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会商(第1/1页)庶门
楚王和钱回失去踪影已过四五天,从各种渠道反馈回来消息看,他们应该都是往南边去,往淮王势力范围靠近。御林军阻截印证了这消息,如果单靠楚王和钱回力量不足以能穿过几千里中立地带,淮王中立地带秘密势力也帮他们完成这次千里大逃亡。
刘愈将此事请奏了皇帝,不但钱回全家被查抄,楚王府也未能幸免。这是八月初九晚上事。
皇登基,除了登基当日有点小波折,长安城大致还算太平。就连随同晋王谋反,皇大抵也只是惩戒了匪首,钱家也是皇下旨查抄第一个家族。而这一夜风波,令很多本来就对皇持怀疑态度大臣加忧虑不安。
怀柔和强硬,是皇控制全局不可少手段,这次查抄钱家,起到威慑作用会大一些。
第二天是商贸司筹建首次沟通会,为了能让商人们对朝廷放心,刘愈也是花了工夫,这次筹建商贸司和卖官,不但是为了解决朝廷财政危机,是要筹措军军饷。皇登基,淮王已蠢蠢欲动,看起来淮王谋国也不打算跟苏彦这个侄子比谁长命。
沟通会举行地点是由隋妤定下,是一间茶楼,也是隋家产业,就隋府隔着街道对门。
作为商贾,隋家无疑是很成功,四五代经商,到隋妤祖父这一代已成为长安城几大富户之一,本来隋乂和隋妤父亲没本事,已让人觉得隋家要破败,但隋妤一介女儿家却继承祖父撑起了门楣,隋乂是平步青云位列朝班,隋家现已成为长安城商贾旗帜,很多商贾大户都以隋家马首是瞻。
隋家家大业大,但门庭还是很小,不及官员府第气派宽敞。而隋家本家人也并不住长安城内,而是长安城外县城定居,那里也有隋家大量田地。对于商贾来说,长安城毕竟不能给他们踏实归属感,他们愿意回归本籍,至少那里官员嘴脸不会像长安城官那般贪婪和丑恶。
茶楼内,一些大商贾掌柜和东家早早就已等候。跟官员洽谈,他们不敢怠慢,刘愈刻意早了半个时辰到,却没想到商贾们已经到齐。为了不让商贾们心生芥蒂,刘愈特地让随同官员乘马车而不乘轿子,现马车应该还半路上。
“刘将军,您来了。”隋妤作为东主,本来楼上招待那些商贾,听闻刘愈前来便迎下楼,手上拿着一张纸,上面记录着商贾们意见反馈,她想提前让刘愈知道这些商贾立场。
“嗯。他们来可真早。”
刘愈没有急着上楼,而是听了隋妤叙说。其实那些大商贾担心还是朝廷能给商贸司权限,还有固定税率问题,这都关系到他们切实利益。
“我跟皇上请过旨,圣旨这。”刘愈从怀里将昨日讨来圣旨拿出来,也没拘礼,直接递给隋妤,隋妤一惊并不敢接,刘愈笑道,“没什么,昱王,你也见过,只要我们是诚心实意为他办事,这些礼节方面可以不必太拘泥。”
隋妤这才战战兢兢接过圣旨,打开后看了看,脸上有了喜色。
她之前虽然听刘愈说很好,但也怕朝廷未必能给商贸司太大权限,但看圣旨上所说,商贸司不但有绝对独立自主,且可每月参与一次朝议,厘定税率和商品特许经营权方面也可先定而后奏,但同时规定必须典章和制度范围之下。
“先定而后奏?”隋妤带着惊喜,合上圣旨抬头望着刘愈,“如此大权限,真是不敢想。”
让商人自己来定税率,说起来也有些大胆和冒险,不过刘愈并不太担心。本来商人税赋无定限,各层盘剥令商人苦不堪言,赚钱有多半进入了各级官员口袋,现只是给商人们画一张很大饼,至于饼怎么分,还是“典章和制度”来决定,自主权一定程度上只是个很美丽幌子。
“还要隋小姐你多多劳心了。”
这时官员们乘坐马车也到了门口,当官员们从马车上下来,看到召开会议只是个地处偏僻小茶楼,脸上都有鄙夷之色,但见到刘愈已经门内立着,他们有意见只能压肚子里。这次随刘愈来官,工部和户部中也不算显贵,只是些帮办督办之类五六品官。袁博朗这方面还是很抠门。
当刘愈与众官员上了楼,那些商贾们纷纷从座椅上起身,迎头便要下跪。这些都是基本礼仪,但刘愈却直接提手道:“今日乃是商谈,各位不必拘礼。”
双方很友好地对坐,进入了洽谈模式。不过就这么与官员对坐着商谈,商人们还是不太习惯,一个个或低头摸着桌上茶杯,或叹息不语,总之商人们只是听刘愈说了几句建商贸司初衷,没人愿意开口发言。
商贸司也算前无古人一向创举,刘愈知道这些商人心中担心是什么。千百年来士农工商社会地位排序,短时间内想改变很难。刘愈当即当众宣读了圣旨,等商人们跪地上听完圣旨上内容,脸上都是像之前隋妤那般面带不太可思议神色,这商贸司独立,那岂不是跟六部一般平起平坐?
刘愈解释道:“商贸司少监,暂定为从四品官,副监官从六品,官俸待遇将与朝廷百官无异。诸位不必有所疑虑。”
虽然商贸司官品级不高,但能参与朝议,就可朝议上直接向皇帝呈奏本。商人面见天子,这商人心目中是不可想象,天子地位之高是商人们不敢仰视。刘愈意思,每月月初,商贸司少监可会同一名轮值副监一同前往皇宫参与朝议,其余时间奏本,可直接呈递六台衙门,由丞相批阅或呈御览。
这只是刘愈设想中起步状态,刘愈也想将来能让商贸司六台衙门占据一席之地。为了减少右相袁博朗对商贸司及朝廷百官制约,刘愈也很会提交奏本,重设左相,到时商贸司会一并转到左相管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