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几家欢喜几家忧(第1/1页)庶门

    定国侯刘兆举家搬往汉中,定国侯意图谋反事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三月十二,正是春暖花开时,朝廷接连颁布三道重要旨令。第一道,定国号为启昌,立皇后孙小鱼。

    这是皇家头等大事,皇登基以来,一直忙着平定叛乱,先是关中,后是淮南。皇平定天下,一些门面工夫该做必须要做。

    淮王自立为帝定是隆元,开启昌隆盛世元年,而皇国号这层意思明显。不管是皇,还是身死淮王,订立年号上都是以民为本,准备治理天下,而不是想征南讨北。这也容易为普通百姓所接受。

    第一道指令刚下还不到半天,第二道封赏战时有功人员圣旨也即时公布。

    前锋将军刘愈受封武义侯,食邑六千户,晋升为上将军;讨逆大元帅柴锦,封临清侯,食邑三千户,加安前将军。除了这两位首功人员,齐方受封云金将军,霍病受封少武将军,瞿竹受封安业将军,蓝景受封东宁将军,杨烈受封南苏将军。

    除了这些功劳卓著将领,其他将领也多有提拔。另外还有镇守后方长安防司衙门总统领李糜,被晋升为五威将军,统领长安东水大营。

    蓝景直接晋升为兵部尚书。

    武将为实权兵部尚书,这大顺朝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主要因为蓝景跟蓝和关系,这次蓝景为兵部尚书也是右相袁博朗一力推荐。

    左相和右相意见达成一致,六部中。也就很少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闵少顷也没敢多提。

    文官方面。闵少顷和马峰居了首功。令朝中非议之声不绝,二人晋为六台衙门干事,也就等于是进了内阁。而其他人员上,负责大后方长安城事务隋乂从正三品京兆府尹变成从一品京兆府尹,官职没变,只是官阶涨了,这令他似乎不太满意。按照隋乂想法,这次立下这么大功劳。怎么也会将他调个某部尚书干干。

    这次赏赐有功人员,基本秉承就是有奖无罚原则,无过便是功,如此一来整个长安城官场都好像喜气洋洋,连同那些之前搀和闹事皇子,爵禄上也有增加,尤其是信竹君苏碧,她封地增加了一倍,再加上柴锦三千户食邑,足以建立一个国中国。但她似乎也没打算请旨就藩。到自己藩地当个土皇帝。

    第三道圣旨,开科取仕。

    因为之前朝廷已经下旨召藩王和藩主入京。这一年除暖花开情况跟前一年十分相似,只是换了天子,天下也经过半年动荡之后平定了下来。学子们也没想到这么又有机会进入京城参加考试,而这次开科,是为皇选拔人才,录取进士名额上有显著增加,所有学子都明白这是何等好机会。

    但实际上,这次考试报名情况却不如往常科举,因为天下动荡,很多学子都流离失所,而这次考试又限制了淮地考生,使得这次考生规模有大幅度锐减,管如此,进京考生仍有七八千人。

    此时,刘愈突然辞去六台衙门差事,突然间好像要远离朝局,只是挂着前锋将军和上将军,以及武义侯名衔,赋闲家。大多数朝议他也无须参加,只是商贸司事情上,他还会偶尔呈递奏本。

    商贸司这次平叛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组织长安城周围商户募捐军资,运送军需,近乎都是韩升和隋妤两个人协商办理,因为韩升已经明摆着要辞官回乡,隋妤又是女子,因而这次平叛结束后,两位有功人员没有受到封赏。但商贸司特权上,进一步得到巩固。

    商贸司可以跳开工部和六台衙门,直接厘定商税,并直接呈递给皇帝御览,如此一来,商贸司连袁博朗都不能过问,而朝中大臣中唯一能对商贸司起牵制作用是商贸司经理衙门少卿,这个职位目前由柴锦来担当,但干了两天之后,柴锦发现他脑子不够用,于是皇下旨此差事暂时由刘愈兼领。

    自从刘愈兼任了商贸司经理衙门少卿,其他事刘愈也就很少过问,进而他跟隋妤走也有些近,隋妤近乎每天都会到前锋将军府来,或为公事跟刘愈商议,或为私事与徐轩筑商议,好像一家人一般。

    军部事都有各衙门人自行负责,只是遇到大事不决,还是会由他牵头,举行兵部和军方将领朝议,由皇主持商议大事。刘愈对军权放松,令其他文武大臣也渐渐感觉到放心,但这也并非是彻底放心,他们想一次将刘愈军权剥夺干净,省着他干涉朝局中大小事务。

    “北方突厥人好像有所动作。”袁博朗经常刘愈耳边吹风。

    继而闵少顷也提及了北方边患问题:“何将军似乎并不足以调令三军。”

    这让刘愈意识到,朝中文官不但对他有忌惮,对领兵外何茂,他们也担心会叛乱。何茂是先皇女婿,当今皇帝姐夫,照理说这样一个尴尬身份不会谋反,但关键一条,何茂现属于无家可归,妻子死了,没有儿女,三十多岁还是独身一人,这样人带兵难免会让那些文官担心会出岔子。

    “皇上会不会派夫君去接手边军?”徐轩筑收到一些关于何茂风声以后问刘愈道。

    “为夫已经向皇上举荐了一个人,他很就会接替何统领。”

    “嗯?是谁?”

    刘愈叹口气道:“齐方。”

    徐轩筑点点头,确齐方是个很合适人选,文治武功上,他比瞿竹和柴锦等人都有能力,毕竟是常年带兵将领,虽然实战经验还并不多。

    “不过夫君,你打算让姐姐继续独守空帷?”

    “那倒不会,为夫向皇上请旨,先调齐方兄回长安城,由皇上赐婚。等过一个月后,再由齐兄往边关,暂时为副帅协助何统领统帅边军,这二十万边军,可是大顺朝中流砥柱,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