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两军对峙(第1/1页)庶门

    刘愈中军距离金尧城大约一百五十里地方停下来,不进不退,开始驻扎。突厥人不明白,连金尧城和刘愈属下将士也想不明白他要做什么。

    “让霍病率兵撤出城,与我们汇合!”刘愈对正要前去金尧城通知消息李糜下令。

    李糜想要说什么,但终没说出口,这是刘愈安排,自有他道理,虽然每个人都不解,前面有座城当凭靠当基地,为何要把军队撤到荒郊野外草原上。

    “什么,没给我带粮食来,竟然我要撤出去,那不是还要饿上一天?”霍病得到李糜传达命令之后,恼怒异常,往城墙上一坐,道,“小爷没吃饱,走不动道,坚决不出城!”

    一旁闵少顷和马峰对望一眼,本来以为将城防交给霍病是正确选择,但现看,这小子完全是耍浑,不管刘文严命令是何道理,但现重要是补充给养,城内有很多士兵这两天都是啃草皮度日,这种日子简直可说是煎熬。

    一旁走过来个人,正是花集安,霍病耳旁说了一句,霍病登时眼睛一瞪,又好像很为难,后无奈道:“撤就撤,你们先撤,小爷我带兵殿后!”

    不但李糜,连闵少顷和马峰也觉得花集安这个人不简单,花集安是淮军降将,照理说军中应该没有人会愿意听他意见,但霍病却好像对他很信任,李糜拿刘愈命令来压霍病都没用。花集安霍病耳边说了一句就让他乖乖就范。

    于是城中顺朝军队撤兵了,往南挺近与刘愈中军汇合。因为霍病负责殿后。李糜心中有疑问只好问花集安,谁知花集安很不给面子,拱拱手道:“此事,本将自会对前锋将军言明!”

    李糜这次随军出征,军职上并无改变,他职位跟花集安等同,因而花集安也无需对他恭敬,说话完全出自同僚礼貌。李糜叹口气。这次出来,建功立业机会到现都没看到,只是刘愈身边当个打杂,让他很不爽,现连这个降将都对他无礼,让他觉得此行他本就不该来。

    到了战争结束以后,李糜才多方打听到。原来这天花集安对霍病说是:“你不撤,那姓刘岂不是要赖你功劳?”

    回头李糜想想,这话有点不中听,花集安不想当众说他也能理解,随即也就释然。

    大顺朝中军阵中,刘愈已经下令开始草原行挖坑修战壕。一个个土堆和土包地面上堆起来当掩体,李糜没说,但隋乂是个急性子,他总要把事情问清楚,于是隋乂焦急地去中军大帐找刘愈。

    “刘兄。前面就是金尧城,你说我们进城多好。那里城墙高,有屋子睡,何用这里风餐露宿,挖那些坑堆那些麻包,也不及城墙结识,有何用?”

    刘愈本来正无精打采看着评书本子打发无聊,闻言抬头瞥了他一眼,问道:“你知道我们有多少兵马?”

    一个简单问题就把隋乂给问住了,他所知道,这次刘愈从长安城带出来兵马不多,大约也就四五千人。而与边军汇合出兵后,边军大多数又是从前线上归拢起来残兵败将,分散各处,要清点起来加困难。

    “十几万?”隋乂一副无所谓表情道,“多少又有什么关系,这跟不进城有关?”

    刘愈把手上评书本子往帅案上一扔,把双腿也顺带搭了上去,道:“谁说无关。既然你不清楚,我就给你好好说说,现,我们兵马,把各军加起来,包括了金尧城那一万多残兵,满打满算只有五万人马!”

    隋乂心中惊骇不小,急忙道:“不会吧?就这么点?咱不是有二十万大军,就算不够,应该也差不多……这么说我们现这里只有四万人马?”

    “四万不到!”刘愈拿起一根棍子,指着挂屏风上军图道,“光是突厥中南部各部族联军,就有七八万之多,如果算上突厥王庭派来援军,突厥光是骑兵就十万以上,我们虽然有四万人马,但半数以上都是步兵,这场仗,让你怎么打?”

