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官职系统(第1/4页)三国听风录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太傅:一人,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无日常职事。从前,光武帝任命卓茂为太傅,卓茂去世后,省去不设。后从此制,每有皇帝登基,皆设 太傅录尚书事,其人死后,省去不设。属员:东汉初,太傅下有长史一人,掾属十人,御属一人,后全部裁撤。太师:殷商时已 有,东汉不置。献帝初,董卓自任太师,至董卓被诛,废太师职。三老、五更(“更”为“叟”之误写):无品秩。“三老”就是国家荣养的有德 育的老者,“五更”就是国家任命的有贤明的壮年。天子以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这是表示天子以礼治国,尊老敬贤。丞相及三 公:西汉初以丞相、御史中丞、太尉为“三公”。东汉时,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因三公月俸三百五十石,俗语云:“三公一岁食万石”,所以号“万 石”。 东汉制度:拜任三公时,天子以及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诸卿要自报官职、名号向受任人下拜,由侍御史向其授予印绶。其人要礼让三次,才能接受。到安帝 时,三公权利、地位减弱,选举、赏罚,全由尚书。灵帝时,遣使在长安拜张温为太尉,在外拜任三公,自此而始。朝臣见三公时皆拜,天子见三公,如果 坐着则需要起身,如果乘车时要下车相见。三公领兵朝见天子时,要由虎贲执戟,交与颈前,方可觐见。 汉旧制,如果发生如日食、冰雹等天灾,则免除太尉。安帝时,因天灾,同时免太尉徐防等三公,发生天灾则三公全免,自此而始。丞相以及宰相 机构:古官名,秦、西汉时皆置,与御史大夫、太尉并称“三公”。东汉裁撤“丞相”、“御史大夫”,以太尉、司空、司徒总理事务。到了东汉中后期,事归台 阁,尚书台则成为实际的宰相机构。建安十三年,献帝撤销三公,复西汉旧制,以曹操为丞相。东汉丞相官署:左、右长史:各一人。徵 事:东汉末年,曹操初置徵事二人。东、西曹掾:本各一人,及曹操大军还邺,省西曹,仅保留东曹。其他属员:诸曹掾属三十人,御属一人。武 卫将军:曹操为丞相时,立武卫营,设武卫将军统领。中领军:曹操为丞相时设置,与护军一同管理禁兵。护军:御史 大夫:西汉时,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东汉时裁撤。建安十三年,复置御史大夫。长史:建安年间,御史大夫不领御史中丞,仅置长史一人。太 尉府:太尉公:简称“太尉”,一人,三公之一,主天。秦官,汉初承袭。元狩四年,改为“大司马”,至建武二十七年,改回“太尉”。每帝新即位,太 尉多于太傅共录尚书事。因大司马王莽曾篡夺皇位,故太尉府无阙。职权:1, 执掌全国军事及考核官员政绩,岁末奏报加以赏罚。2, 国家每有郊祭大典时,负责主持“亚献”礼。3, 国家有大丧,则负责到南郊向上天祭告死者的谥号。4, 国家将有重大的举措和疑难时,与司空、司徒共同商议对策。5, 皇帝有过失时,则要与司空、司马共同劝谏。长史:一人,千石,负责管理诸曹事物。掾史属员二十四名,东、西曹掾,比四百 石;其他各曹掾比三百石。曹掾属官,比二百石。西曹掾:比四百石,地位略高于东曹。掌管公府令史的任用。东曹掾:比四百石,掌管二千石长 吏的升迁任命以及军吏。户曹掾:比三百石,掌管百姓户籍、寺庙祭祀以及农耕事物奏曹掾:掌管上书陈奏。辞曹掾:掌管诉讼法 曹掾:掌管邮递传送、驿站以及测定里程尉曹掾:主管士卒刑徒的转运贼曹掾:掌管捕捉盗贼决曹掾:主管刑罚审判兵曹掾:主 管军事金曹掾:主管铸造钱币、盐铁官营仓曹掾:主管粮食仓储的事物。3楼

