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第2/2页)骗行天下

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我们是辽宁来的红卫兵MAO泽东思想宣传队,今天来,要和你说件事。”恒安知道,眼下的红卫兵,个个霸道得不得了,张口闭口,都说自己是毛主席请来的小客人,人面上,越是霸横,越是容易办事。社会上人也清楚,谁要是惹恼了红卫兵,谁就是自找倒霉。

    果然,胖经理听恒安的语气,冲劲十足,赶快换上了笑脸,笑着说,“‘要斗私批修。’请问什么事?”

    “‘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全体队员,决心到全国各地宣传泽东思想,苦于经费不足。所以决定,每顿饭省下一个馒头,委托你们代卖,以便积攒革命经费。”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吃不饱饭,小将们身体受得了吗?”

    “‘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无数革命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连生命都不顾惜;我们饿几天肚子,算得了什么?”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小将们真是好样的,请把馒头拿来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请把三轮车借我们用一下。”恒安指着门口的三轮车说。

    “‘将革命进行到底。’请拿去用吧。”

    恒安见经理吐了口,也不称谢,二人出门,骑上三轮车就走。

    中午送饭的车到了,恒安把三轮车,停在门外的拐角处,和恒富到饭车边上领饭。发饭的人问他们领多少人的饭。恒安报上二百人。分饭的人也不问,如数清点了馒头,装进一个笼屉;正要给他们盛菜,恒安说,他们的人,正在抄写大字报呢,中午只吃馒头,不要菜了。发饭的人也不细问,忙着又给别人发饭。

    恒安二人抬着一笼屉馒头出了门,装上三轮车,直接到了那家饭店。胖经理派人清点了馒头,正好四百个,让会计作了帐,出纳就付给二人八十块钱。恒安点了钱,喊了声,“毛主席万岁!”和恒富抬上空笼屉回去了。

    以后的几天,都是这样。大约过了一周,胖经理觉着,老这样给人代销馒头,自己饭店就没了利润。一天中午,趁饭店员工清点馒头时,胖经理凑了过来,媚笑着问,“‘抓革命,促生产。’不知小将们的经费,攒够了吗?”

    恒安愣了一下,听出胖经理对代销馒头的事,已经有些想法,便回了一句,“‘狠批私字一闪念。’这是最后一次了。”

    接过钱,走出饭店,恒富追着恒安问,“兄弟,刚才你怎么说,这是最后一次啦?”

    恒安看了恒富一眼,低声说,“这阵子,做得太顺,差一点忘记了风险。长时间在一处做,风险太大,咱该换换地方了。”

    二人没再回到红卫兵接待站,而是又回到了火车站,找到进京红卫兵接待处,又换了一家红卫兵接待站。接着,又就近找了家饭店,把相同的故事,重复上演着。

    做了一段时间,这生意就有些不好做了。进京串联的红卫兵越来越多,接待站的伙食,却越来越差了。最初,一日三餐的主食,全是馒头;过了些日子,变成了早餐一个馒头一碗粥,午餐两个馒头一碗菜,晚餐只是一个玉米面窝头,一碗菜;又过了几天,只早餐有一个馒头,午餐和晚餐,只有一个窝头一碗菜。一大帮毛主席请来的小客人,心里虽不高兴,嘴上却不便说出,毕竟他们来的理由,是向首都人民学习革命斗争经验的、宣传MAO泽东思想的,如今为了馒头和窝头的事去纠缠,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其实,这会儿,最愤怒的,是恒安和恒富,二人正把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现在突然把馒头换成了窝头儿,断了二人的财路,心里自然气愤,无奈地停下手头的生意。

    一天上午,二人走进公园,找到一个僻静处,清点了一下近来的收入,总共赚了六千多块。每人分了三千多,虽有遗憾,却也知足。二人把钱包好,装在军用挎包下边,又回到红卫兵接待站,混吃混喝,白天四处闲逛,晚上回接待站睡觉。

    在街上逛时,二人发现,时下解放军,远比红卫兵吃香。走到哪里,只要见是解放军,无论老幼,都喊一声解放军叔叔。他们住的红卫兵接待站对面,是一家军队医院,成天有军人进出。接待站里,住了一批沈阳来的红卫兵,声势搞得挺大,自称“东方红MAO泽东思想宣传队”。前些日子,因为食物中毒,大部分人住进了对面军队医院。治好了病,就和医院里的军人熟络起来,时不时跑到医院里,找到熟识的军人,借来军装,穿在身上照相。这些天,这群红卫兵们,正在排练节目,打算到医院汇报演出,答谢解放军医院的救助之恩,无非跳一些忠字舞,唱几首革命歌曲罢了。

    恒安二人也想弄套军装穿着,觉着眼下是个机会。一天中午,吃过午饭,二人来到对面的军队医院,找到院长,开口道,“‘工业学大庆,家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我们是对面红卫兵接待站里的东方红MAO泽东思想宣传队……”

    院长听完恒安的一大套说词,觉得有些好笑,念他们年青幼稚,也不介意,笑了笑,问道,“小鬼,有事吗?”

    恒安这才想起,只是北京当地人,爱耍贫嘴,说话时,愿在正事前,先背一句毛主席语录。不是老北京,一般人都不大讲究这个,便赶紧咽回已经冒到嘴边的毛主席语录,改口道,“首长,我们正排练节目,准备到你们这里汇报演出呢……”

    “好事啊。”院长说,“我听说了,欢迎你们快些来。”

    “可是,现在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恒安说。

    “什么困难?说出来听听。”院长鼓励二人。

    “我们想借两套军装,做演出服。”

    “哦,”院长笑了笑,“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走,我带你们去后勤处,让他们帮你们解决一下。”院长说着,起身领二人到了后勤处,向后勤处长作了交待,后勤处长就带二人去了军需库。

    “要干部装,还是士兵服?”到了军需库,库管员问两个红卫兵。

    “干部的。”恒安赶紧应声。

    干部装有四个兜,战士装只胸口有两个兜。当时社会上,姑娘们找对象,听介绍人说男方是当兵的,往往都要问一句,“他穿几个兜的衣服?”介绍人听了,就知道姑娘是在问,对方是干部,还是战士。

    “要多大号的?”库管员又问。

    “我俩穿着合适就行。”恒安说。

    “一七五的吧。”库管员说完,取出两套军服,让二人试穿。两人穿上,果然合身。

    “签个字吧。”库管员说,“军需品,一般是不往外借的,今天首长发话,才破一次例。用过后,得赶紧还回来,我还等着销帐呢。”

    “叔叔请放心,演出一结束,我们就还回。”

    二人签了字,脱下军装,叠好后,装进包里,道了谢,走出大门,又来到火车站,重新换了一家红卫兵接待站。

    以后的几天,每天白天上街,二人找到一个僻静处,换上军装,穿着上街招摇;傍晚再找个地方换下,装进挎包,回接待站吃饭睡觉。逛了些日子,京城的大小风景名胜,差不多逛遍了,便觉无趣,二人打算到别的城市去看看。听北京到外地串联的红卫兵说,南方这会儿太热,北方人去了,有些不适应,二人就把离京的时间,向后推迟了几天,打算等署气消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