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阻击(下)(第1/1页)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作为击沉航母的英雄,张伟此刻却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航母。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坚定的潜艇派成员, 他对于航母多少存在一些偏见。
中国或许要需要航母,但是与潜艇比较的话,仍然应该将潜艇部队的建设放在首位。虽然航母的作用明摆在眼前,可是张伟仍然认为潜艇实际上可以取代航母的大部分作用,而航母战斗群却无法取代潜艇。
可是在参加过这次战斗后,尤其亲手将印度的航母送入冰冷的海底后,张伟才发现,航母之路才是中国成就蓝水海军的唯一出路。
战前的计划拟定的不可谓不精细,不但精细而且大胆,派潜艇刺杀航母,同时让特遣作为诱饵,但是落实到具体后,仍然有很多的意想不到的状况突兀的出现。
就张伟估计,为了确保此次行动的成功,总部至少派遣了十艘以上的潜艇参加‘围猎’,如果算上接应部队的几艘基洛的话,那么至少有近二十艘潜艇参加了这次针对印度航母的战斗。
虽然最终如愿以偿的将敌人消灭,可是最后的结果仍然不能让张伟满意,十艘以上的宋改,最后成功接近航母的最多两艘,而且这一切还都是在已知对方位置的前提下,更何况,印度航母战斗群只是徒有其表罢了。可如果换成美国的航母战斗群的话,那结果将会怎样?张伟不知道,也不敢去想,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如果美国人不想和他接触的话,只要撒鸭子的开,那么中国所有现役的潜艇都无法追上,当然就更不可能偷袭了,更何况,潜艇无法实时的进行通讯和协调,所以即使预先埋伏的话,恐怕也很难把握战机。
速度的问题可能会很快解决,但是只要无法解决即时通讯与隐蔽之间的矛盾,那么潜艇将很难摆脱刺客的身份。而真正的战场上,需要的永远是士兵而不是刺客。
这次特混舰队返航,包括张伟所在艇在内的数艘潜艇将不会一同返回,参战请求是张伟自己提出来的,本来按照他的功勋,完全不必在此冒险,但是作为一个潜艇的指挥官,他迫切需要从实战中了解一些一切根本无法接触到的东西,以便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战况做准备。
他们这次的非常简单,部署在卡拉奇港口,配合巴基斯坦海军封锁印度的海上运输。虽然打货轮油轮
在张伟看来实在是没面子的事,但是命令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讨价还价。
48军临时代替了44军的任务,虽然表面上有点吃亏,可是在军长看来,这却是个露脸的事,什么叫王牌,王牌就是能在关键时刻可以依靠的部队。
总参给的时间是七天内必须到达西里古里,数百公里,而且中间还要穿越著名的雨都乞拉朋齐,所以在总参看来,七天的时间已经算是比较紧张了。
可是对于48军军长来说,这简直就是侮辱,“当初没轮子光脚丫子的时候,也比这快,现在有车了,我们难道还赶不上以前了吗?”军长在动员大会上如是说道。
在命令下达的同时,兵力配属也被军参谋部即刻划分完毕,突击任务将交给集团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而整个军将作为后续在印度的东部走廊内构成三道防线。
第一摩步师就是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到了战斗第一线的。
当接到出发的命令时,所有人都还没有适应忽然出现在敌人国土上所产生的情绪波动里,所以当接到命令后,大家也都多所得到的任务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解,在所有指战员看来,所谓的西里古里,不过是如同焦尔哈德一般的一个印度城市罢了,或许除了两者之间名字不同以外,也有些其他方面的差异,但是显然没必要去区分。
所以及时在到达战场前一分钟的时候,大家都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准备。
而战斗也就是在这毫无准备之下,忽然降临……
中国突然的参战,显然出乎了所有西方国家的意料,在所有政治家的心目中,原本那个温良谦和的中国老人形象彻底不见了,撕下伪装的则是一个全身充满斗志的陌生人。
虽然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于中国的‘无理入侵’多数国家表示了道义上的谴责,但是似乎一切也仅仅就此打住,毕竟眼前更吸引他们的是美俄之间在伊朗领土上的那场战斗。
弗兰克斯显然无法相信自己构思的计划竟然会如此轻易的破产,看着手上的损失报告,似乎所有人的大脑都无法思索一般停了下来,俄罗斯的反应太出乎意料了。
“具
体损失还在调查之中,显然目前的数据可能不太准确。”良久,为了打破这让人窒息的沉默,身边的副官小声对弗兰克斯说道。
“唔~~!”弗兰克斯模糊的回答了一声,缓缓的坐了下来,具体的损失还没统计出来,那么就可以理解为,可能损失要大的多,不过对于这种文字上的游戏,弗兰克斯并不想过于计较,目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报复。美国军队的荣誉不能葬送在自己的手里。
“命令作战部草拟一份对伊朗境内所有重要设施进行为期三天的空中打击的计划,我需要他们尽快将将完整的报告交到我的手上。”带着悲哀的神情环视了一下四周的弗兰克斯沙哑着向其他的将领交代道。
或许俄罗斯的这次不宣而战以及卑鄙的偷袭对于弗兰克斯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是并不能代表这就是失败,至少在布什看来不是这样的。
同样是这份报告,国务卿赖斯带着它紧急出访了欧洲大部分的北约国家,获得的成果显然足以抵消那巨大的损失,甚至可以说,即使用更大的损失去交换,也是非常值得的。
报告的内容在欧洲诸国中有意无意的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景象,显然这次突如其来的战争,是俄罗斯故意强加在美国头上的,并且在受到如此大的损失后,美国仍然保持着应有的克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俄罗斯显然并不能就此满足,那么如果任由他胡来的话,今天的伊朗可能就是明天的欧洲,今天的美军,可能就是明天的欧盟。
对于俄罗斯的抵触情绪,欧洲自古就已经存在,而在近代更是发展到了极至。这种不信任,甚至不需要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