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大脸的媒婆(第1/1页)庶门

    一名干瘦老头,脸皱巴巴像是干柴,头上头冠倒是很端正,一身儒袍像个老学究。刘愈还未靠近,此人便遥遥行拜礼。

    蓝和带着长子蓝傅和次子蓝景亲自过门致歉,老脸也不要了,见面一再告罪,倒让刘愈觉得不好意思。说起来蓝和从来也没得罪他,他仅仅是隋乂登门时摆了谱耍了脸色。

    本来刘愈对这个固执老臣还保有一份尊重,现连这份仅有尊重也消弭殆,只是以一种极为应付态度来招待来客。

    蓝和说话时带着恭谨和谦卑,双方也只是“友好洽谈”了一下隋乂跟蓝家小女婚事,蓝和也表示很愿意将孙女嫁给隋乂。

    口不对心。

    这是刘愈对蓝和直观印象,也许是官场浸yin久了,蓝和说话办事都带着一副很虚假面具,他前后态度反差也令刘愈感觉到厌恶。不过刘愈细一想,如果蓝和再保持之前冷面孔,那么吃亏不是别人正是蓝家整个家族,没有官场中鲜血液注入,再大家族也会垮塌。蓝和是迫于无奈。

    “那老朽就静待隋府尹过门提亲。”婚事商谈完毕,双方只字未提设左相事,蓝和便起身告辞。

    刘愈亲自将父子三人送出府,回来后,徐轩筑一脸不解走进前厅问道:“夫君,刚才那三位是?”

    “政治盟友。”刘愈想了想又补充道,“可能不算政治盟友,就是互相利用一下,他们就是那日隋乂说蓝家中人。”

    提及“蓝家”,徐轩筑马上就明白了。蓝家毕竟也算长安城豪门大户,徐轩筑生长安名门,自然有所耳闻。

    这桩婚事自始至终也没问过蓝家小姐意见,现婚姻大事基本都是如此,越是豪门大户越注重门脸而不管婚配双方意愿,像刘愈和徐轩筑这般可以未婚先恋,实属罕见。

    吃过午饭刘愈便去了京兆府将这消息告知隋乂,到京兆府时正遇上审案。隋乂正值失恋状态,寄郁闷于工作,大约是午饭没吃还审案。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已经烧了几个月还没有停歇意思,本来京兆府十天半个月审一次案子就已是稀罕事,自从隋乂上任京府少尹,案子日审日结,而且全都是公审,百姓没事就喜欢来凑热闹。

    此时正审一桩和离案子,说是“和离”,就是夫妻双方达成协议离婚。小两口结婚五六年没生孩子,丈夫嫌媳妇不能继承香火要纳妾,妻子便嫌弃丈夫自己没那个能力。这等鸡毛蒜皮案子本来四城衙门就能审结,可偏偏夫妻俩仗着自己家世越闹越大,妻子将婆婆打伤,丈夫将丈母娘家屋子给砸了。好端端从一场和气收场离婚案变成人身伤害兼财物破坏案。

    夫妻俩一看就知道不是省油灯,公堂上就吵了起来,隋乂坐上面黑着脸,手里捏着惊堂木却不说话,好像气恼这对夫妻不好好珍惜婚姻生活。

    这等案子通常也是百姓喜闻乐见,一旁围观也不少,甚至有人拍手称庆。隋乂见到刘愈,摆摆手,也不断案,直接道:“你夫妻二人都有过错,先拉近牢房里,明日再审。”

    夫妻俩一听便急了眼,本来以为告上公堂官老爷能主持自己一方公道,没想到官老爷连审都懒得审,直接先都给下狱了,口中叫着冤枉,衙差可不理会,直接往牢房里拖。

    进了后堂,隋乂才喝口茶喘口气。一边胡轩累直打哈欠,自从来京兆府帮隋乂忙,他就没清闲过。

    刘愈将蓝和答应婚事事告知了隋乂,隋乂一听便双目圆瞪,脸上一副不可思议表情。

    “他怎么……就同意了?”隋乂脸上带着几分苦笑,“今天我还让媒婆给我选几个大家闺秀来选,准备先成了婚再说。”

    刘愈瞥他一眼道:“不能破罐子破摔,去提亲,至于成婚可能要晚几天,国丧之期未满。”

    国丧期间,虽然不能举行婚事,但提亲还是可以,只是不大操大办即可。

    刘愈又道:“只是这媒人,不知谁来做好。”

    当大媒,刘愈没这份心思,他觉得这是女人干事。正发愁,刘愈便见到一张大脸摇摇摆摆进了内堂,见到刘愈,大脸上裂开一道口子,迎了过来。

    正是回家刚吃过午饭柴锦。

    “葫芦,过来。”刘愈招招手,柴锦点头笑着过来,京兆府当差也算闷事,难得有朋友来访。

    “想不想当媒人?”刘愈脸上带着一股自来坏笑,问道。

    “什么是媒人?”柴锦一脸不解问道。

    刘愈解释了一下,柴锦犯难道:“恐怕,要问问我家内人才行。”

    “为何要问四公主,要知道成人之美乃是一种美德。”刘愈笑道。

    不远处传来个声音道:“刘大统领,你可真是成人之美,为何要欺负我们家……驸马?”

    也许是刘愈给柴锦起外号太顺口,苏碧家中也经常半开玩笑叫柴锦“葫芦”,叫顺了嘴出了门差点脱口而出,人前出糗。

    刘愈没想到苏碧居然跟柴锦同行,此时她一脸煞气,一看就知道气恼刘愈当众奚落他丈夫。不过想了想刘愈让柴锦当媒人也不算龌龊,平日里官员之间说媒事也不少,只是刘愈说话态度她很不喜欢。

    苏碧毕竟是皇家中人,刘愈等人还是要行礼。见礼过后,苏碧将刘愈叫到一边,像是有意要责问刘愈让隋乂跟蓝家攀亲事。

    “下意思,是让蓝和来做左相,平衡相权。”刘愈直言不讳。

    苏碧没好气道:“有一个右相还不够折腾,现又要弄个左相出来。以后,岂非多出一个敌人?”

    刘愈明白苏碧意思,以前格局是三足鼎立,只要他们二人联手,右相便无计可施。现要设立左相就等于有四方势力,大局便不得控。

    但刘愈从设立商贸司事情便感觉到,即便联合他和苏碧力量,一些事情上也不能控制全局,右相一党毕竟事关整个文臣利益,刘愈必须来中和相权来平衡文官势力划分。

    “信竹君殿下应该这样想,现袁相那边是用十分精力来应付你我,不管我们有何举动,他们都会力阻挠。但若设立左相,他们就要分出大半精神来制约左相势力,左相势薄,必然要倚靠于你我,如此,我们朝中势力不再是二对一,而是三对一甚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