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朝野震惊,朕没想到,锦年连朕这招都学会了!(第3/4页)大夏文圣

,扶罗王朝就更别说了,真打起来,扶罗王朝还不是依靠大金王朝?

    所以,镇国公可以料定,大金王朝会帮助匈奴国,但不会帮太多,牵扯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只怕会毫不犹豫出卖匈奴国。

    所以,他不急着立刻收回十二城。

    他要不牺牲一兵一卒拿下边境十二城,而且还要匈奴国赔款议和。

    “遵令。”

    偏将不废话,带着大队人马离开,奔赴战场,开始捡战利品。

    而这消息,也已经在第一时间,送往京都了。

    这天大的喜讯,镇国公可没有忘记给京都报喜。

    “锦年。”

    “这回你功劳无量。”

    “你真给爷爷一个惊喜啊。”

    “锦年,你这趟先别走,倘若匈奴王冥顽不灵,再写一首诗,一举拿下十二城。”

    老爷子望着顾锦年,眼神当中有说不出的兴奋。

    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

    可这种事情,当真是头一次见。

    甚至他已经开始期待,马踏王庭的事情了。

    “爷爷。”

    “这火石不一定是孙儿弄出来的。”

    “您千万别太迷信啊。”

    听到老爷子所言,顾锦年还是得认真解释一番,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这火石到底是不是自己折腾出来的。

    万一不是,对后面的战局不利。

    万一是,那还好说。

    “管他是不是。”

    “先承认再说。”

    “这天大的功劳,你先捞着,明白吗?”

    顾老爷子武道传音,极其认真。

    “明白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

    也的确,没有人能证明这火石是自己带来的,但更没有人能证明这火石不是自己带来的啊?

    既然如此,那这功劳不要白不要。

    不过,莫名之间,顾锦年似乎明白了自己六叔为什么这么喜欢蹭功劳了。

    敢情都是老爷子教的啊。

    而与此同时。

    一艘龙舟,以最快速度,朝着大夏京都赶去。

    灵晶几乎不要钱一般的丢进龙舟内。

    只为了将战报第一时间传入宫中。

    这已经不是捷报这么简单了,而是天大的喜事啊。

    此时。

    大夏京都。

    边境宣战的事情,早已经传遍整个京都,眼下不止是京都,整个大夏百姓都在议论这次战况。

    实话实说,不是不看好大夏将士,而是两者实力的确有一定悬殊。

    五十万大军固然骁勇善战,可听到匈奴国首战派出十万铁骑后,使得大夏百姓心头蒙上一层乌云。

    而皇宫内。

    也是一片紧张。

    大殿当中。

    永盛大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沉默不语。

    百官们都有些没心思汇报国家大事,所有人其实都在等待战局。

    就连太子,秦王,魏王都破天荒上朝了。

    虽然都知晓,这场战局至少要等到明日才有消息,但众人还是到齐。

    期待着一个好结果。

    朝政汇报完毕后,众人很沉默,永盛大帝也没有说退朝二字。

    众人就在大殿内静静等待着。

    龙椅上。

    永盛大帝面色平静,可任凭谁都看的出来,他神色沉重。

    端坐龙椅。

    永盛大帝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关于宁王和祁林王的事情。

    他已经秘密遣派大军前往西北境。

    倘若战况不利。

    宁王与祁林王第一时间就要奔赴战场,而且他预料到这两个王爷,会出工不出力。

    所以如若双王敢这样做,他就立刻授权给镇国公,接管秘密调遣的五十万大军,一举将祁林王与宁王镇压。

    再去与匈奴国议和。

    是的。

    这就是他的计划。

    看似是与匈奴国宣战,其实是为了解决内部最大的危机之一。

    借助这次机会,铲除两个王爷,若是成功,即便是匈奴国索要财物,也可以答应议和。

    也不算白白做事。

    当然,若是小胜,那固然更好,打出士气,打出骨气,再与匈奴国谈一谈议和之事。

    对外战争,就是决定未来议和的谈资,有优势,可以索要更多好处,没有优势,则解决内部矛盾。

    至于同时出现内乱外敌的情况,他有解决办法。

    他有底牌。

    一张谁也想不到的底牌。

    只是不到关键时刻,他不会动用这张底牌。

    如若当真发生内患外敌的情况,他便会动用这张底牌,彻底解决一切矛盾。

    虽然自己也会付出代价,可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就行。

    酉时三刻。

    太阳即将下山。

    群臣站在大殿内,没有半分动弹,也没有一个人喊累。

    所有人心情都很紧张。

    尤其是兵部尚书赵益阳。

    两国交战。

    是赢是输,的确扣人心弦。

    只是,就在这一刻。

    龙舟出现在皇宫之外,很快一名将士从龙舟跑下来,拿出军令吼道。

    “边境战报!”

