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官职系统(第2/4页)三国听风录

武卫营,后改为武卫将军。二都尉:奉 车都尉:比二千石,无定员。负责管理皇帝乘坐的车驾。驸马都尉:比二千石,无定员。负责管理副车之马。奉朝请:既“获准参加朝 会”,非官职,无定员。以外戚、皇室、诸侯担任。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无定员。属国嗣君有丧礼时,光禄大夫主持吊唁。凡是大夫、议郎都没 有日常职务,随时准备受皇帝的垂询顾问、派遣。太中大夫:千石,无定员。中散大夫:六百石,无定员。谏议大夫:六百石,无定员。议 郎:六百石,无定员。谒者台:也称“外台”。与御史“宪台”,尚书“中台”,并称“三台”。谒者仆射:一名,比千石。统领谒者 台,管理谒者;皇帝出行时,负责引导车驾。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主持宫殿中各时节的礼仪。谒者:三十人或三十五人。灌谒者 郎中:三十人,比三百石。负责接待宾客、主持典礼,以及通报奏章。将、大夫身份以下的人有丧礼时,负责遣使吊唁。给事谒者:四百石,灌谒者任职满 一年,转为“给事谒者”。灌谒者:见习谒者。黎阳谒者:后汉光武帝以幽、燕骑兵平定天下,故在黎阳立营,由黎阳谒者负责监管。营 内有骑兵千人,权责甚重,谒者位轻,故从顺帝开始,改用府掾中有清名威重者担任。车郎将、户郎将、骑郎将:并称三将,东汉时裁撤。6楼

    卫尉寺:卫尉:一名,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宫门、宫中的巡查守卫。卫尉寺丞:比千石。公车司马署公 车司马令:或称“公车令”,六百石。负责管理南阙门,接待官吏百姓的上书、四方贡品以及被征召至公车府者。公车司马丞:一人(《通典》说二人), 选择通晓各种禁忌的人担任,负责处理不法之事。公车司马尉:一人,主管阙门守军禁令,防备突然事变。南、北宫卫士令:南、北宫各 一人,六百石,负责分别掌管南、北宫卫士。南、北宫卫士丞:南、北卫士令下各一人。左、右都侯:各一人,六百石。主管剑戟士,负 责巡查宫廷以及皇帝要求拒捕拷问的人。左、右都侯丞:左右都侯下各一人。宫门司马:宫中所有旁门,每门设司马一人,共七人,比千 石。南宫南屯司马:主管平城门。苍龙司马:主管东门。玄武司马:主管玄武门。北屯司马:主管北门。北宫朱 爵司马:主管南掖门。东明司马:主管东门。朔平司马:主管北门。7楼

    司徒负责太仆、廷尉、鸿胪。太仆寺:太仆: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掌管车马。皇帝出行,奏请车驾扈从仪仗;皇 帝乘大驾则亲自驾车。太仆属员:太仆寺丞:一人,比千石。考工令:一人,六百石。主管刀剑、弓弩等兵器的制造,成品由执 金吾存入武库。并管理织造绶带的工匠。考工左、右丞:各一人。车府令:一人,六百石。主管皇帝的各种车辆。车府丞:一 人。未央厩令:一人,六百石。主管车驾和宫中马匹。长乐厩丞:一人。廷尉寺:廷尉: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献帝建安年间,改称“大理”。负责审理案件,奏请应叛之罪;凡郡国中有疑难的案件,都要给予适当的判 决。廷尉正、左监:各一名。左平:一名,六百石。负责审理皇帝下诏的案件。洛阳诏狱令:负责管理设在洛阳的诏狱。

