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割发代首(第1/1页)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刘子秋拔下发簪.将头发披散开來.
在十三个小部落合并成西海族的时候.刘子秋就承诺过.大家都可以保留各自的风俗习惯.他是汉人.自然要保留汉人的习俗.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会剃发的.其实.刘子秋并不喜欢长发.长发每天梳洗都很麻烦.而且受伤以后还不容易处理伤口.但要想让大家养成留短发的习惯.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实现的.于是.刘子秋也只好留起了一头长发.当然了.梳头这样麻烦的事情自有林巧儿帮忙完成.并不需要他自己动手.
刘子秋在将头发披散下來以后.便拔出随身的佩刀.在脑后轻轻一割.三千烦恼丝便向城下飘洒开去.
正当众人目瞪口呆的时候.刘子秋大声说道:“此次托素湖战斗并不理想.还连累八十三位兄弟壮烈捐躯.作为这次战斗的策划者.刘某难辞其咎.理应给牺牲的兄弟一个交代.但大敌当前.刘某还要留着有用之身抗击慕容伏允.就请大家允许刘某效仿三国曹孟德故事.來一次割发代首.”
“割发代首.割发代首.”城外的八千勇士倒有六千是汉人.都明白头发对于汉人的重要.也跟着大声呐喊起來.
刘子秋双后虚空按了两下.让大家安静下來.继续说道:“鲜卑大军很快就要來攻城了.刘某誓与威定城共存亡.”
“与威定城共存亡.与威定城共存亡.”三军齐声呐喊.声振云霄.
……
慕容伏允來得很快.两天以后.鲜卑大军就出现在威定城下.细封野利兰遭遇伏击几乎全军覆沒和浑罗临阵退缩的事情.慕容伏允都知道了.只是现在沒空去理他们.游牧的季节马上就要來临.他必须在二十天之内拿下威定城.否则所有鲜卑部落的生计都将出现问題.他在族中的威望也将大大削弱.
眼前这座城市是他们鲜卑人亲手建立起來的.对他们來说最熟悉不过了.只是现在又有些陌生.原本黑黝黝、坑坑洼洼的城墙闪着晶莹的光芒.变得滑不留手.
慕容伏允沒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攻城.
游牧民族本來不善于攻城.但鲜卑人却是个例外.威定城建好以后.鲜卑人便牢牢地掌控了这片土地.并且能够顺利建立起吐谷浑国.因为依托这座城池.他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为了保证自己的优势.鲜卑人不仅学会了守城.也学会了攻城.虽然沒有经过实战.但每年都会在这座城池演练一两次.
鲜卑人怪叫着涌向城墙.如潮水一般.城头上.十几具巨大的床弩同时发动.弓弦发出的巨响仿佛晴天里的一声霹雳.弓弦的力道奇大.竹箭到底比不上铁矢.有几支在城头上便折断了.但还是有十多支竹制的弩箭夹杂着尖利的呼啸飞向城外的鲜卑军中.床弩的威力果然非同一般.一支丈八长的竹箭直接穿过了一名鲜卑骑士的身体.将他连人带马钉在地上.犹自保持着向前冲的姿势.另一支竹箭则将一名骑士从马上撞飞.紧接着插入第二名骑士的身体.将两个人串在一起.有如一只糖葫芦.
见识了床弩的厉害.刘子秋也是暗暗咋舌.如果床弩换上精铸的部件再加上铁矢.就算以他的身手也难以抵挡这样的雷霆一击.但是.刘子秋很快就发现了床弩的弱点.床弩威力大.射程远.准头却不足.十几支竹箭.只有两支命中敌人.其他都射在了空地上.还有一点.床弩操作费时费力.粗壮的弓弦需要十个人才能拉动.两轮发射的间隔达到了一柱香的时间.这一轮床弩发射虽然只射杀了三个人.但鲜卑人明显被镇住了.攻势为之一滞.床弩的威慑力可见一斑.
就在刘子秋思考床弩的优势和弱点的时候.鲜卑人也从震惊中回过神.继续冲杀过來.威定城沒有护城河.战马可以毫无阻挡地奔驰到城墙下.鲜卑人的骑射功夫硬是了得.一队人在城下來回驰骋.不往地将羽箭射上城头.另一队人则跳下马來.抬起早已准备好的梯子冲向城墙.
西海不产竹子.梯子是用木头制成的.就用绳子拖在战马后面.梯子并不长.但因为木制的原因却颇为沉重.所以一个人扛起來比较费力.需要两个人來抬.
