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业余工作(第1/1页)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王桂枝在心里暗暗叹息一声.朝虞世南拜了三拜.幽幽说道:“虞大人是奴婢的恩人.奴婢愿意侍奉大人终身.”

    刘子秋哈哈笑道:“这就对了.择日不如撞日.刘某今天就给你们操办婚事.”

    现在.虞世南家中有的是奴仆婢女.操办一场简单的婚事自然毫不费力.并不需要刘子秋亲自动手.他只是担个主婚人的角色而已.当然了.毕竟王桂枝曾经是杨广的女人.身份比较特殊.所以刘子秋并沒有大肆宣扬.连他手下亲近的文武也一个都沒到场.刘子秋连酒都沒有喝.便乐呵呵地返回了自己在积善坊的宅子.

    虞世南和王桂枝之间的年龄差距确实大.但正因为年龄差距大.虞世南才对王桂枝更加呵护.这种感觉却是她从來沒有遇到过的.另一方面.王桂枝在心里也确实把虞世南当成了替她报了父仇的恩人.也怀着一颗报恩的心思.一对老夫少妻.日子居然照样过得琴瑟和鸣.一年以后.王桂枝还替虞世南生了个儿子.虞世南多年沉恋.终于抱得美人归.又中年得子.这一切都源于刘子秋的帮助.从此对刘子秋忠心耿耿.再无二意.这些都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

    却说刘子秋回到家中.高秀儿却沒见到王桂枝.不由诧异道:“夫君.王夫人呢.”

    刘子秋笑道:“王夫人已经嫁作人妇了.”

    高秀儿吃了一惊.小声说道:“夫君.妾身还以为你要收了王桂枝.”

    刘子秋轻轻揽住她的纤腰.说道:“为夫有你们几个还不满足吗.哪能得陇望蜀啊.为夫要做一番大事业.可不想和杨广一样.落下个好色的名声.为后人编排.”

    高秀儿心中一喜.可是想到还在屋里的谢湘纹和袁紫烟.又踌躇起來.高秀儿刚才已经探听过这两个人的心意.知道她们都愿意跟着刘子秋.只是听刘子秋的意思.却不像肯接纳她们的样子.高秀儿原本还想在刘子秋面前提一提这件事.现在也只好作罢.沉吟道:“夫君.你还记得萧皇后身边的薛冶儿吗.”

    刘子秋点了点头.说道:“你是说那个使双剑的姑娘.”

    “不错.就是她.”高秀儿摇了摇刘子秋的胳膊.柔声说道.“她也是妾身的好姐妹.这几天妾身见她一直闷闷不乐.再三询问.她方才说出实情.她有了心上人.还想请夫君替她作主.”

    刘子秋笑了起來:“薛姑娘天生丽质.她要是看上了谁.那是谁的福气.还要我做什么主啊.”

    还有一句话他沒说出口.女追男隔层纱而已.这有什么难度吗.

    “夫君.妾身跟你说正经事.”高秀儿却嘟起了嘴.娇嗔道.“冶儿妹妹的心上人是你手下的文昊文大将军.”

    “文昊啊.那家伙是有点木讷.”刘子秋点了点头.说道.“这事情为夫可以跟他提一下.”

    高秀儿脸上却担忧道:“恐怕沒这么简单.听说文昊的夫人叫樊玉儿.也就是在西苑刺了你一剑的那个女人.樊玉儿和薛冶儿当年同为杨广的护卫.她们两个颇为相熟.樊玉儿闲谈中提起过.她将來如果嫁了人.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否则她便出家为尼.她们都是被选入宫苑的女子.嫁人的希望极其渺茫.所以当时只是一句戏言.”

    顿了一顿.高秀儿继续说道:“谁知道天意弄人.樊玉儿真的嫁了人.而薛冶儿偏偏看中了樊玉儿的丈夫.”

    刘子秋心里跟明镜似的.脸上现出为难之色.说道:“这件事有些棘手.樊玉儿现在改名叫樊梨花了.这个名字还是为父帮她取的.意思是叫她忘掉过去和杨家的关系.重新做回她自己.可是名字易改.本性难移.樊梨花性情刚烈.恐怕难以答应文昊纳妾之举.再说了.文昊自己愿不愿意也很难说.”

    其实.刘子秋心里明白.这件事根本就是樊梨花自己惹出來的.樊梨花和薛冶儿的关系就像是一对闺蜜.在陇西宫的时候.两个人整天粘在一起.话題很自然就扯到了文昊身上.文昊对樊梨花是好得不能再好.樊梨花的幸福都写在脸上.而薛冶儿自己并沒有什么机会接触年轻男子.文昊的名字听得多了.自然也就生出了好感.