    “刘兄是准备撤了?”隋乂问道。

    刘愈摇摇头,叹口气道:“不能撤,这一撤,大顺朝接下来几十年边境将不会得到安宁,你我都将会是罪人!这场仗必须要打,而且要赢。”

    隋乂这样彻底慌张了,他本来认为,跟着刘愈就是出来打胜仗建功立业,私下里跟李糜商讨,结果也都很一致,那就是跟着刘愈出来岂有不大获全胜道理?谁知道,现局势会到如此窘迫地步,以往大顺朝能跟突厥人北边关相持,一是凭借着关隘险要,重要是大顺朝军力占优,拿兵力优势堆出来一个平局。

    兵马占优,仗都不好打,何况现兵马占劣势,少了突厥兵马一半以上。

    隋乂稍微镇定了一下,想了想道:“刘兄,既然咱兵马少过突厥,就无法跟突厥骑兵硬碰硬,那不该城外驻扎,进了城,有了凭靠,不是保险一些?”

    刘愈无奈道:“你是想我当第二个闵少顷,把大顺朝将士再祸害一遍,然后守城里等朝廷再派一批援军过来解救我们?”

    隋乂听明白了刘愈意思,那就是说,刘愈不进城,是怕被突厥困住城。

    “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我们五万兵马,缺兵少粮,进了城突厥骑兵一攻,怎办?弃城不要了?突厥人把城一困,兵马不及人家半数,你觉得我们能突围出?”

    刘愈越说隋乂越觉得胆寒,细细一想,可不是?如果兵马占优也就算了,现兵马处于极大劣势,进了城,就好像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起来,等人家困一样。

    刘愈拿起评书本子继续说道:“现好办法,就是城外驻扎,跟突厥人对峙,他们不清楚我们兵马有多少,就算清楚过来攻,我们野外作战,有火器,也不见得会处于下风。”

    “可刘兄不是说咱缺兵少粮耗不起?”

    “谁说要跟他们耗?”刘愈再瞥隋乂一眼,剩下详细内容,他还不肯透露了。

    隋乂想了下,不跟突厥人耗,那就是要……决战?

    隋乂心中一惊,现就这么点人,跟突厥人决战,真跟自寻死路没什么差别。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刘愈扔了本书给隋乂道,“回去好好读读兵书,别老闲没事过来给我找麻烦!”

    隋乂拿着兵书悻悻走出大帐,心说是自己杞人忧天了。看刘愈那副镇定自若样子,他肯定是成竹胸,再想想,不管是葵水河一战,还是平定淮王一战,刘愈都是以少胜多,尤其他亲身参与那场葵水之战,兵马劣势真不是一星半点,后还不照样大获全胜捞了个功成名就?

    想到这里,隋乂心气劲也就起来了,但再一想,葵水河边那一战是有天时地利因素,提前设好埋伏。现可是突厥人地盘,广阔大草原,挖几个坑堆几个土包就能赢话那也真成神话故事了。

    “去,天塌下来有刘兄顶着,我操哪门子心!”

    隋乂拎着兵书就回了自己帐篷,看了看兵书,开始还觉得无聊,后来有些实战讲述,一个个古代名将上阵杀敌智计百出,他也就当评书本子看了,看起来图个乐,还挺过瘾。

    金尧城残兵一天多就与刘愈中军汇合,这路兵马战斗力虽然不弱,但身体明显有些吃不消,一汇合就开始大吃大喝,个个跟饿鬼投胎一样,闵少顷和马峰以及原本中军将领,包括刘愈老熟人何茂,都去见过刘愈,移交了龙符和虎符,刘愈正式成为三军统帅。

    之后一两天,顺朝军队再就没什么动静,一直挖战壕堆土包,一切都好像风评浪静,只是每天夜晚顺朝军队都会将营地后退一里驻扎,这令突厥人很费解。令他们费解是,顺朝军队前一天挖好土坑,第二天会被他们自己给填上,可能是觉得挖坑地点不对,但一连三天天天如此,突厥人有点坐不住了,这不会是什么阴谋?

    “我看,是这些孬种想跑了!”

    部族大会上,一名首领说出了自己看法,很多人点头表示赞同。如果顺朝军队不想撤,何必要一天退一里?

    不过再想想,一天才退一里,这要退到大顺朝北关,那不是要退好几年?

    现两军相隔接近三百里,如果顺朝军队继续这么退下去,突然一夜之间大幅撤军,他们要追可能就来不及了,而现突厥王庭铁狼卫和其他部族援军尚未到来,还不能给顺朝军队致命一击。于是众部族首领合计了一下,决定把营地推进二百里,驻扎顺朝军队北边一百里方向。如此一来,他们背靠金尧城,要是顺朝军队突然狼性大发扑上前,他们也能退到城里。

    众首领都觉得这个计划很好,于是当晚就开始出兵。而顺朝军队那边听说突厥兵马前移,果然像是害怕了,不再每夜撤退,撤了三里就不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