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她不是我的,但我是她的”(第1/2页)长安好
最新网址: 负责崔璟手下文书事宜的记室参军,答道:「回大都督,您不在的这段时日,各处都有来信,单是南边送来的信件,便有七八封。」
七八封吗?
崔璟脚下更快了些。
那记室参军小跑着才跟上。
待进了书房,崔璟解下披风与佩剑,交由近随,便立时去看信。
记室参军已快步将那一摞书信都抱了过来。
有南边送来的,也有京师各处送来的,记室做事很细心,按照信的来处与送信的时间做了区别,分别摆在书桉上,以便崔璟查看时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书信太多,如此一排排区分摆开,占据了大半书桉。
而崔璟只一眼,便看到了常岁宁的来信。
她的字迹很好认,或者说,他太熟悉了——尤其是今次信封上的笔迹,同这些年来他反复翻阅过的札记兵法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青年站在书桉边,未来得及坐下,便拆了信。
他虽在外半月,但和州和李逸之事的结果他也都已知晓,故而早已安心,而此时之所以观信心切,全是发自本心而已。
他第一眼便看到了信纸之上描画着的那颗栩栩如生的栗子。
崔璟见栗,眉宇之间恍忽闪过一丝笑意,刹那间,自外面带回的寒意似乎全都散尽了。
记室壮起胆子悄悄看一眼,觉得甚是稀奇。
这就是……过年的好处吗?大都督脸上竟都挂上喜庆的年味儿了。
崔璟已从头开始读信,一字一句,未曾有分毫遗漏,格外认真。
他归来时已是申时末,书房内有些昏暗,记室令人掌灯,廊下也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
崔璟已第二次读至末尾。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灯火将青年深邃清冽的眉眼映照出几分少见的暖色,嘴角弯起,有了弧度。
他的眼睛在看信,又似在透过这张信纸,看到了唯他可以看到的人与物。
「……大都督,您……」记室的声音响起,落在崔璟耳中几分朦胧遥远。
崔璟半回神,看向他:「我在看信。」
这个奇妙的回答让记室张了张嘴巴,反应了一下,才道:「属下知道……属下是想提醒大都督,您风尘仆仆初归,必然疲累,不妨坐下细读。」
他已说过一遍了,但大都督根本没听到,看来大都督当真累了。
崔璟「嗯」了一声,忽然问他:「你可听过周行己的《送友人东归》这首诗吗?」
记室愕然,点头:「听过……」
所以,大都督是在与他闲聊吗?
这个猜想让记室几分受宠若惊,大胆往下延续话题:「大都督喜欢这首诗?」
崔璟垂眸看信,含笑点头。
喜欢,才喜欢的。
他打算将此一首诗写下来。
思及此,崔璟环视书房,似在思量着挂在哪里最合适,最好是处理公务时一眼便能看到。
记室察觉到他的好心情,笑道:「看来这封信,是来自大都督您的友人……想来是十分重要的挚友了!」
崔璟不置可否。
不止。
她于他,不止十分重要。
考虑到其它来信中或有需要自己及时料理之事,他才将常岁宁的信暂时收起。
却未就此搁到一旁,而是收入了衣袍的衣襟之中。
记室看得愈发惊讶,这到底是什么朋友?
他有心想一探究竟,但到底还没有膨胀到如此地步,且他的上峰已经换上了处理公务时该有的神态。
崔璟与记室一同,先将一些公务来信处理罢,其中也有京中玄策府的来信,及朝廷信函。
将这些料理完毕,崔璟才拆看了常阔的信。
常阔的字比寻常人写得大些,内容也很简单,让他不必担心江南之事,另又给予了简单的新年问候。
然后便是元祥的来信,足有两封,崔璟触及到那信封的厚度时,略微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打开了看。
信上废话居多,他只能一目十行,从中挑拣出自己想看到的人和事。
元祥在信上细说了和魏叔易一同行事的过程,说到最后,又悄悄道,他一次同长吉争执时,曾听长吉无意间说漏嘴,竟道魏侍郎此行来江南乃是同圣人自荐……
写到此处,元祥字体渐小,仿佛字体也有声音,颇有暗中告密的气氛,甚是鬼祟。
又写道——「据属下暗中观察,魏侍郎待常家娘子甚为殷勤,三句话总离不开常娘子,结合其自荐之事,属下有个大胆的猜测,魏侍郎或待常娘子也存不轨之心」。
崔璟看着那个被划掉的「也」字:「……」
元祥最后又立誓般保证,必会看紧魏侍郎,绝不会让对方有可乘之机。
写至此处,字迹入木三分,可见决心,似如一只龇牙咧嘴,皮毛炸起的狼犬。
崔璟又打开这狼犬的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迟了几日送来的,信上主要说明一件事——魏侍郎已然回京了,请大都督放心!
