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罪人(第1/1页)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石慧娘心头一惊.连忙推辞道:“当年承你之恩.替奴家入宫.奴家本当拜谢.只是父母年迈.奴家不敢远离.”

    改朝换代以后.西苑中的那些夫人、美人要么被释放回家.要么被配于军人.在石慧娘想來.高秀儿肯定是嫁给了军中的某位高级将领.而刘子秋能够带着一众侍卫.更进一步证实了她的猜测.这次三郡兵马忽然通力合作.齐心清剿砀山、鱼山两路贼寇.据说就是受到了來自朝廷的某位大人物的压力.即使高秀儿的夫君不是那位大人物.但也肯定和那位大人物有所关联.石慧娘可不想在刘子秋面前多出现.以免露出马脚.这就是做贼心虚.

    高秀儿却不肯放手.说道:“伯父伯母那里你不用担心.我会派人去照顾他们.你肚里的孩子有五六个月了吧.可不能掉以轻心.正好我粗通些医术.可以再帮细细地检查一番.放心吧.我也不会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过两天就送你回來.”

    这时.拓跋千玉也走了过來.和高秀儿一左一右夹住石慧娘.笑道:“姐姐.这是你的朋友吧.妹妹也要多亲近亲近的.”

    石慧娘有心挣脱.但撑不住拓跋千玉力气大.她又担心动作剧烈会伤了肚子里的孩子.只得默默地点了点头.

    一行人离了校场.不多时便到了运河边上的临时军营.军营中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时还有成队的侍卫从旁边走过.看得石慧娘双眉紧蹙.其实她大多数时间都呆在鱼山上.也算熟悉军伍.只是鱼山上的那些群寇如果和这些侍卫比起來.绝对是一些乌合之众.如果让鱼山群寇和这些侍卫对垒.恐怕胜算渺茫.

    再往里走便是中心大帐.周围的侍卫也全都换成了女兵.这些女兵看上去不像汉人.但个个英气逼人.只怕武艺不输于男丁.当然.真正让石慧娘惊讶的不是这些女兵的骁勇.而是高秀儿身边居然会用上这许多女兵.显然高秀儿丈夫的地位比原先的想像还要高得多.想到这里.石慧娘忍不住又扭头多看了刘子秋一眼.暗自猜测着他的身份.

    忽然.几个孩子从大帐内奔跑出來.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直奔高秀儿面前.奶声奶气地说道:“娘亲.抱.抱.”

    刘子秋假意板起脸來.喝斥道:“自己沒有腿吗.多大了.还要人抱.”

    高秀儿却满脸慈爱.早把刘思根抱了起來.笑道:“好.好.娘亲抱.”

    “秀儿姐姐.这是你家公子.”母爱是女人的天性.石慧娘也不例外.尤其她现在怀着身孕.这种天性更是展露无遗.早把刚才的忧愁丢在一边.

    高秀儿轻轻拍了拍儿子:“快.叫姨姨.”

    刘思根并不认生.一双大眼睛紧盯着石慧娘:“姨……姨……”

    稚嫩的童音让石慧娘神情一呆.旋即叹了口气.说道:“多俊的孩子.生了个好人家啊.”

    这时.虞世南和穆朵丽也从帐内走了出來.虞世南正要给刘子秋、高秀儿行礼.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女人.慌忙改了口.对那几个孩子说道:“你们几个.功课还沒有做完.怎么跑出來玩了.”

    穆朵丽的一双儿女最怕识字.竟往穆朵丽身后躲去.刘思根也赖在高秀儿身上不肯下來.最终还是刘子秋发了话:“谁要是不完成今天的功课.就不许吃晚饭.”

    当然.刘子秋只是吓唬他们.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克扣他们的伙食.不过.这样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穆朵丽的那对儿女不躲了.刘思根也从母亲手上挣脱下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怕沒饭吃.而孩子们都知道刘子秋是谁.惹他生气.后果很严重.就连刘思根都不敢太过胡闹.虞世南乐呵呵地领着几个孩子走了.他现在很享受教孩子读书的这件差事.

    拓跋千玉冷不丁冒出一句:“虞先生可是举世闻名的大家.将來我有了孩子.也要请他來教.”

    石慧娘听了拓跋千玉的话.轻轻摸了摸已经明显隆起的肚皮.想到自己的孩子今后却要与山贼为伍.神色便有些黯然.

    高秀儿却已经察觉出她的变化.拉了拉她的手.说道:“慧娘.你我本是旧识.等你的孩子生下來.也可以让虞先生來给他启蒙.”

    石慧娘叹息道:“只怕他沒有这个命啊.”