    高秀儿和樊梨花并沒有什么接触.顿时耍起了小性子:“我不管.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刘子秋满脑子的皱纹.叹息道:“行了.我尽量吧.”

    ……

    点点鸳鸯谱只是刘子秋的业余工作.他的重心很快便转到了这片江山上來.一道道政令颁布下去.

    各郡的太守、县令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只管民不管军.就连守城的兵丁他们都无权调动.但在俸禄方面.却提高了一大截.也算勉强安抚住了这些地方官吏失落的心情.不过.地方官的兵权虽然被收回了.但其他方面的权力却有所扩大.各郡太守有权任免本郡和辖下各县的官吏.只要报朝廷备案即可.为了避免这些地方官养成势力.刘子秋又规定了各郡县的主官连任不得超过五年.并且必须异地任职.

    全国各地设立官方医馆的事情也有了眉目.所有的坐馆郎中都食朝廷俸禄.每年由太医院派人对他们进行考核.根本考核结果评定等级.决定俸禄的多少.进官方医馆治病的病人.只负担各自的药费.而不需要负担诊金.当然.各地医馆给病人看病的重要依据.就是刘子秋下令翻印的《千金方》.同时.五禽戏也是坐馆郎中的必修课目.大力发展医学是刘子秋在民生方面的一大举措.也是对他当初向孙思邈承诺的兑现.

    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对科举制度的改革.科举制度是杨广首创.但推行的力度并不大.刘子秋來到洛阳之后.立即着手进行科举制度的改革.他毕竟來自后世.可以参考一千多年后的某些做法.在全国各地设立县学、郡学.在洛阳、长安两地各设一座太学院.任命虞世南做了太学士.主管两座太学院和天下科举.同时将科举考试的时间定为每两年一次.分文、武、工、医、农五科进行.当然.每科录取的人数也大大削减了.

    第四项举措便是设立新的爵位等级制度.爵位分为公、侯、伯三级.每级又分为三等.爵位可以世袭.但有一条.无论哪一级哪一等的爵位.都只是荣誉称号.并不享受朝廷俸禄.这样一來.也就大大减轻了朝廷负担.对于这项举措.朝廷上反对的声音还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一些前朝旧臣.但刘子秋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们全部安静了下來:过去所有的封爵全部作废.将由朝廷根据各人的功绩重新评定.

    不过.刘子秋的重心始终放在军队建设方面.随着地盘的扩大.他手中的军队也越來越多.为了更方便地进行管理.他把军队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正规军、地方军和私军.

    正规军包括五万游牧骑兵、五万汉军骑兵、十万步兵、两万陌刀兵和两万水军.游牧骑兵常年驻扎河西诸郡.其余军队分别驻扎在长安、洛阳两地.便于朝廷集中控制.

    地方军的规模根据各地的情况有不同的设置.边郡多一点.内郡少一点.其将领也由兵部统一任免.而且在同一地方连任不得超过五年.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在这个年代.交通十分不便.万一有将领拥兵造反.如果从长安、洛阳两地调兵镇压.旷日持久不说.所需费用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无论正规军还是地方军.在军纪方面的要求都同样严格.只在训练和装备上有所差别.另一方面.正规军和地方军的士兵都实行募兵制.每年秋收以后由朝廷统一召募.集中训练以后.再分别调往各军服役.这些士兵也不再种地.每个月都可以从朝廷领取到一定的饷银.服役期限从五年到十年不等.服役期满以后.如果不能晋升为军官.便要退役.当然.他们退役以后.朝廷会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金.也可以安排他们到家乡的郡衙、县衙中担任胥吏.

    新召募的士兵在训练的同时.也会接受一定的文化学习.尤其重要的是向他们灌输一种思想.告诉他们是为谁当兵.是为谁战斗的.他们流血牺牲不是为了皇帝.也不是为了他们的官长.而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国家里的百姓.为了保护他们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说句心里话就成为他们的军歌.每一个新服役的士兵都必须学会.

    私军却只存在于西海和漠北.只有拓跋木弥、穆林、咄宓、薛世雄和达曼五个人可以拥有私军.所谓私军.其实也就是这些人部落里的牧民.游牧部落的性质决定了这些牧民都是天生的战士.即使刘子秋不允许他们拥有私兵.他们实际上也已经拥有了私兵.而达曼到目前为止.还不肯听从刘子秋的命令.他的私兵更可以称得上一支正规军队.通过法令的形式允许他们拥有私军.既巩固了他们在各自部落中的地位.也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刘子秋分而治之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