这次的字迹很欢快,像是狼犬得意翘起尾巴。
最后,崔璟打开了家书。
祖父的,族中几位叔公的,还有卢氏崔棠崔琅三人的。
后面这三人组的来信回回都很有分量,比之元祥,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看信,轻易都不敢随便打开。
这次的信,或因是年前最后一封,写得更有分量了,从一张张信纸上的笔迹来看,三人都参与了进来,大约是一人写至手酸力竭,便再换一人顶上……
次序则又按照家庭地位排列,比如最前面的字迹是崔琅的。
崔琅说明了家中近况,族中大小事,朝堂之事则一笔带过,反复提到的有「师父」二字,道常岁宁如今在京中如何名声大噪,被誉为将星转世,字字句句间甚是引以为豪。
将星转世……
崔璟看着这四字,无声笑了笑。
将一封封信都看罢,已是半个时辰后的事。
而与卢氏母子三人的书信一同送来的,另外还有一口箱子。
崔璟让人将箱子打开,只见里面是满满当当、整齐叠放的新衣与鞋靴。
卢氏在信上说,因时间赶,想在年前送到,便请了裁缝经手,待来年时间充裕,她再亲手做春夏衣袍给他,又道「母亲手艺寻常,望大郎勿要嫌弃」。
近随备下了热水,崔璟沐浴罢,便里里外外换上了干净合体的新袍新靴。
更衣罢,不忘将那封信重新收入怀中。
这时,有护卫来传话:「宴席已设下,秦都护请大都督前往。」
此宴席,既是为崔璟洗尘,也是年夜宴。
安北都护府上下官员皆在,还有其他戍边武将,见得那青年前来,皆起身行礼。
青年着圆领宽袖深青色长袍,玉冠束发,眉眼漆黑深邃,俊朗非常,既有崔氏世家子的清贵无双,又有沙场上磨砺而出的凛冽锋芒,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他身上杂糅一处,令其愈发特殊夺目。
北地民风粗犷开放,都护府里的女卷也在,只是分席而食。
几名年轻的
女郎看着那青年入内,起身行礼间,视线定在崔璟身上,如何也移不开。
崔璟落座后,众人才跟着坐下。
席间,崔璟甚少开口说话,他一向寡言,在场的官员大多已经习惯。
「你们猜,崔大都督离席前……能不能凑足十句话来?」女席上,有几个女郎小声交谈。
秦都护也觉挺悬,他甚至觉得崔大都督根本没在听他们废话。
酒过三巡,崔璟依旧没怎么说话,反倒是那些武将们因吃了酒,说起话来愈发随意。
有人提到了和州:「……我听说朝廷已下旨,让那位为守城战死的和州刺史之子,接任其父刺史之位!那小子似乎才十六七岁!」
「人家满门都是忠烈,和州上下因此战而上下归心,朝廷此举,既是褒奖,也是安稳人心……」
「年少无妨,有本领才最紧要!想咱们当初投军时,也是个娃蛋子呢!」
一位头发花白的戍边老将,道:「说到年少……你们可有听说常大将军他那闺女的事迹?那女娃叫什么来着,常……」
「常岁宁。」
答话的是一直沉默着的崔璟。
「?」众人皆看去,多觉稀奇。
那姓吕的老将便笑着问:「崔大都督也知道这女娃的事?」
崔璟点头:「知道。」
「崔大都督当然知道!」有醉了一半的中年武将笑起来:「诸位难道不知,这女郎可是崔大都督的心上……」
说着,因察觉到秦都护「什么都说,你不要命了」的眼神制止,连忙闭嘴。
秦都护额角起了冷汗,忙向崔璟端起酒杯赔笑。
且不说传言不知真假,即便是真的,那女郎却也是拒绝了崔大都督的,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万一爱而不得,因爱生恨什么的……对吧?
却见那青年未见异色,反倒一笑:「无妨。」
秦都护:「!」
这还是他头一回见这位有笑色儿!
无妨?
那他懂了!
就是敞开了说的意思呗!
看来虽是爱而不得,却是一点儿也没恨上啊。
秦都护会意一笑:「我可是听说,这位女郎骁勇不输常大将军!听说和州城之所以能保住,有这常家女郎一半功劳,也不知是真是假?」
此言一出,于是本打算离席的崔璟稳坐原处:「传言非虚,皆是实情。」
其认真重视的程度,甚至给了秦都护一种强烈的错觉——譬如,若有人即将成为崔大都督刀下亡魂,只消及时喊出一句「等等,我听说过常娘子」,那这位大都督势必会收刀,请对方席地而坐,再让人上茶,好好地说一说常娘子。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常娘子」仨字儿哪里只是一个称呼,分明是专克崔大都督的符咒啊!
秦都护在心中感慨,相处至今,他终于发现这位崔大都督的喜好了……往后,投其所好有望!
其他人也先后领悟,厅中就此话题,你一句我一句,一时热闹非凡。
秦家几位女郎看着那青年含笑的眉眼,渐从起初的讶然不解,变成了摸清状况之后的感慨无奈。
有一位垂涎崔璟有些时日的女郎托腮叹息。
她算是看出来了,崔大都督他实在陷得很深。
虽字字句句未谈喜欢,未有越线之言,但又好似字字句句间都是喜欢。
且寻常男子喜欢一个女郎,在与外人提及时,言语神态间所传达出的暗号,往往是「她是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