    黄阁主簿:负责记录、审查诸事。令史及御属二十三名:御属:负责太尉的车驾。阁下令史:掌管府内礼仪事 物。记室令史:掌管各种文书以及陈奏的表章。门令史:掌管府门。其他各令史分别掌管诸曹文书。司徒府司 徒公:简称“司徒”,一人,三公之一,主“人”。光武帝即位时称“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建安末,改司徒为“相国”。职 权:1, 执掌百姓事物,凡有关百姓孝悌、恭顺、生老病死的事情,皆要商议并建立制度。2, 负责督导百姓致力与本业,岁末上奏优劣并加以赏罚。3, 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时,负责监察祭祀用的牺牲和清洗祭器。4, 国家大丧时,负责安葬相关的事物。5, 国家有大事时,司空、太尉共同商议对策。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名,令史、 御属三十六名。辞曹:掌天下狱讼。司空府司空公:简称“司空”,一人,三公之一,主“地”。古官名,秦 不置,设御史大夫,汉承秦制。至成帝时,改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改回“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改回“大司空”。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 “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罢司空,改回“御史大夫”。后御史大夫郗虑被免职,御史大夫从此不设。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名,令史、 御属四十二名。军师祭酒:建安三年,曹操在许县设置,后避司马师讳,称“司空军祭酒”。选通晓法律者担任,负责典察军中刑狱。后,废司 空,改属丞相府,称“丞相军祭酒”。大司马:古官名,汉武帝元狩四年,罢太尉,置“大司马”,用来作为将军的“加官”。安帝地节三年,设 置大司马,不用做加官,无印绶,也无官署。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设置官属,禄比丞相。哀帝建平二年,又除去大司马印绶、官属,仍用来作为将 军的加官。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东汉建武二十七年,罢“大司马”复置“太尉”。 “大司马”本不与“太尉”并置,至灵帝末,以刘虞为大司马,太尉不变,自此,太尉与大司马同时设置。仪同三司:又为“仪比三司”。后汉章 帝建初三年,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自此始也。殇帝延平元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4楼

    九卿分属三公管辖:其中,太尉负责太常、卫尉、光禄勋。太常寺:太常: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助祭时戴平冕七 旒。以忠敬孝慎者居之。献帝建安年间,改为“奉常”。职权:1, 主管礼仪、祭祀。祭祀之前负责上奏祭祀的礼仪章程。2, 举行大典时,引导皇帝行礼。3, 考选博士时,上奏其才能高下。4, 每月月终,巡视各处陵墓宗庙。太 常寺丞:一人,比千石。多用议郎、博士担任。负责掌管小规模的典礼与祭祀;领导各曹事务,并负责检举庙中非法之事。戴两梁进贤冠,铜印墨绶。太 常主簿: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掌管天文历法。年终时,上奏新年的年历;国家举行各种祭祀大典时,负责上奏吉日以及时节禁忌之类的事情; 当国家有吉祥的征兆、自然灾害或异常的征兆时,负责记录。配铜印墨绶,戴进贤一梁冠,身着绛色朝服。太史丞:一人。明堂丞:一 人,比二百石,负责守护“明堂”。灵台丞:一人,比二百石,负责守护“灵台”;并负责观测日月星辰。协律都尉:国 子监: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原称“仆射”,东汉时改称“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执掌教育博士弟子,国家有疑难时,负责答疑 解惑。易博士:四名,负责教授“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四种《易经》。尚书博士:三名,负责教授“欧阳氏”、“大夏侯 氏”、“小夏侯氏”三种《尚书》。诗博士:三名,负责教授“鲁”、“齐”、“韩氏”三种《诗经》。礼博士:二名,负责教授“大戴氏”、 “小戴氏”两种《礼经》。