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再回大梁(下)(第1/1页)战国征途

    在正堂落座之后.高原才道:“安城君.现在大梁城里的情况怎么样.请你详细的告诉我.”

    魏增苦笑了一声.道:“我也不瞒武安君.现在大梁城里的情况并不好.城中的军民人口一共只有二十七万八千余人.”

    高原也大为惊讶.道:“怎么只剩下这么少的人了.连三十万都不到.”

    大梁城里的常住居民约为五十万左右.而城外散居约有二十到三十万.再加上从各地征集的军队.因此上一次大梁城里容纳了约近八十万人.虽然说上一次高原离开大梁的时候.带走了近三十万军民.但至少也该有四五十万人才对.怎么现在连三十万都沒有了.

    原來高原离开代郡.虽然只带走了近三十万的人口.但留下來的人有不少都对魏国失去了信心.不少商人、小世族、手工业者都纷纷举家举族离开大梁.有的迁移到齐楚等国.有的虽然沒有迁移到外国.但也搬到了魏国东部.远离大梁.

    而荥口失守之后.魏王假趁机打压宗室世族.夺回权力.宗室世族的残余势力发动反扑.结果造成了大梁内乱.直到魏増率军赶到大梁之后.才平息了宗室世族残余势力的反叛.虽然这一次内乱的时间并不长.但也造成了不少人员的伤亡和流失.结果现在只剩下这么多的人了.

    等內乱平息之后.魏増把城中的剩余人员全部都编制起來.将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都编组成军.这样免强整编出來约十万军队.

    不过魏增也知道.这样临时征集起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他又将军队进行了分编.参加过上一战的魏军约有三万四千余人.其中包括魏増带來的五千人.担任守城的主力军队;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子约有四万二千人.为主力预备军队.协助主力军队守城;其余为后勤运输的军队;同时又编制了六万余青壮年女孑.也是付责城中的后勤事务.

    听完了魏増的介绍之后.高原也苦笑了一声.大梁城里的军队数量虽然不少.但真正可以一战的.实际只有那三万余人.再加上自己带來的代军.大约有五万左右.也就是说守卫大梁城.主要就是靠这五万多军队了.而秦军这一次进攻大梁.投入的总兵力约在三十万左右.基本都是久经战阵的士兵.好在是大梁城有坚固高大的城墙.防御工事也十分齐全.否则这一战就不用打了.

    高原又问道:“现在城里还有多少粮草物资.”

    魏増道:“城里的粮草物资到是还算充足.现在府库中的粮食共有约一百六十余万石.食盐有五十余万斤.各种牛羊牲口还有二万七千余头.加上民间应该还有一部份存粮.因此城中的粮食至少能支持一年以上.如果从现在开佁就紧缩一点.撑到两年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城里的其他物资也十分充足.各种武器盔甲完全够用.大型床弩、投石机各有五百余架.其他各种守城器俱、车辆还有近千辆.而且这几天來我还收集了大量的石块.现在城里的居民少了.有大量的房屋可以拆除.做为守城所用.”

    高原这才稍稍的松了一口气.看來也不全是坏消息.因为守城战的第一要点就是城中要储备充足的粮食物资.只要粮食充足.那么守军的心里就不会动摇.自古以來,有不少城市的失守.并不是因为守不住.而是城中的粮食断绝.结果不战自破.

    按照高原的估计.大梁城是肯定撑不到一年的.而自己当初离开大梁时.只带走了宗室世族家里的财物.并沒有动大梁的府库.看來是做对了.

    当然这也和现在大梁城里的人口大量减少有关.如果现在大梁城里还有五十万人口的话.那么现在库存的粮食也就只能支撑半年多了.守住大梁半年左右的时间.高原还是有一定的信心.

    不过这时高原的心里一动.正色道:“安城君.有一件事情你要如实的回答我.”

    魏增怔了一怔.道:“什么事情.武安君请尽管询问.”

    高原沉声道:“现在城中的军心民心如何.是否有死守大梁.和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还是根本就不想与秦军决战.甚致想要开城投降秦军.”

