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朝廷第一喷子!京察结束!佛门建寺!拒绝审批!(第3/4页)大夏文圣
位置。
故此,顾锦年左右各自坐着一位人间绝色。
与之不同的是,清浅圣女是给顾锦年斟酒,而瑶池仙子则是给顾锦年夹菜。
这行为,把众人彻底羡慕死了。
可顾锦年不觉得开心,相反有些头疼。
又是半个时辰后。
酒宴彻底结束,顾锦年喝的很多,免得待会又扯一些是非出来。
酒宴散了后。
是苏怀玉送顾锦年回去的,为了保证顾锦年的安全,苏怀玉特意守在房门外。
免得出事。
对于这点,顾锦年其实心里明白,不就是酸嘛。
但这样也挺好的。
再一次躺在床上,顾锦年长长吐了一口气。
没过多长时间。
也逐渐进入了梦乡之中。
如此。
一连几天,整个大夏王朝似乎彻底平静下来了。
这几天,顾锦年都待在书院当中,潜心读书,顺便整理一下自己的儒意。
或许是因为在顿悟,瑶池仙子和清浅圣女并没有来打扰自己。
而就在回书院第三天。
杨开又一次来到大夏书院。
只是,这一趟杨开带来了官服官印这些东西。
辰时。
天才亮了一会,杨开便走来书院,将礼部郎中的官服官印以及官令交给顾锦年,顺便还带来了两个人。
两人年龄四十岁出头,穿着六品官服,这是大夏礼部主事。
“世子殿下。”
“他们是周华,李安之,礼部的主事,往后礼部的事物,由他们二人为你处理。”
杨开出声,向顾锦年解释二人的身份。
“见过世子殿下。”
两人立刻开口,朝着顾锦年恭敬一拜。
“两位客气。”
“未来还希望两位多多帮衬。”
顾锦年也没有托大,虽然这两人只是主事,但自古京官不一般,别看只是区区六品。
办事能力方面绝对不差。
“世子言重了。”
两人立刻笑了笑。
而杨开的声音也再度响起。
“世子殿下。”
“如若没什么事的话,老夫就先行告退了,有任何事情,可以直接询问他们二人,若他们拿不定主意,世子殿下直接来找老夫即可。”
杨开满脸笑容道。
他现在已经跟顾锦年捆绑在了一起,一来是之前对顾锦年的愧疚,二来是礼部现在押宝押在了顾锦年身上,三来是顾锦年所做的一切,也配得上他如此恭敬。
“行,劳烦尚书大人了。”
顾锦年也不多礼。
待目送杨开走后,顾锦年请周华与李安之入房询问一些事情。
“两位。”
“礼部最近有什么重要差事吗?”
走进房内,顾锦年给二人各自倒了一杯茶,二人立刻显得受宠若惊。
“回大人,礼部平日里差事不多,大抵的事情,有人差办,眼下咱们礼部最大的事情,就是四朝和谈之事。”
周华开口,告知顾锦年礼部目前的大事。
“四朝和谈?”
顾锦年有些好奇,这事他没听说过。
“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有意促使匈奴国归还边境十二城,我大夏礼部正在为此事运转。”
“礼部左侍郎也已经赶往边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正在洽谈当中。”
周华笑着说道。
“归还边境十二城?”
“他们有这么好心?”
顾锦年给自己倒了杯茶,眼神当中满是狐疑。
“这就不清楚了。”
“不过按照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的性格,此事绝对没有想象中这般简单。”
“归还十二城,也必然会开出许多条件,只是到底会开出什么条件,还要等和谈结束我等才能知道。”
李安之点了点头。
归还十二城,这是一件大事,想都不用想,匈奴国绝不可能轻而易举将十二城送回给大夏。
肯定会索要各种要求。
“这件事情盯着,有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我。”
顾锦年开口。
“好,请大人放心。”
周华点了点头。
“还有没有其他事情?”
“譬如说公文之类的事情,如果有的话,派个人每日送来,我在书院审批就好。”
顾锦年开口。
既然任了礼部郎中,那还是多多少少做点事情,把分内的事情搞定,最起码问心无愧。
“明白,那明日起,下官尽早将公文送来。”
李安之给予回答。
“大人,眼下礼部还有一件事情,就不知道大人处理不处理。”
一旁的周华似乎明白顾锦年想什么了,所以开口,如此询问道。
“何事?”
