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志愿军(上)(第1/1页)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俄罗斯是一个实行“总统集权制”又可以叫做“超级总统制”国家,作为一个俄罗斯的总统,他所拥有的权利甚至可以比拟国王,这让普京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少了些许的顾虑。
放眼俄罗斯的历史,充满了与这个国家外表完全不匹配的龌龊和阴暗,被征服,被打败,被统治,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波洛夫齐人以及凶恶的鞑靼人的斗争从8世纪几乎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叶,俄罗斯人似乎并没表现出与其外表相符的勇气和果敢。
10_12世纪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13_15世纪鞑靼蒙古的统治给俄国人留下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国家范式。这两种文化的冲突,让整个俄罗斯到现在还处于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之中。
或许应该感谢斯大林,他所采用的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方式,让苏联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获得了统治半个世界的权利,可惜,当时的苏联却毫不珍惜它,就仿佛任性的孩子一般,随意的将之撕扯,抛掷,毫无信义。
虽然失去了以往的辉煌,陷入了历史低谷,但是面对敌人的挑衅,俄罗斯不能就此再沉默下去了,今天是伊朗,明天就可能是乌克兰,然后可是是车臣,哈卡斯,阿尔泰……,沉默不能换来和平,只会被敌人所鄙视。
普京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将要做出决定对于俄罗斯会有怎样的影响,但是他由衷的希望自己的决定能够让祖国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
“拿去吧~~!”将手中的文件交给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后,普京再次陷入了沉思。
重重的将手中的报告摔到桌子上,弗兰克斯被里面所记述的内容气的直哼哼。
全面攻占伊朗的计划执行的并不顺利,美国的步兵不得不向他们认为可疑的目标开枪,当然这些目标也包括平民。
而进攻设拉子的战斗进行的也极其艰难,伊朗人袭击美军的方式花样百出,所有可以移动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人,都被挂上了炸药,然后再被推到美国士兵的面前,最后毫不犹豫的被引爆。早在两伊战争时,弗兰克斯就已经对伊斯兰教那种极端的倾向所震惊,当时的伊朗为了打败伊拉克,曾经派出儿童团用肉体趟开地雷阵。而现在,
美国人很荣幸的得到了这个“待遇”。
刚刚得到消息,前突设拉子的一个坦克营,受到了一股儿童恐怖份子的袭击(天知道,那名参谋怎么会想到这个词的),损失了四辆M1主战坦克,前去救援的直升机,则被埋伏在附近山头的便卸防空导弹伏击。 不过这显然还不是最让人恼火的,因为在此后没多长时间,一艘美国的护卫舰也因被偷袭而沉没。
开战前,某些人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仿佛伊朗如同第二个伊拉克一般,只要美国的航母开过去,那么就万事大吉,但是现在看来,伊朗并不是伊拉克,当初华盛顿那些家伙似乎只考虑了作为古波斯后裔的伊朗会否受到阿拉伯民族的广泛帮助的问题,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伊朗并非如伊拉克一样被制裁了十年,他们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看来需要更改一下战争的模式,或许对付南联盟的办法应该适用于伊朗,长久持续的轰炸,可以让任何一个坚韧的民族失去他的斗志。
如果真的需要这么办的话,那么显然现在波斯湾停泊的四艘航母是无法胜任的,看来,又到了白宫的那些政客出马的时候了。欧盟需要表态,在阿拉伯和美国之间做出他最后的选择。
印度总统卡拉姆当然明白总理辛格的意思,所以虽然美国表了态,但是他仍然觉得没有赢得中国的把握,不过虽然无法战胜中国,但是却完全可以‘收复’巴基斯坦(注: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是一个国家,后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
对于巴基斯坦,印度则完全没有顾虑,更何况他与以色列的关系非常冷淡(注:并非笔误,巴基斯坦确实与以色列关系冷淡),如果在这个时候发动对巴战争的话,一来可以牵制中国,而且还间接的策应了以色列,更会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
所以,虽然总理辛格反对,但是卡拉姆仍然觉得不能放弃这次机会。
张曙光名义上是作为JF-17战斗机联合研制计划的一名随行人员进入巴基斯坦的,而实际上,他主要负责的是协调两国之间的军事行动。
临来的时候,他
再次翻阅了62年——67年之间关于中印战争的资料,虽然这些东西在学校里已经看过多遍,但是张曙光总觉得自己漏掉了点什么。
印度仍然是印度,不能因为他们开上了航空母舰,先进战斗机就把当成什么无敌之师,从骨子里来说,只有赤裸裸的肉搏战,才能看出一个国家士兵的素质。
虽然临来的时候,对于丁文彦的建议,自己没表示出什么兴趣,但是实际上张曙光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才是战争的精髓,只有深刻的领会了他的意思,才会战无不胜。
虽然上面仍然没有最后决定是否对印作战,但是张曙光却知道,这是迟早的事,中国领导人每人喜欢背负丢失国土的罪名。
自己还需要资料,更多的资料,需要对印度的行为模式做更细致的了解,要赢得胜利,就要必须比敌人更了解他们。张曙光一边想着,一边再才拿出那些影印件,从头阅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