    魏增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如果说完全沒有想投降秦军的人.自然是不可能.但在下可以向武安君担保.绝大多数的军民人等都不会想要投降秦军.而是要与秦军决一死战.死守大梁.”顿了一顿.他了进一步解释道:“我魏国屡秦国欺侮.因此国中百姓对秦国素怀仇恨之心.而且上一次大梁之战.秦军连屠数城.杀死魏国百姓十数万.大梁城中的百姓是绝不可能向秦军投降的.”

    高原点了点头.守城战的第二要点就是上下要有同仇敌忾.死守城池的决心.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齐心协力.坚守到底的决心.那么就算是城里储备的粮草物资再充份也沒有用.而守城战的第三要点就是要有坚固的城防设施.第四要点就是要有外部的援军.

    这样看來.四个要点大梁至少占了前三个.而外部援军也不是完全沒有.自己不就算是大梁的外援吗.因此这城还有得一守.而且如果不是秦军还有水攻这一招.大梁城在粮食断绝之前.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高原想了一想.道:“安城君.我也直言相告.虽然大梁城尚可一守.但现在的局势.要比上一次困难得多.虽然我会尽全力守住大梁.但如果到了破城不可挽回.我也只能率军撤出大梁了.”

    魏增也苦笑了一声.道:“武安君能够不计前嫌.來救援大梁.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如果大梁真到了守不住的那一天.也不怪武安君.只怪我们魏国注定灭亡.谁都挽救不了.”

    虽然高原觉得魏增说得十分凄凉.但现实就是如此.高原不可能陪着大梁一起葬送.因此有些话该说的还是要说.

    这时姜桓武、赵江、鄂崇禹、凌风、鲁仁杰等人也都已经來到府邸.向高原报告.代军的士兵基本都己经在城中安置下來了.同时姜桓武等人还在鲁仁杰的带领下.在城墙上视察了一番.了解了魏军的防守布置.

    现在大梁的城防守卫还算是严密.只是魏军己经完全退回到了大梁城中驻守.当初高原在城外设置的阵地己经完全丧失.而这时秦军的阵地.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城墙千步以內.好在是大梁城高墙厚.失去城外的阵地.到沒有太大的影响.

    于是高原把众人聚集在一起.招开第一次守城的会议.道:“守城战的最大弱点就是必须面面俱到.兵力分散.而攻城一方可以集中兵力.主攻一点.因此守城绝不可将兵力完全平均的布置在防线上.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机动兵力.我决定把代军做为机动兵力.视战局而调派.而固定守城的军队由魏军來担任.”

    鲁仁杰点头道:“武安君之言有理.代军的人数虽少.但骁勇善战.做机动兵力最合适.”

    高原又道:“城墙分为四方.毎方安排五千主力军队、七千后备军队.共计一万二千军队.其余做为轮换补充兵力.而且每一方的守军保证有二千弓箭手.一千弩弓手.另外在加上大量床弩、投石机各六十架.其他的兵力、器俱视战况而定.要做布置.魏军的调派安排由鲁将军付责.”

    鲁仁杰赶忙起身.道:“是.”

    高原转头对魏増道:“安城君.你把所有的工匠人员从军队中抽调出來.并集中起來.付责制造、维修守城的器俱.而城中的物资管理.也由你來付责.”

    魏增道:“在下一定不辱使命.”

    高原点了点头.道:“现在秦军还沒有向大梁发动进攻.因此从明天开始.安排人员出城砍树伐木.越多越好.而且砍伐的树木越大越好;在城内收集布匹.让妇女缝制麻袋.出城填土装包.也是越多越好.”

    鲁仁杰怔了一怔.道:“武安君.守城作战.确实需要大量的树木材料.这到可以理解.但要砂土包做什么.我们现在有城墙可守.用不着砂土包啊.”

    高原道:“秦军想要攻破大梁.唯一的办法就是引黄河之水灌城.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水淹城池的准备.需要大量的船筏工俱.砍伐木材就是为了多造木筏.而砂土包则是用來堆水之用.”

    众将听了.这才恍然大悟.魏増起身道:“好.在下立刻就去安排.明天一早.就立刻派人出城伐木挖土.”

    高原又道:“姜将军.你明天领军出城.掩护伐木的人员.”

    姜桓武也立刻起身.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