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意外的考生(第1/1页)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一句简简单单的“死生之地”.足以说明刘子秋对整个辽东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程度.甚至在他突入漠北的时候都沒有出现过.因为刘子秋知道.在原來的历史上.杨广百万大军征高丽.最后活着回來的只有几千人.因此辽东是真正的死生之地.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刚刚安定下來的大汉王朝伤筋动骨.

    李靖沉吟道:“陛下的意思是先交好周边诸部.然后再收复怀远.”

    远交近攻.也是对外作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策略.李靖有些想法也不奇怪.刘子秋却摆了摆手.道:“敢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朕之所以要慎重起见.只是不想令我大汉子弟徒增伤亡.但不管怎么说.我大汉的土地都不能容许蛮夷染指.怀远必须收复.秦叔宝、罗士信.你二人在我朝尚未产过战功.朕便将这个机会交给你们.”

    秦叔宝、罗士信二人大喜.连忙拱手说道:“末将得令.”

    刘子秋又叮嘱道:“此去辽西.收复怀远即可.不得贪功冒进.”

    ……

    杨广当政的时候.已经开凿了从洛阳通往渔阳的永济渠.渔阳过去便是卢龙.而卢龙离山海关不过数十里之遥.出了关就是柳城郡的地界.有了永济渠.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粮都会方便许多.当初杨广遗留下许多龙舟.刘子秋并不需要这些东西.早就下令将这些龙舟改造成运输船.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前些日子.尉迟恭已经率领两万大军增援辽西.按照行程计算.应该已经抵达了燕城.如今.秦叔宝、罗士信又各引两万军马出发.有这六万大军.要想收复一座小小的县城并非难事.这也不是刘子秋托大.毕竟怀远县在大汉境内.属于主场作战.可以得到來自各方面的支援.

    果然.半个月以后.从辽西传來捷报.三路大军一到.高丽兵马已经退出怀远.撤往了乌骨城.大军在修复了怀远城墙.又派兵驻守之后.不日将会班师回返洛阳.

    ……

    边境危机暂解.刘子秋并沒有掉以轻心.他召集众将计议.问道:“高丽究竟是从何时起.占据了这么一大片土地的.”

    确实.从地图上看.高丽的领土有一半在鸭绿江以西.这让來自后世.习惯于以鸭绿江为界的刘子秋感觉很不舒服.

    回到洛阳以后.虞世南并沒有闲着.他从崇文殿浩如烟海的典册中翻出了晋初的地图.指了指东北一角.说道:“陛下请看.在晋以前.这里都属于辽东郡管辖.就连平壤城周边一带也是分别属于乐浪郡和带方郡管辖.后逢晋乱.高句丽趁机起兵.相继吞并了辽东郡大部、乐浪郡和带方郡.”

    刘子秋这才明白朝鲜这片地图的演变.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原來如此.”

    李靖素來知道刘子秋是寸土必争的性格.拱手说道:“陛下是要兴兵讨伐高丽.以复晋之故地了.”

    刘子秋摇了摇头.说道:“既然这片土地原來就属于我们华夏.我身为华夏一帝.又怎可弃祖宗之地于不顾.但是.这件事却不急在一时.大可以从长计议.”

    顿了顿.刘子秋又说道:“晋失其地久矣.那里的山川地理有谁熟悉.气候变化有谁知晓.行军之事.需谋定而后动.”

    ……

    这一番计议以后.朝廷表面上对辽东逐渐放松了下來.但是暗地里却组织了数百支斥候.以商队为掩护.深入高丽、百济、新罗以及奚、霫、契丹、靺鞨、室韦等游牧民族的领地.收集人文、地理、气候等各方面的情报.在当时的人看來.这些情报并不涉及军事.所以收集情报的那些商队.也沒有引起当地人的怀疑.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

    不过.进入十月的大汉王朝并沒有平静下來.相反却变得异常热闹.因为有两件大事即将举行.

    第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就是刘子秋谋划多时的科举考试.这也是国家的抡才大典.能否成功举办.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未來.从年初开始.以魏征为首的内阁就开始筹备这件大事.