春秋博士:二名,负责教授“严氏”、“颜氏”两种《公羊春秋》。太祝令:一人,六百石。举行祭祀大典 时,负责宣读祝文,并负责迎神送神。太祝丞:一人,负责小规模祭祀时的祝神。太予乐令:一人,六百石。本名“太乐令”,东汉永平 三年改“太予乐令”。掌管乐伎、乐器。国家举行大典时,负责与奏乐的相关事宜。汉太乐律:身份卑微的人,不得给宗庙祭祀时的伴舞。舞者要选取官秩 二千石到六百石间,以及爵位是关内侯到五大夫的后代,取身高五尺以上,年龄十二到三十,外表和顺,身体循理者。大予乐丞:一人。高 庙令:一人,六百石。负责守护汉高祖庙的巡逻清扫。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负责守护汉世祖(刘秀)庙的巡逻清扫。先帝陵园令: 每个陵园设一名,六百石。负责守护陵园,巡逻清扫。长陵令:二千石,因为是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故增其秩。陵园丞:一人。陵园校 长:一人。掌管守护陵园的兵卒,负责捕捉盗贼之类的事物。食官令:每个陵园设一名,六百石。掌管每月十五、月终以及各时节的祭祀。秘 书监秘书令:桓帝延熙二年,设置秘书令一人,负责管理图书、校对内容。后省。秘书郎:负责掌管校对图书。秘书校书郎:兰台、东观 为东汉藏书、著书之所,文学之士,在其中校对图书,故名“校书郎”。校书郎中:以郎中的身份任“校书郎”的,称“校书郎中”。著作东观: 此非官职,东汉以名儒学者入值东观,撰述国史,称为“著作东观”。5楼

    光禄寺:光禄勋: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本为郎中令,东汉时改为光禄勋。建安年间,又改为郎中令。职权:1, 值宿禁中,负责掌管宫殿门户内的警卫。2, 安排郎官轮班守卫,考察其道德品行并加以升降。3, 郊祭时,负责主持“三献”礼。光禄寺丞:一人,比千石。多以议郎、博士担任,铜印黄绶。光禄主簿:诸郎官:除 “议郎”外,所有的郎官都要参与“守卫宫门”、“皇帝外出时的随行护驾”的任务。南、北庭主事,三署主事:负责在郎官中察举茂才高第者。五 官郎署:郎官中,年龄在五十以上者,属五官署。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负责管理“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五 官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左、右郎署:左中郎将:比二千石。负责管理“左署郎”。部署与 “五官郎”同。右中郎将:比二千石。负责管理“右署郎”。部署与“五官郎”同。虎贲左、右署:虎贲中郎将:比二千石。负 责管理“虎贲郎”。仆射:左、右各一名,六百石。负责管理虎贲郎的射击训练。陛长:左、右各一名,六百石。负责虎贲郎的轮值宿卫;朝会大 典时要守卫殿中。虎贲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虎贲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虎贲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节从虎贲:比 二百石,无定员。羽林左、右署:本为汉武帝设立的“建章营骑”,后更名为“羽林骑”。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负责管理“羽林 郎”。骑都尉:比二千石,无定员。与驸马、奉车,并称“三都尉”,监护羽林骑。羽林郎:又称“岩郎”,比三百石,无定员(百人左 右)。负责宿卫侍从。照惯例挑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擅长弓马的良家子弟补任。羽林监:左、右监各 一人,比六百石。负责分别管理“羽林左、右骑”。羽林丞:左、右丞各一人。汉阳牧师苑令:管理设在汉阳郡马苑,由羽林郎监管。式 道:一人,不常设,以郎官兼任。皇帝出行时,负责清扫道路。返回时,负责持旌旗回到宫门。四中郎将:东、南、西、北四中郎将,后汉时设 置。司金中郎将:建安年间设置。武卫中郎将:建安年间设置,由许褚担任,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