这时.城头上也开始反击.矢石如雨.弓箭手的目标主要是那些纵横骑射的敌人.但城头上地势狭小.兵力摆布不开.他们射出的羽箭反而不如城下密集.但城头上有较好的防御工事.每一处箭垛上都另外竖起了厚厚的木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下弓箭的杀伤.弓箭手身上的盔甲是全军中最好的.从头裹到脚.只露出两只眼睛.即便如此.仍然不时有人被城下的箭矢射中.
木梯已经搭上城头.城头上.力士们不停地抛下大大小小的石块.被砸中者立时头破血流.长枪手用长槊将木梯奋力推离城墙.从木梯上摔落的鲜卑士兵发出阵阵惨叫.城墙苦不甚高.彪悍的鲜卑人挣扎起來.顾不得伤痛.咬着弯刀又往城上爬去.倒是那些木梯不比竹梯.缺少韧性和弹性.容易折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鲜卑人的攻势.
在城外密集箭雨的掩护下.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以后.终于有人将手抓住了城垛的边缘.突然.寒光一闪.从城垛下翻出一口钢刀.毫不犹豫地将那只手斩断.断手之后的鲜卑勇士惨叫着栽下城去.再也爬不上來了.原來.城垛下面早就埋伏了刀斧手.他们别的事都不管.就等着砍手呢.
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黄昏.随着太阳落山.鲜卑军中终于响起了呜咽的号角.涌向城头的队伍潮水般地退了下去.
这个季节是鲜卑人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类似于汉人的青黄不接.大多数鲜卑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到了晚上视力便会急剧下降.根本无法进行夜战.为了防止城里的人出來劫营.所以不等天黑他们就必须收兵撤退.
城下.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有一些人重伤未死.却也遭到抛弃.正在那里痛苦**.第一天攻城.慕容伏允就损失了近两千人.作为防守的一方.刘子秋这边的损失略微好一点.但也有三百多人阵亡.伤者也接近千人.看到血腥的战场.刘子秋也很无奈.战争总是如此残酷.一将功成万骨枯并不只是一句诗那么简单.
……
就在威定城攻防战拉开帷幕的时候.张三的大船也抵达了长山码头.
早在刘子秋沒有离开的时候.他就有了修建长山码头的设想.后來有了谢家的财力支持.再加上江南运河的开挖.长山码头的建设也随之加快.经过几个月持续不断建设.长山码头已经颇具规模.沿着钱塘江一线.是坚固的花岗岩驳岸.岸上.一排专门用于拴缆绳的铁桩深埋地下.铁桩后面就是一排毛竹搭建的长亭.可以遮风挡雨.供乘客候船或者临时堆放货物.外來的船只.无论客船还是货船.只要停靠长山码头都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当然了.码头上也有专门的巡逻队伍.昼夜轮班.保证人、货和船只的安全.
长山车马行另外建有专用的码头.从江边的一条岔口驶进去.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深水港.港区很大.可以同时停泊上百条大船.周围建有一圈高高的避风墙.即使江面上巨浪滔天.港区内也会相对平静得多.
张三的船就驶入了这个港区.刚刚在岸边停稳.那边就有人过來帮着将缆绳固定住.
韩世谔只知道李靖是到江南盐官城了.并不知道刘子秋、李靖与长山村和长山车马行的关系.他与张三说好的也是直达盐官城.见他在这里停船.不由警惕起來.问道:“船家.天色尚早.怎么就不走了.”
张三笑道:“客官.这里离盐官县已经很近了.不过.我家大掌柜想见见你.还请客官先行登岸.见过我家大掌柜以后.自然有人送你们去盐官.”
韩世谔犹豫了一下.抬头看向岸边.只见岸上不时有人來回走动.都是彪悍强壮之辈.港区的拐角处各建有一座哨楼.楼上都是背弓挎箭的汉子.再加上在临近江都时的那次遭遇.韩世谔更加确信长山车马行不简单.现在到了人家的地盘上.越发不敢大意.拱手说道:“韩某与你家大掌柜素昧平生.不知你家大掌柜相召.所为何事.”
“大掌柜吩咐下來.小人哪敢过问.”张三的伤还沒有好利索.不时隐隐作痛.但他脸上却始终保持着微笑和一副谦恭的模样.全然不像在洛阳东郊码头时只知道天南地北胡吹一气.
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张三虽然只是新近加盟长山车马行的外围人员.到了这里却也强迫自己收敛心性.足见这位大掌柜是个厉害人物.再联想到十三太保对付水贼的雷霆手段.韩世谔却也不敢十分托大了.只得硬起头皮说道:“那好.就请船家头前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