    和杨广时代进行的科举不同.刘子秋不仅将科举分成了文、武、工三科.而且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限定了年龄.只有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这是刘子秋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决定.年龄过小.心智尚未成熟.即使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也难委以事务.而年龄过大.许多方面都已经定型.缺乏可塑性.

    除了年龄的限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來的人才.并不会立刻任命官职.他们还必须进入新成立的太学院学习两年.这两年中.他们会接触很多东西.包括朝廷的一些律法.各部的运作.他们也会轮流到内阁、各部当值.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更主要的是.刘子秋会亲自到太学院授课.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比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比如国家是属于全体大汉百姓的而不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这些内容刘子秋现在并沒有透露.因为他知道魏征等人肯定会反对.

    因为通过这次科举考试的人员.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入朝为官.这对于大汉的百姓有莫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以前从來沒有过的工科考试.让一些不识字的工匠也看到了希望.因此洛阳城中一时人满为患.

    当然.科举考试的重点还是在文科方面.必须自汉以來独尊儒道.已经让国人习惯了由读书人治理天下.所以.大汉王朝的第一次科举.最终给文科设定的名额是三百六十人.也就是说.将有三百六十人通过文科考试而成为大汉官员.相较而言.最终通过武科考试的名额只有十六人.通过工科考试的名额只有六人.比文科要少得多.关于名额的分配方案也得到了朝中大多数官员的赞同.毕竟他们自己就是读书人.整个科举自始至终都由内阁在负责运作.刘子秋只是听听他们的汇报.偶尔提点建议.并沒有加以干涉.

    不过.当所有考生的名单最终报到刘子秋面前的时候.他还是看出一些端倪.曾经的七大世家.只有陇西李家、太原王家派子弟报了名.其他五大世家居然沒有一个人参加.这显然是在以实际行动向刘子秋示威.当然.除了这五大世家.其他一些二流、三流世家也是有的派人参加.有的沒有派人参加是.像弘农的杨家、长安的上官家、杜家都派了子弟参加.这也是对刘子秋的一种支持.同时也说明世家集团开始出现分裂.对朝廷也是个好事.

    江南的谢家自然派了不少子弟参加.他们已经进入了顶级世家的行列.这都得益于刘子秋颁布的那道诏书.如今的谢家已经和刘子秋捆绑在了一起.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刘子秋.谢志文、谢志武兄弟更是留在洛阳半年之久.就是为了备战这场科举.唯一让刘子秋意外的是.谢志武居然也报了文科.实际上这也不奇怪.他那几招三脚猫的功夫如果真报武科.落榜的可能性极大.

    对于五大世家的一齐缺席.刘子秋并不感到遗憾.相反.刘子秋敢肯定.这五大世家一定会为他们今天的错误决策而后悔.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家.靠的就是权和钱.而且财富也必须有权力來保驾护航.错过了这次科举.也就意味着四年之内.这些世家当中将不会有人进入朝廷为官.因为科举将会每四年才举行一次.四年会发生很多事情.等到四年一过.官员更迭.他们会发现朝中他们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是.刘子秋很快又发现了更令他意外的事情.或者说是更令他意外的考生.

    第一个令他意外的考生是洛阳的长孙无忌.曾几何时.他将长孙无忌视为自己的兄弟.两个人也相谈甚欢.然而时过境迁.随着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到江南偷袭他的妻儿.双方再也回不到当年那种感觉了.本來.刘子秋因为长孙无忌年纪尚幼.因而赦免了他.却不曾想到.长孙无忌今年也到了十八岁.报名参加了科举考试.

    以长孙无忌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不是问題.问題是.他会不会对朝廷忠心耿耿.刘子秋要不要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而更让刘子秋为难的是另一名考生.來自陇西的李建成.李渊的长子.

    李渊投降以后.被刘子秋迁出洛阳.送往陇西.不过.以李长山、李长风这对老兄弟的精明.自然不可能接纳李渊一家为陇西李家的成员.所以.李建成这次报名.是以普通考生的身份进行的.任刘子秋想破头.也想不到李建成会來参加科举.可以想像.做出这样的决定.得忍辱负重到什么程度.允不允许李建成参加科举考试.也是一个难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