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强国进行时一(第1/2页)还珠之雍正驾到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雍正一声吩咐下去,很快圆明园这边就收拾好了。勤思斋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仿照着皇子们的无逸斋来的,只是更加朴素一些。但是面积并不小。
雍正带着弘昼、傅恒刘统勋去巡视了一番,几个人又讨论了一下,把勤思斋周围的一块空地又划出来修个演武场。不光要训练官学学生们的传统骑射,还要训练这些学生们的新式骑射。
新式骑射自然就是火枪这一类的东西了。但是只拿死物训练准头还是不够的,战场上的敌人可不会站在那里等着你去打。
商量了一下雍正又安排了两队侍卫五十人,到圆明园附近去抓一千只麻雀回来,在演武场旁边又辟了几间屋子出来养麻雀。
这些麻雀暂时还用不到,毕竟新式骑射课才计划开始,无论是皇子还是咸安宫官学的学生们,对于火枪的使用根本就不熟练。所以还是先用死靶联系几个月。等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再死靶上发发正中红心,什么时候再给他们换活靶。
有雍正的命令,勤思殿的收拾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十天以后,黄道吉日,咸安宫官学被整个搬到了圆明园。
弘昼园子里的几个小院子也都收拾好了,就等着那些在西郊没有住处的学生们入住了。和珅和十三兄弟两个自然是不无意外的住进了弘昼的园子。
十三到不觉得有什么,对他来说住在弘昼的园子里跟回家没什么区别,但是和珅却并不这样想。虽然是皇帝同意安排的住处,但是对他来说终究是寄人篱下罢了。现在和亲王不说什么,管着他们吃管着他们住,可是以后呢?时间长了谁能保证和亲王会不会烦?到时候难道还要再经历一次和在家里一样的情况呢?
那种没有安全感的日子和珅不想再过了,他想要拥有自己的宅子,他想要快一点变强。才十三岁的和珅显得有些早熟,比官学里其他的孩子都要成熟的多。
十三有些郁闷,他就怕如今这个哥哥长歪了。想他四哥可是跟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看好和珅,一定要让他成为配置超高的人才,而且三观必须端正。如今十三有一点点担心,怕和珅万一有位之前在钮祜禄家的事情钻进牛角尖可就不好了。说到底这一世和珅都是一个对他很好的亲哥哥。
不过一番谈话下来之后,十三发现和珅除了有些急切之外,并没有钻进牛角尖里。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十三又语重心长的给和珅灌输了一番忠君爱国的思想。虽然十三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但是仍然很清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不过一番谈话之后,十三也被和珅取笑了一番:“十岁年纪说话就这么老气横秋的,等你二十岁的时候,只怕就像个八十小老头了。”
十三也不当回事,他也懒得再伪装了,与和珅玩闹一会就去找弘昼喝茶聊天了。
弘昼自打上辈子开始就十分喜欢自家这位十三叔,现在虽然身形外貌变了,但是弘昼早就已经习惯这种事了。坐在十三身边,“十三叔、十三叔”叫的别提多热乎。
不过聊着聊着弘昼的表情就有些不大自然了。
十三拿着折扇戳戳弘昼的肩膀:“有什么话你就直说,隔爷这里你还有什么是不能直说的?”
弘昼摸摸光滑锃亮的大脑门:“十三叔,侄儿跟您透露点真事,汗阿玛不是要操练皇子皇孙们还有宗室子弟以及官学学生们的骑射么。”
“这个爷知道啊,不是三天以后正是开始么,这两天不是正在讲着理论知识。”十三打开折扇给自己扇着风。虽说现在勤思斋和无逸斋的骑射师傅们讲的理论知识一点系统性也没有,但也聊胜于无了。
火枪这东西在雍正这里虽说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也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的。不过在上课的时候,雍正却很大方的拨了十八火枪给骑射师傅们,一边分解组装给学生们看,一边讲解内部构造以及制造原理等等最基本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自己上手,亲自拆卸组装,研究内部装置和原理。但是由于骑射师傅们也不十分精通,目前已经有一把火枪回炉重造了。
“要是真的是这么简单,那侄儿也不用现在巴巴的告诉您了。”弘昼脸上有些为难之色:“其实侄儿也不是很清楚,都是永恪那臭小子私底下偷偷跟侄儿抱怨的时候,侄儿才知道的。”
“永恪?”十三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那不就是弘历那小子,他跟你抱怨什么了?”
“内里到底是怎么回事侄儿真的不清楚,但是永恪跟侄儿抱怨的时候说他真恨自己生的晚了,要是在生早一年,就可以在无逸斋里好好表现一番。又说汗额娘出的法子真好,光是听听他就觉得手脚痒痒,想去试一试。只不过侄儿再细问的时候,他又说汗额娘好狠心,那些法子都能想出来,简直就不把学生们当成学生看,根本就是在训狼……”
“训狼?”十三皱了一下眉头,他这四嫂到底在捣鼓什么,是四哥让四嫂捣鼓的吧,可是为什么要捂得这么严实?