    鸿胪寺:大鸿胪:一名,九卿之一,中二千石。管理于诸侯以及四方归附的蛮夷相关的事务;举行祭祀大典时,负责接待引导宾客,奏请行礼,得到许可 后,传命各司;诸侯王入朝,负责到郊外迎接,主持接待的仪式;上计时,接待各郡国的使者;皇子封王,协助授予印绶;拜授诸侯、诸侯嗣子以及四方夷狄受封者 时,由台下的鸿胪召请拜任;诸侯王去世时,遣使吊唁,并拜授嗣王。鸿胪寺丞:一人,比千石。大行令:一人,六百石。主管诸郎官。大 行丞:一人。治礼郎:或称“治礼员”、“理礼郎”,四十七人。公室、主调中都:秩斗食。鸿胪:三十六人。

    司空负责宗正、司农、少府。宗正寺:宗正:一名,九卿之一,中二千石。两汉时,均用皇族担任。主管登录各王、各诸侯国嫡庶族谱及 各宗室亲属间的远近关系,以及各郡国随着计簿上报的宗室名册;宗室中,若犯有处罚在剃发之刑以上的,先上报宗正,宗正上报皇帝后,方可执行。宗正 寺丞:一人,比千石。只能以皇族担任。公主家令:各个公主,每个公主设有家令一名,六百石。公主家丞:公主家令下设丞一名,三百 石。其他属员增减没有常规。

    司农寺:大司农: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建安中,改为“大农”。掌管钱、谷金帛及各类货币;各郡国每季度上报月初一时现存钱谷 的账簿,尚未缴齐的赋税,另立账簿以区别;有边郡各官请求调度钱谷者,都予以调济,取多补少,互相补足。司农寺丞:一人,比千石。部 丞:一人,六百石。负责管理国库。太仓令:一人,六百石。负责接纳各地运到京城的粮谷。太仓丞:一人。平准令: 一人,六百石。负责平抑物价,管理漂染丝帛。平准丞:一人。导官令:或称“东京令”,一人,六百石。负责舂制御米,以制作干粮。导 官丞:一人。廪牲令:一人,六百石。负责管理祭祀所用的牲畜。司竹监:司竹长:负责种植竹园。司竹丞:常 满署:东汉明帝时,设置常满仓,负责调控米价。

    中尉寺: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负责预防宫廷周围的意外事变和火灾,每月绕行宫廷周围三周,兵负责管理武库。出入时,有五百二十人舆服 导从,光生满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中尉丞:一人,比千石。缇骑:二百人,无官秩,与吏员食俸相同。武库令:一人,六百 石。负责管理兵器。武库丞:一人。

    13楼

    中宫:大长秋:一人,二千石,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本称“将行”,景帝时,改称“大长秋”。负责传达皇后的命令。凡皇后赏赐宗室,以 及宗室觐见皇后之事,皆由其负责通报。皇后出行时,则为随从。中宫丞:一人,六百石,宦官担任。中宫仆:一人,千石,由宦官担 任,负责驾车。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由宦官担任。中宫谒者:三人,四百石,由宦官担任。负责通报中宫的奏章。中 宫尚书:五人,六百石,由宦官担任。负责管理中宫文书。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由宦官担任。负责管理中宫库存的重要财物。并管理裁制 衣被、缝补、浣洗的人。中宫私府丞:一人,由宦官担任。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由宦官担任。负责管理宫女。中宫永巷 丞:一人,由宦官担任。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由宦官担任。负责管理中宫黄门冗从。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 由宦官担任。主管中宫提请天子居留的次数。女骑:六人。中宫署丞:一人,由宦官担任。复道丞:一人,由宦官担任。主管中宫阁道。中 宫药长:一人,六百石,由宦官担任。起居:由女官担任,负责撰写《帝王起居录》。长信宫:太皇太后居所。长乐 宫:皇太后居所长信、长乐少府:本称“詹事”,汉景帝六年更名为“少府”。各一人,职权同大长秋,地位则在大长秋之上。长乐卫尉:二千 石。长乐太仆:二千石。“长乐宫仆”称长乐太仆。两宫属员皆由宦官担任。其他的属员都和中宫相同。如太皇太后、皇太后去世,则裁 撤相应的属官。后妃:太皇太后:皇帝祖母皇太后:皇帝嫡母皇后:皇帝正室贵人:金印紫绶美 人、宫人、采女,皆无禄秩,四时赏赐而已。14楼