    “怎么会呢.我的话虞先生还是肯听的.”高秀儿贵为当朝皇后.让虞世南收个学生自然算不得什么大事.不过她也知道适可而止.并沒有继续在这方面和石慧娘多说.而是换了话題.“慧娘.先不说这些.当年你们一家离开洛阳以后.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怎么不去长山村找我哥哥.”

    高秀儿所说的高高当然是指刘子秋.她有些话其实是想让石慧娘带给刘子秋的.可是后來刘子秋强闯禁宫救了她.那件事也就被她忘记了.直到今天遇到石慧娘.才重新想了起來.当然.她打听石慧娘的遭遇也是想旁敲侧击.了解石慧娘丈夫的情况.女人的直觉是很厉害的.她隐隐猜到.石慧娘的丈夫很可能是鱼山贼寇的重要人物.

    石慧娘沉默片刻.忽然幽幽叹道:“唉.一言难尽啊.”

    拓跋千玉和穆朵丽听到石慧娘要讲故事.都來了精神.围拢过來.

    女人家在一起叙叙家常.刘子秋站在这里就有些不大合适.而且他也沒打算审问石慧娘.于是便笑道:“别站在外面.进去说吧.我去看看根儿的书念得怎么样了.”

    ……

    虞世南就在隔壁一顶帐篷里正襟危坐.在他的对面.三个孩子提着笔背对着帐门.看到刘子秋进來.虞世南慌忙起身.刘子秋却冲他摆了摆手.自己轻手轻脚地走到三个孩子后面.

    三个孩子面前各摊着一张微微有些发黄的纸.纸上写着几个简单的笔划.孩子们都还小.现在还在启蒙阶段.也写不了太复杂的字.说实话.对虞世南这个大文学家、大书法家來说.让他从事这种启蒙教育实在有些屈才.当然.也要看他启蒙的对象是谁.这几个孩子当中有一个是刘子秋的儿子.而且是嫡长子.将來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那一个.做这样的启蒙老师.恐怕天下很多人都会趋之若鹜.

    只是三个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上面.刘思根还好一些.提着笔已经能写出几个简单的汉字了.那几个字写得比刘子秋都有水平.不愧是大书法家手把手教出來的.而穆朵丽的那一双儿女.却只在纸上画了歪歪扭扭几横几竖.显然只是为了能够交差.不过虞世南也沒怎么在他们身上下功夫.毕竟虞世南的思想还很传统.在他眼里.这两个孩子跟刘子秋沒有血缘关系.又是突厥人.根本不值得花力气培养.大概也是天性使然.那两个孩子无时无刻不想着去骑马.这次刘子秋下江南.队伍里就特意带了三匹小马.只要虞世南稍有放松.三个孩子就会窜上马背.

    对于孩子的教育.刘子秋并不想强求.见到刘思根还算努力.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虞先生.辛苦你了.”

    虞世南捋须笑道:“陛下过奖了.这是微臣份内之事.微臣知道.陛下的诗文微臣难望其项背.今日难得陛下有暇.何不赐诗一首.也让大皇子他们有个榜样.”

    自从刘子秋重回洛阳以后.虞世南便总是提出那首《蝉》.因为在他看來.这首《蝉》便是刘子秋续完的.不仅如此.虞世南还三番五次向刘子秋求诗.可惜刘子秋肚子里的货就那么几首.可不敢随便卖弄.于是一律婉拒.今天借着几个孩子的话头.虞世南又旧事重提.却让刘子秋无法推辞了.这可是要给孩子们做榜样.如果他写不出一首好诗來.便会影响孩子们学习诗文的兴趣.

    其实刘子秋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诗文上.但这个年代可以学习的知识极其有限.多读些诗文也可以提高孩子的修养.但不管怎么说.都要孩子自己有兴趣才行.此刻刘子秋也不好再推辞.沉吟半晌.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摇头晃脑地说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

    虞世南脱口赞道:“好一首数字诗.浅显易懂.正适合蒙童所学.陛下才学果然举世无双.”

    “行了.行了.朕也不打扰你了.你继续教孩子们读书吧.”刘子秋转身退了出去.心中却想起了一件事來.原本隋以后应该是唐.但由于他的到來.历史已经偏离了原來的轨迹.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如果因为他的出现而影响到了唐诗的发展.甚至后來的那些诗人都不会在历史上出现.那他将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罪人了.说不得.他只能找机会将他所记得的那些唐诗背下來.传之于世.至于涉嫌剽窃.也顾不得了.

    忽然.香草匆匆跑了过來:“姐丈.姐姐请你过去.石慧娘愿意劝她丈夫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