顾锦年好奇问道。
“回大人,陛下于三个月前,提前京察,这三个月来,京察也已结束,听说吏部已经将百官册做好,各地官员也都纷纷入京。”
“倘若大人最近无事,可以去见一见这些官员,也好敲打敲打。”
周华开口。
在他看来,顾锦年也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做一点政绩,即便是不做政绩,也要露个脸,做做事。
免得被人说闲话。
“哦,礼部也负责接待外地官员?”
顾锦年有些好奇。
在他印象当中,礼部主要负责考试,外交,祭祀,办宴,礼仪。
京察之事,都是吏部干的活,没想到跟礼部还有关系。
“回大人。”
“此次京察是全国京察考校,各地官员入京,礼部是有权接见。”
“恰好大人是郎中,职责权限内。”
周华笑道。
“那行,明日设宴,我去瞧一瞧。”
顾锦年点了点头。
见一见各地官员是好事,眼熟一下,以后自己去了其他郡府,也不至于一个人都不认识。
“下官明白。”
两人纷纷点头。
末了,顾锦年望着二人道。
“不要说是我来了,就以你们二人的名义设宴。”
顾锦年开口道。
“请大人放心。”
两人没有啰嗦,好好办事就行。
“行,辛苦了。”
顾锦年微微一笑,随后拿出一张银票,面值五百两,递给二人。
这银子是自己的,也没有什么来路不正,倒也不怕什么。
“多谢大人。”
“大人当真是客气了。”
二人满脸喜悦,周华接过银两后,更是再三感谢。
他们是礼部主事,一个月的俸禄,抛开粮食之外,五十两银子。
大夏官员的俸禄很低,顾锦年这随便出手就是十个月的俸禄。
这可是大手笔啊。
虽说他们有些私下收入,但京官压力很大,不敢乱收银子,再加上礼部又是清水衙门,虽然有些地方能赚银子,可轮不到他们。
“无妨。”
“若是待会没事,送些公文来即可。”
五百两银子不算什么。
这两人他刚才用浩然望气术看过,很正常,对自己没有什么歹心。
给点银子,也算是照顾一二,下面人吃饱了,做起事来也利索。
不然,管自己是不是世子,让下面人不开心,大不了人家摆烂,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就行。
两人离开。
顾锦年也显得平静。
半个时辰后。
周华送来了一批公文卷宗。
差不多上百份。
顾锦年很重视。
毕竟自己现在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官员了,摆在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一件事情,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入书院时,以及张明案,让顾锦年深刻的明白。
这简单的一张纸,代表着一种责任。
展开卷宗。
顾锦年认认真真阅读,丝毫不敢怠慢。
不过,礼部的公文卷宗很杂,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
祭祀的事情最多,今天不是去这里祭祀,就是去那里祭祀。
祭天,祭地,祭河神等等。
外交方面的事情没多少,可能还轮不到自己来负责。
不过书院的事情就有不少,大抵是一些办学之事,还有一些夫子安排,类似于教师职称。
事无大小。
顾锦年也算是很认真,一直工作到了夜晚。
将大部分的公文处理完毕。
只是有些公文,却让顾锦年不由皱眉。
涉及到佛门。
一共十三份,都来自贵阳郡。
佛门要开辟寺庙,在贵阳九府之地,设十三个寺庙。
贵阳郡,位落于大夏南部地区,常年干旱,经济不发达,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地。
但贵阳郡人口极多,穷苦百姓也多。
一口气建十三个寺庙,有点古怪。
顾锦年仔仔细细观看公文卷宗。
公文卷宗上有周华的批字,七个批过,六个批拒,拒绝的理由是去年当地已建寺庙,不可再建。
大夏王朝对佛门并不排斥,但对比其他王朝不一样的是,佛门是被大夏礼部管的。
各地建寺庙,也必须要由礼部通过,如果礼部通过了,就可以建立,如果礼部没有通过,那就不行。
整个大夏王朝,佛门寺庙其实不少,但大多数集中在一些穷苦地方。
顾锦年不反感佛门。
即便是有江陵郡的事情,他也不是很反感佛门。
还是那句话,不要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不管是任何势力,都有好人也有坏人。
但站在王朝角度,佛门的确不利于王朝发展。
原因无他。
佛门是可以不交税的。
佛门弟子依靠香客施舍生活,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可以种田自力更生,但大夏王朝对佛门的田产会有一定限制。
只不过,具体能不能落实又是另一个说法。
毕竟就算多种几亩地,你也没什么好说的。
想了想。
顾锦年直接在公文上批下拒绝。
理由也很直接,不需要这么多寺庙。
“等过几日,礼部内会的时候,还要提一提这件事情。”
顾锦年喃喃自语。
但就在此时,伴随着一阵香风袭来,柔软的身影在身后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