    将作寺: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汉初袭秦制,称“将作少府”,景帝时,改为“将作大匠”。后汉时,地位低于河南尹,中元二年省, 以谒者领之。章帝建初元年,复置。掌管修建庙宇、皇帝宫殿、陵园等土木工程。将作丞:一人,六百石。左、右校令:各一人,六百 石。掌管左、右工徒。左、右校丞:各一人,分别从属左、右校令。前、后、中甄官令:各一人,负责管理砖瓦。前、后、中甄 官丞:各一人,分属三令。城门校尉: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负责洛阳的十二座城门。出入则有一百二十名缇骑随从。城 门司马:一人,千石。主管兵器。城门丞:一人。门侯:六百石。洛阳十二座城门,除正南“平城门(北宫城门)”属卫尉管辖外,其余“上西 门”、“雍门”、“广阳门”、“津门”、“小苑门”、“开阳门”、“秏门”、“中东门”、“上东门”、“谷门”、“厦门”十一门,各设门侯一人。北 军五校:北军中侯:一人,六百石。负责监管北军五校。屯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骑士。后汉初,改为“骁骑校尉”,建武十五年 改回。步兵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上林苑宫门屯兵。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越人内附为骑兵,统归越骑校尉管辖。后汉初,改为“青巾 左校尉”,建武十五年改回。射声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管待诏射声士以及轻车。东汉时,将虎贲校尉部,并入射声校尉。以上四部:每部七 百人。长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负责旧时长水校尉部,以及乌丸骑兵。共掌士兵七百三十六人。屯骑、越骑、步兵、射声、 长水司马:各一人,千石。分属五部校尉。胡骑司马:一人,千石。属长水校尉。15楼

    西园八校尉:汉灵帝中平五年八月,汉廷在西园组织起一支新军,名曰西园宿卫禁军,其统率合称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负 责典护诸军,大将军以下皆受其统属。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 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负责监视南匈奴单于。从事:二人,可 根据情况增加。其他掾属,根据情况设置。护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持节,负责监视西羌。官署如使匈奴中郎将。护 乌桓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持节,负责监视乌桓以及鲜卑胡。官署如使匈奴中郎将。戊己校尉:置于西域,安抚西域诸国。16楼

    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汉武帝时开始设置,持节,监察百官(三公以下)以及京城附近各郡的违法者。元帝时,去持 节。成帝时,裁撤该职。光武帝建武年间重新设置,监管一州(河南、河内、河东、三辅、弘农)。 廷议时,位九卿之上。朝贺时,位公卿之下。司隶从事使:十二人。分为都官、功曹等。官秩一律“百石”。都官从事:负责纠察百官公卿中的违 法者。功曹从事:主管州内官员的选用及其他事物。别驾从事:总领各事;司隶校尉巡视辖区时,负责在前引导。簿曹从事:主管钱粮账 簿。兵曹从事:如有军情时,设置兵曹从事,主管军事。部郡国从事:简称“部从事”,每郡一人,负责督导文书,纠察非法,由各州自行任用。假 佐:二十五人。主簿:总管官府事务,省理文书档案。为长官亲信,权崇位卑。门亭长:主管州内政事。门功曹书佐:负责选拔任用属 官。《孝经》师:负责监考《孝经》。《月令》师:负责按时节举行祭祀。律令师:负责法律事务。簿曹书佐:负责管理文书档 案。都官书佐:典郡书佐:每郡设一人,各自负责本郡文书。由郡吏补任,任期满一年后,改任。司直:一人,比二千 石。西汉时属丞相府,东汉裁撤丞相,司直改属于司徒府,负责协助督察、记录诸州事务,建武十八年时裁撤。献帝建安八年,复置司直,不属司徒,负责 督察京城诸官,不再督察诸州。九年,诏司直皆比司隶校尉,坐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