    “十万火急!”

    “让!”

    他大吼开口,直接骑上一匹快马,越过宫中禁卫。

    十万火急的加急情报,绝对不能阻拦,这是宫中规矩,而且允许宫内骑马,节省时间。

    很快,战马奔腾,在皇宫内如同低空飞行一般,仅仅只是十个呼吸,便来到了皇宫大殿之外。

    “陛下!”

    “边境战报!”

    “十万火急!”

    随着声音响起。

    大殿内,所有人齐齐回过神来。

    百官群臣一个个提心吊胆了。

    哪怕是永盛大帝都不由站起身来。

    因为现在才酉时啊。

    酉时是什么概念?

    龙舟最快速度,不在乎灵晶成本的情况下,也要一个半时辰才能赶往京都。

    而开战时间是午时。

    也就是说,开战半个时辰后,就送来了十万火急的军机情报。

    其结果无非是三个。

    其一,两军没有开战,但若没有开战,不需要如此紧急。

    其二,匈奴十万铁骑,大夏溃败,直接鸣金收兵,这个可能性很大。

    其三,发生内乱,宁王与祁林王联手从后方军营袭击,意图造反。

    这也有一定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不然,按理说军机情报,至少要等到明日寅时左右送到。

    加快了五个时辰,一定发生了特殊情况。

    此时此刻,永盛大帝非常希望是第一种可能,双方没有开战,这样的结果,他能接受。

    不然第二个或者第三个,他都无法接受。

    不止是他,文武百官,太子,秦王,魏王也一个个屏住呼吸,等待着一种审判。

    “快报。”

    永盛大帝开口。

    语气情不自禁加急了一些。

    很快。

    负责送信的将士直接冲入大殿内,连高呼万岁都没有。

    拿着手中的情报,深吸一口气道。

    “陛下。”

    “边境首战大捷。”

    “世子顾锦年,阵前作诗,诗成千古,引发天地异象,聚天外火石四颗。”

    “歼敌二十五万,匈奴国无一人幸免。”

    将士开口,用最洪亮的声音道出边境发生何事。

    可当他话音落下。

    刹那间。

    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安静。

    文武百官愣在原地。

    赵益阳更是呆若木鸡。

    太子,秦王,魏王则是傻愣愣的看着对方。

    哪怕是永盛大帝,一时之间,也傻住了。

    此时。

    大殿内。

    落针可闻。

    安静到除了这将士急促的呼吸声外,就再也没有其他声音了。

    “荒诞。”

    “这简直是荒诞。”

    “你在假传情报。”

    过了半响,一道声音响起,是赵益阳的声音,他望着对方,大声怒吼。

    天外火石?

    砸死二十五万大军?

    全军覆灭?

    我军一个没事?

    你他娘的在骗鬼?

    把满朝文武当傻子了?

    随着赵益阳的声音响起,文武百官彻底回过神来,永盛大帝也回过神来了。

    这一刻,一双双眼睛死死盯着这名将士。

    而后者则激动的跪在地上,拿出镇国公的令箭道。

    “陛下!”

    “尚书大人。”

    “末将绝没有说一字假话,这是国公之令,末将奉国公之令前来汇报战况。”

    “是真的。”

    “末将亲眼所见,世子殿下阵前作诗,引来天外火石,倘若末将有半字谎言,末将愿受千刀万剐之罚。”

    “若是陛下不信,请陛下立刻派人速速赶往边境,现在还能看到不少匈奴尸体,是真是假,陛下一探就知。”

    后者显得无比激动的解释着,他也不敢相信,可问题是事实就是如此啊。

    而此言一出。

    嘶!

    大殿内,一片片倒抽冷气的声音响起。

    说实话,之前他们是愣住了。

    随着赵益阳开口,他们觉得很有道理。

    可这人一说,大家又产生了动摇。

    主要是他手握国公令,这玩意作不了假,也不可能偷走,堂堂镇国公的随身令牌岂能被偷走?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镇国公亲手将令牌交给对方。

    他会骗人,镇国公没必要骗大家吧?

    再说了,假传军机情报没啥意思啊?派个人去边境看看就行了。

    龙舟来回一趟,不计成本,三个时辰就够了。

    是不是真的,过去看一眼就知道了。

    是假的,这人千刀万剐,而且对大夏来说没什么损失。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真要假传军机情报,何必用这种话来骗?就说大捷了,大夏死了十万将士,敌国死了一半,连连败退。

    这样说大家都信。

    综合以上种种,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真的。

    想到这里。

    永盛大帝的心脏不由狂跳。

    兵部尚书赵益阳更是浑身发抖。

    “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