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弱国无外交,尊严只在刀锋之上,顾锦年赴边境(第3/4页)大夏文圣
矿山收回一半,至于大夏龙炮一门不给,再修改史书,可以谈和。”
户部尚书何言道出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很直接,没银子,最好别打仗,而且仔细算过,这个条件谈和,大夏不亏。
眼下众尚书都说出自己的意见。
唯独李善与杨开没有说什么,杨开不说倒也正常,他是礼部尚书,他的抉择很重要,可以等到最后说。
“李相何意?”
永盛大帝看向李善,好奇问道。
“回陛下。”
“臣认为,此番和谈,的确可以,银两方面其实臣认为不需要给,大夏国库空虚,银子不能给。”
“至于矿山,大夏境内也不缺矿山,这个可以让出去,大夏龙炮乃我大夏国本,自然不可给予。”
“这史书修改,不是什么大问题,倘若匈奴国能接受这个条件的话,臣认为可以和谈,对我大夏来说,是一件好事。”
李善开口,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给银子,给矿山,大炮不给,但同意修改史书。
相当于是讨价还价了。
一番话说的也没问题。
永盛大帝将目光看向杨开道。
“杨爱卿何意?”
他直接询问。
“回陛下。”
“臣认可世子殿下所言。”
杨开朝着永盛大帝一拜,随后道出这句话。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顾锦年代表礼部。
“陛下,臣认为,直接宣战为上策,没有和谈之说,今日一退,他日还要退。”
“大夏王朝虽国库空虚,可底蕴依在,十三年前的仇,也该报了。”
顾锦年态度坚决。
求和?
不可能求和的。
“世子殿下所言不妥。”
然而,李善的声音响起。
“世子殿下。”
“开战固然能提升我大夏国威,可并非是说,和谈便是耻辱。”
“世子殿下乃是镇国公之后,也知道将士们有多辛苦。”
“自古以来,王朝开战,便是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此番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在背后参与。”
“如若大夏当战宣战,两大王朝也必然会在暗中援助匈奴国,到时候只怕要付出十万,乃至于二十万将士的生命,才能夺回十二城。”
“这十万甚至是二十万将士的生命,是银两可以换回来的吗?是区区几座矿山能换回来的吗?”
“至于修改史书,百年之后,再修改回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善出声,反驳了顾锦年的提议。
在场所有人谁不知道,顾锦年现在就是永盛大帝面前的大红人。
他们七个人加起来说的话,可能还没有顾锦年一个人重要,自然而然,李善要出面打断。
“死在战场上,是大夏将士的最高荣誉。”
最先开口的是赵益阳,他乃兵部尚书,这天下怎可能有议和的兵部?
“沙场战死,可谓是虽死犹荣。”
王启新也跟着开口。
“战死沙场是一件好事。”
“但终究只是一时愤怒。”
“二十万条将士生命,换来十二城,看似悲壮,可这背后牵扯利益多少?”
“二十万将士的抚恤金,足够让国库三年不得分文,百姓赋税增重,家中长子战死,所带来的影响,无比可怕。”
“甚至这仅仅只是我等的猜想,万一战况并无想象中那般美好,谁能负责?”
何言出声了。
身为户部尚书,他深深的知道,一场战争会带来多大的损失。
边境十二城,没有任何利益可取。
或者是说,对比二十万条生命来说,边境十二城不值。
再说难听点的话,匈奴国索要的条件并不多,如果能换二十万条将士生命,极其赚。
“何尚书。”
“你方才所言,下官都明白。”
“下官也知道,这场战争无论输赢对大夏王朝来说,都有麻烦。”
“可这一仗,不能只看利益。”
“大夏王朝需要打一仗,重振国威之外,也要让天下人看一看大夏的傲气。”
“这个时候,若答应和谈,是懦弱的表现。”
顾锦年无比认真道。
并非是他一时热血,也并非是顾锦年不动脑子,他也知道二十万条将士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可顾锦年更加明白,一个王朝不仅仅只要经济,国威更重要。
不打一仗,如何体现大夏王朝的国威?
这一仗若是打赢,可以提高整个大夏王朝的士气,也可以得到国运加持。
跟利益无关。
而是国之威严。
“天真。”
终于,李善的声音有些愤怒了。
他望着顾锦年,说出这两个字来。
“你乃镇国公之后,也去过军营,镇国公一定与你说过,战争之苦。”
“老夫也看过你写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夫一直认为,你心系天下,知晓百姓疾苦。”
“却没想到,你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为了面子之争,竟说出如此天真之言。”
“将士战死,的确是他们的荣耀,可无故的战死,是什么荣耀?”
