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战略规划(二合一)(第2/2页)重塑千禧年代

用的那种,不是电脑用的内存。”

    “冰芯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代工选择都不会去碰存储。”

    邱慈云和吴金刚的脸色都严肃起来。

    “为什么呢?”虞正祥有点不解,“我看新闻上中芯不是做这个很好吗?”

    “去年,哦不,前年了,前年中芯开始给尔必达代工DRAM,据我所知,是签了五年的代工协议来换取对方的技术转让吧?”方卓看向中芯的技术骨干吴金刚。

    吴金刚点点头:“是130nm的堆叠式DRAM技术。”

    “先不说这个技术问题,当然,我的看法都是基于冰芯当前的情况,不是指责中芯的选择。”方卓先表明立场,免得误伤,“技术层面,冰芯肯定力有不逮的,其次,DRAM存储产业的竞争太大太血淋淋了。”

    “三星92年先搞出了64M DRAM,后面数年疯狂的冲击日本NEC的市场。”

    “NEC撑不住亏损,退出DRAM,这导致国内和它合作的华虹也没了存储的生意,只能转而去做代工。”

    “然后NEC拆到自己的DRAM事业部,日立也分拆DRAM事业部,两家公司日本政府的撮合下合力一起搞出个尔必达,这个尔必达呢,还拿了三菱半导体的DRAM业务。”

    “这样集合三家大厂的组合,还是持续亏损。”

    “三星太强了,其他家亏损,它只是利润遭受冲击。”

    “这个市场的竞争太激烈。”

    “尔必达持续亏损,三星被冲击的也要做代工业务,连他们都如此,冰芯这样的小体量更不可能贸然杀入。”

    “新玩家想进场,第一个考验就是被三星、尔必达把持的市场地位,就是要试试能不能亏损得起。”

    “市场、价格都受制于人,这亏损的不会是1亿2亿,是10亿20亿,单位还是美元。”

    方卓吐了一口气:“冰芯现在亏不起这样的数字。”

    这时,不用虞正祥询问,邱慈云开口了。

    “方总,你觉得我们未来能加入战场么?什么时候会是合适的时机?”

    “三星、尔必达们在扩大产能,中芯拿到技术,整个产业链的产能总量在增加。”方卓分析道,“咱们半导体产业又向来有周期循环,等大家把产能积累过剩,都亏损到破产边缘,那就是冰芯的时刻。”

    虞正祥尽管不懂,也从其他人脸上看出些许不赞同的意味。

    等到别家亏损到破产边缘?

    这其实是方总在婉拒吧。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