敌人的战术并不是创新的,实际上是抄袭自中国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而这个战术的发明者,被称为林彪……”计划的开头叙述了一段与作战计划毫无关系的内容,不过却让指挥官似有所觉。而后面的内容更是超过了参谋部那份毫无新意的老套东西。
“……与抄袭战役所不同的是,依靠全新的通讯模式,中国人将部队分割成足够小的单元,甚至只有一两个人的作战单位。而这种情况下,作战的偶然性甚至超过实力所评估的胜负性。对于我们来说,收缩兵力,组成几个大的据点,防御敌人的进攻要远比目前的各自为战获得更大的利益……”指挥官默默地看完计划内容之后,缓慢地将计划放在一边,而在他旁边,参谋部的所有参与者则早已经等在周围。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其实简单,就是阻止敌人对我们的蚕食。将据点合并,组成几个大的作战单元,既然敌人根本没有通讯系统使用的隐蔽性,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推断出一个答案,他们根本不具备可以进行远距离毁灭性打击的实力。如果这一切成立的话,那么大的作战单元,对我们更加有利。”指挥官看着面前的众人,缓缓地重复着之前在第二份计划中看到的内容。
“可是,如果这一切是中国人的陷阱怎么办?他们善于这么做。”有人低声插嘴道。
“如果
他们真的可以这么做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该是他们全线反攻收网的时候了。”指挥官思索了片刻之后回答道。
没人再提出异议,在沉吟片刻之后,众人纷纷离开,而与此同时,电子多功能大屏幕上,之前还各自为战的作战单位开始在命令下缓缓凑到一起,逐渐形成一个个巨大的环形防御。
下一步,就看敌人的反应了,舰队指挥官甚至能感受到,在经过整合后,庞大的作战单元面前,敌人那无助的表情。
“或许,这真的是一次个人行动?而非中国军方的?”想到这里,指挥官不由地想起之前的猜测。——
——“……这就是你所部知道的一切了。”张曙光说到这里,本以为心中会萌生出一种出卖别人的愧疚感,可事实上,他却没有这种感觉,相反,却觉得心中舒坦了很多。
可是相比于他,丁文彦的表情却变得有点难堪, 张曙光的话,让他忽然明白过来,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殷勇在做着自己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而下一步,要如何处理这一切?
“立刻联系殷勇,我想,现在是时候,为他获取帮助了。”丁文彦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保家卫国,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丁文彦说到这里,缓缓放下电话,而在电话那边,张曙光略微愣了一下,随后忽然醒悟过来。
“看来,我不需要再一个人充当两场战争的补给了。”张曙光想到这里,心中一阵机动,而此刻,在他面前大大屏幕上,巴基斯坦军队刚刚完成一次小范围的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