李善开口。
他意见很大,不希望发动战争。
站在利益上,看待一切。
“弱国无外交。”
“尊严只在刀锋之上。”
“天下没有靠议和议出来的王朝。”
“这一仗,必须要打。”
“除非匈奴国愿赔偿我大夏王朝,否则寸步不让。”
顾锦年也恼了。
他如此坚持要打仗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话。
一个王朝的尊严。
是靠议和议出来的吗?
靠的是大国战争。
靠的是无畏牺牲。
靠的是铁血手段。
议和?
说好听点叫做议和,说难听点是什么?就是服软。
“尊严只在刀锋之上,世子殿下所言极是。”
赵益阳眼中一亮,他完全赞同顾锦年说的这句话。
杨开都不由深深感慨。
“弱国无外交。”
这一句话,将礼部的一切全部道出来了。
“世子殿下。”
“李相所言无错。”
“有时候世子殿下太意气用事了。”
何言感慨一声,他认可顾锦年这些话,但对于这件事情,他不认可。
“陛下,臣恳请陛下,派臣前去议和。”
“臣有信心,解决银两等等问题。”
李善也不废话了,直接请陛下任命。
他去议和。
到了这个地步,矛盾瞬间达到顶峰。
一方是直接宣战。
一方是可以议和。
面对此景,永盛大帝一直处于平静状态。
“朕准。”
面对李善的请求,永盛大帝直接答应下来。
不过,他继续开口。
“不过此次议和,依旧由礼部最终抉择,杨爱卿也一同前往。”
“还有顾锦年。”
“锦年,你刚刚入了礼部,有些事情好好学着。”
“到时候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也要清楚明白。”
永盛大帝出声。
他答应了李善的要求,但同样的,也让杨开与顾锦年一同前往。
抉择权在杨开手中。
至于李善,当然也有权利,那就是提一些意见。
听到这话,杨开第一时间出声。
“臣领旨。”
而李善却不由开口。
“陛下,世子殿下刚刚入礼部,议和这种大事,臣还是觉得暂且不要。”
“否则大金王朝,扶罗王朝,只怕会觉得我大夏怠慢了他们。”
李善开口,他不希望顾锦年也去。
自己与杨开二人去就行。
可这话一说。
永盛大帝脸色不由一沉。
“锦年过些日子,就是大夏的侯爵,还是孔圣钦点的大夏后世圣人。”
“他参与这次议和,是给大金和扶罗面子。”
“若不是此次议和,涉及极大,他们也配见到锦年?”
永盛大帝开口。
别的话他都没什么好说,李善这句话就让他很不爽了。
什么叫做怕两朝觉得怠慢?
自己这个外甥如此不堪?
说难听点吧,顾锦年去就是给他们脸。
要不是这件事情这么大,他也不会让顾锦年出面。
“请陛下恕罪。”
“是臣说错话了。”
李善立刻开口,他听得出来,永盛大帝是心意已决,也就没有啰嗦什么了。
“行了,明日你们一同前去,不要拖延,退下吧。”
“杨爱卿留下,朕有事与你商议。”
永盛大帝挥了挥手,让众人离开,但唯独留下杨开,显然是有话交代。
“吾皇万岁。”
众人开口,然后纷纷离开。
待他们离开之后。
养心殿,便只剩下杨开与永盛大帝了。
“此次议和。”
“最终抉择权,在锦年手中。”
“他可以代表朕大夏王朝。”
人走后,永盛大帝直接开口,一句话让杨开不由一惊。
直接代表大夏王朝?
拥有最终抉择权?
陛下也想开战啊。
听到这话,杨开沉默一会,但最终还是拱手道。
“臣领旨。”
杨开出声,答应下来了。
“恩。”
得到回复。
永盛大帝将一叠奏折摆在杨开面前道。
“最近各地都上报奏折,佛门在大夏王朝建立不少寺庙。”
“这件事情,你派人查一查,往后三年内,限制佛门寺庙建立。”
永盛大帝开口。
“遵旨。”
杨开不啰嗦,将奏折拿着,回头一个个调查。
大约过了一会。
杨开这才离开。
而如此。
顾锦年也回到大夏书院。
他也不啰嗦,直接收拾行李。
议和之地,就在边境。
到时候顺便见见自己爷爷。
等东西收拾好了,顾锦年找了一趟院长,将这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