“十三叔,其实侄儿就是想跟您你说,勤思斋里的日子只怕不好过,而且侄儿瞅着汗阿玛的意思,就算您是活过一辈子的人,他也没打算让您在勤思斋里悠哉过日子。反正进朝堂之前的这几年,您得有点心理准备。”弘昼一副同情十三的表情。
十三手指轻轻点在桌子上:“无非就是多读些书,多写写文章,然后平时上骑射课的时候多出些力罢了,这些事情还难不倒你十三叔。”十三倒是自信满满。
弘昼缩缩脖子:“即便这样,侄儿还是要提醒您,恐怕没这么简单。”
十三笑了:“要真是那样的话也好,省的这几年爷再勤思斋里太无聊了。”
圆明园里,雍正正坐在婉宁身旁,仔细看婉宁递给他的几张纸。
虽是薄薄的几页纸,但是包含的内容很多。
“这个食谱是怎么回事?”雍正看到最后一张竟然是简单的食谱,有些惊讶。
婉宁笑了一下:“还不是受了容嬷嬷的启发,怀弘晖和小十的时候,我每顿每餐吃什么,她都要精心安排。在联系一下后世了解的那些东西,这些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耗费的体力和脑力其实都很多。他们又都是长身体的年纪,营养跟不上可不行。所以我就简单拟了个食谱,具体怎么样还是要太医安排。”
雍正想了一下点点头:“你这么一说朕也觉得很有道理,要想让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变强,光靠练肯定是不行的,还得养。毕竟无论做什么,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不行的。”
婉宁十分赞同:“身体是本钱嘛~再说了,只有他们的身体素质过硬,我写的这些东西才能真正实施,你的强国计划才能真正落实下去。”
“明天朕就把这事安排给太医。”雍正又看了看婉宁给他的几页纸:“这些东西朕还得再整理一下。”
婉宁又笑了:“我写的这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是得好好整理一下。不过会不会太狠了些。”
“不狠,”雍正摇头:“要是这些东西他们都做不到,那也太让朕失望了。”
第二天一大早,雍正就安排吴书来往太医院那里跑了一趟,五天时间拟定出一份既能够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营养、同时又是最省钱的方案来。
然后雍正又安排身边的侍卫往健锐营跑了一趟,带回来三个精通火枪的人。勤思斋里的师傅虽然能教一些基本的东西,但是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还是得由有经验且真正懂行的人来教导才行。
接着雍正又给永璧下了道旨意。他在军营里待得时间已经好几年了,这几年来练兵的心得也积累了不少了。这不,永璧被雍正勒令,半个月之内把这几年的心得体会全都整理出来,重要的是得有自己的想法。收到同样旨意的还有明瑞、阿桂等等所有朝中数得着的武官们。每个人都要写心得、每个人都要写对未来武器的期待。若是不认真写,那可是要被皇帝罚银子的。
武官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皇帝这是又怎么了?闲的没事写什么心得期待啊?
但是当大家发现永璧已经开始关门工作之后,也都回去认真完成任务了。
不过永璧的工作比其他人还要再多一点,他还得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来。至于训练对象,就是官学里的那群学生。雍正说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他们都训练成狼一样的高手。雍正给的时间不多,永璧现在很忙乱。
下完了这几道旨意,雍正开始征集全国各地的各种能工巧匠和能人异士。这项工作给的时间相对较长一些,三个月。征集上来的能工巧匠们待遇丰厚,还能享受皇帝提供的各种服务。不认字的教认字,实在学不会认字的就给配个书吏。同时每个月还有工钱拿。至于具体要做什么,皇帝没明说,只说是为大清效劳。不过即便是这样,召集能工巧匠的工作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场面一度十分火热。
在征召能工巧匠的这段日子里,勤思斋和无逸斋里的学生们也没有闲着。
先是每天课程安排有了变化。满语、蒙语、英语全都要学。文章每天继续学,但是不在是从前的背完了事,要有自己的见解。
原本是传统骑射课的时间,现在分成了传统骑射课和新式骑射课。
同时在传统骑射课里,还加入了近身搏斗。
新式骑射课里,雍正从健锐营调来的三个家伙要求十分严厉。火枪、大炮所有的热兵器的构造都要烂熟于心。熟悉了这些之后,每个学生都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火枪分解,然后组装,接着把手里的十发子弹全部打出去。
一开始是只要求子弹全部打出去,但是渐渐的变成了要求打中二十米之外的靶子上,再到后来就变成了十分之八都要打在红心。而所给的时间也在慢慢的缩短。从一盏茶到一炷香再到半柱香,就是十三也被小小的折磨了一下。
这任务真不是那么好完成的。十三都有些小郁闷,更别说别人了。
而这些只是每天的任务。到了旬末的时候,每一门课程都要考试。别的都还好说,最麻烦的是做文章。不光有雍正亲自监考,随机命题,还必须得写出自己的东西。
什么叫自己的东西?什么叫自己的想法?
虽然皇帝说了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但是这些学生们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不过好在有十三混在官学里帮衬着雍正,有了他带头,学生们的文章倒是越来越像那么一回事的。八股的味道越来越淡了,渐渐的学生们也都敢说那么一丁点自己的想法了。虽然还不成熟,但是好歹让雍正看到了希望。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学生们都学死了。他要的是人才,不是一味只会跟着皇帝学话、只会做奴才的人。
这只是无逸斋和勤思斋里学生们的事情。雍正的事情可不止这些。
六部的事情得盯着,现在他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百官里头不能有给他添乱的,雍正仔细审视了一下,京中状况目前还不错。只是江南那边有点小麻烦。江南是个滋生蛀米虫的好地方。
雍正想了一下,把三阿哥、四阿哥和刘墉派到了江南去,三阿哥为钦差大臣,四阿哥和刘墉为钦差副使。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