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众口铄金(第1/1页)庶门
刘愈去了趟厕所,回来时候便听到苏彦后堂问袁博朗话,大致意思是问为何今日大臣们会一反常态。袁博朗义正言辞道:“天下君主也该听朝臣意见,朝臣认为不妥,那自然有其道理,皇上若独断专行,必会令朝臣心生不满,帝王者,当服于万民。”
为了昭显他自己是个敢谏之臣,袁博朗言语间有些不敬,带着文人傲骨和迂腐。
苏彦本来就对这个古板守旧右相很忌惮,现袁博朗拿出大道理来压人,他便没了主意。这时刘愈走进后堂来。袁博朗瞪了刘愈一眼退下,那神色像是说“看你怎么收场”。
“师傅,为何那些臣子都不同意这么好提议?卖一些没有用虚官还有建商贸司,都是对朝廷有好处事情啊。”后堂只剩下师徒二人,苏彦忍不住问道。
“因为利益。”刘愈旁边椅子上坐下,拿起一杯茶道,“对朝廷有利事,未必对朝臣有利。那些商人地位低微,为了获取认可以及一些经营门路,他们少不得要给朝臣尤其是各部主管纳贡,这样私下利益数额大到你我无法想象。一旦这些商人有了地位,还有了商贸司这样商人联盟来统一商贸约束,他们就会失去这利益。你说他们怎肯轻易妥协?”
苏彦总算明白了一点,道:“怪不得那些人说话时都紧张要命,说那么多道理原来是为了钱财。师傅,那……我们还办不办商贸司?”
“办,一定要办,这是你登基后第一件大事,如果半途而废会让那些大臣以为你好欺负,以后遇事遇到阻力会大,小事可让步,大事绝不能让!”刘愈语气带着几分决绝道。
苏彦点头道:“那师傅,一会都听你了。”
中场休息结束,各参与朝议大臣从休息地方鱼贯而出,走进六台衙门办公所继续朝议,趁着朝议再续之前空闲,刘愈和苏碧也交换了一下意见。
“刘统领放心,本宫已经知会了一些朝臣,一会再议时会站你我这边。”
苏碧言语间带着几分自信。毕竟现朝中势力,无人能出其右,她说一句,她手底下那些大臣即便有意见也要照做,除非不想要她这靠山了。
苏碧又道:“不过有些大臣很麻烦,像户部原本我四皇兄和五皇兄身后转那些,他们现是拧成一股绳要赚上一笔,可怜那姓袁被他们利用还不自知。”
设商贸司,对户部大臣影响大,这涉及到税收问题。商贸司虽然隶属于工部,但实际上是个单独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令一些大臣很不安,认为从此就无利可图,这也是他们反对根本因素。而作为朝中浸yin多年四公主苏碧,对这些利益牵扯了然于心,她也是好心对刘愈提醒。
“袁相虽然不收商人好处,但不代表袁家人不收,说谁利用谁也不合适。只要信竹君殿下站下这面,下有办法令他们乖乖就范。”
苏碧带着几分怀疑神色看着刘愈,想不到他会有什么办法。她看来,其实好办法就是让皇帝直接下旨,再有意见朝臣也要迫于君威。强势四公主,想到办法也会显得强势一些。
朝议再续。
因为苏碧帮忙,这次对于朝廷开商贸司事零星有了赞同意见。赞同人还是不多,即便苏碧吩咐过了,有很多涉及利益大臣直接干脆选择了沉默,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模棱两可态度。而袁博朗也不用说话,他身边那些拥趸几乎将道理都说了,重要一条是:没有先例。
现如今礼教盛行年代,做事情重要是依从法度,而法度都是前人总结出来,要就是一个“先例”,无先例事他们就认为是破坏朝廷法度,就要千般去阻止。这是道德守旧者理念,并不涉及利益。而若是涉及利益,那是将理由说天花乱坠,总之两个字:不行!
苏碧也发表了一下意见,她是站刘愈这面,认为开设商贸司以及卖出一些闲官,确能为朝廷创收,解决朝廷财政紧张燃眉之急。刘愈依旧沉默不语,而袁博朗则将一部分朝臣意见说了出来,宁愿继续被拖欠俸禄,也不要让朝廷破坏旧制。
后苏碧也确是被逼急了,瞪着刘愈,没好气道:“刘统领,你对此事就没什么意见?”
谁都知道这提议是刘愈提出来,今天面对朝议时他这个始作俑者一句话不说,也让很多人惊奇。本来有很多人准备了慷慨激昂陈词来准备反驳他观点,到现还没用得上。
“哦,回皇上,信竹君殿下,下现有另一件事忙,所以对此事,下暂时并无疑议,一切都依从朝议结果。”刘愈面色看似淡然道。
苏碧怒哼一声,心说白支持了他一场。马上她又觉察刘愈话语中好像又多说了点什么。
“刘统领,现还有什么要紧差事,令你朝议上也心不焉?”苏碧再问。
“没什么。”刘愈道,“就是昨日家中有几个商人来送了点礼,也不值很多银子,大约一千多两吧,希望下给他们兄弟和儿子御林军谋个差事。下觉得此事事关国体,于是将这些人暂时关押天牢中,大型拷问,准备问问他们还对何人送过礼。”
有些大臣面色马上转变,而袁博朗那边却怒道:“刘统领,你身为御林军总统领,负责是皇宫安危,何时轮到你来审理案犯?”
刘愈故作惊讶道:“难道本将军越权了?他们明明是对军中之人行贿,那就属于军务,既然属于军务,不由下审理,难道还要递交给刑部?”
袁博朗显然没想到刘愈也擅于偷换概念,将商人纳贿牵扯到军务,就跟三司无关。
刘愈又道:“下臣正要禀明皇上,请皇上下旨,以京兆府会同刑部,彻查商人行贿之事,对涉案官员严加惩处,凡受贿者一律以朝廷典籍法度来处置,不知袁相您意下如何?”
袁博朗黑着脸道:“有人触犯法律,自然要严加惩处。但……”
“有袁相这句话就成了。”刘愈没让袁博朗把话说完,继续道,“那就请皇上下旨。”
苏彦正不解为何刘愈将设立商贸司事牵扯到查受贿上来,但他还是很听刘愈吩咐,便道:“那朕……”
刚开口,马上有大臣下跪道:“皇上,此事事关国体,请三思。”
多大臣跪下请皇帝“三思”。很明显,刑部尚书是王简,那是四公主苏碧人,而任京兆府尹又是刘愈藩属。苏碧和刘愈此事上明显站一边,若是让这两部来彻查,那还不是将那些受贿大臣往死里整?
刘愈心中冷笑,这些大臣说什么“事关国体”,纯粹是找托词,商人纳贡本就属于黑钱,他们以为坚持不让朝廷开商贸司就可以继续坐享其成,属痴人说梦。之前朝廷只当这是陋习而没人去管,但若要真计较起来,这就是受贿,就是破坏朝廷法度。
官员不能拿朝廷陋习来作为要挟朝廷乃至皇帝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