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花落谁家(第1/1页)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刘子秋拿着这份考生名单.在屋内來回踱了很长时间.一双眉头紧锁着.难以决断.
高秀儿在旁边看了.不由问道:“夫君.你既然说了.要将科举考试全部交由魏先生他们处理.又何必管它.”
确实.跟刘子秋在外游历的这半年时间.让高秀儿感触很深.放弃了部分权力.却换來了大量自由.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而高秀儿的话也提醒了刘子秋.以魏征等人的精明和严谨.又怎么可能沒有发现考生名单上出现了长孙无忌和李建成的名字.他们把名单报到刘子秋这里.并不是赞成让这两个人参加科举.而是对刘子秋进行试探.
刘子秋曾经透露过一个想法.律法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个想法对于朝中大臣來说.认同者并不多.因为他们现在都是当权者.都是既得利益者.让他们和普通百姓在律法面前平起平坐.他们会感到吃了亏.现在.他把这个难題摆到了刘子秋面前.你不是说要人人平等吗.那么按照规定.长孙无忌和李建成符合科举考试的条件.你让不让他们参加.
两害相权取其轻.让李建成和长孙无忌当官确实会带來某种隐患.但是和推翻他想要推行的思想來比较.却算不了什么.想到这里.刘子秋忽然笑了起來.说道:“秀儿.你说得太对了.我知道怎么做了.对了.秀儿.你在做什么.”
这里并不是高秀儿的寝宫.她是特意到这里來陪着刘子秋的.因为刘子秋一直在审视着那份名单.高秀儿无聊.便做起了针线.听到刘子秋问起.高秀儿慌忙把手里的东西蔵到身后.小声说道:“沒做什么.”
刘子秋却早已经一把抢了过來.却是个小孩子的衣服.不由笑道:“似乎小了点吧.”
高秀儿脸红了起來:“又不是给根儿做的.”
“不是给根儿做的.”刘子秋微微一愣.忽然明白了.“秀儿.你又有了.”
花云和林巧儿都快生了.不过高秀儿现在贵为皇后.不可能亲手帮她们做孩子的衣服.这衣服显然是为自己准备的.
果然.高秀儿轻轻点了点头:“两个月了.”
刘子秋不由兴奋起來.轻轻摸了摸高秀儿依然平坦的小腹.感叹道:“真是一块好地啊.”
“夫君.”高秀儿娇嗔起來.道.“你还是担心担心如何应付那件事吧.”
高秀儿所说的就是洛阳城中最近即将发生的另一件大事.刘子秋皇宫的册封大典.
当初刘子秋在洛阳登基的时候.除了封高秀儿为皇后外.又封花云为云妃.拓跋千玉为玉妃.林巧儿和穆朵丽皆为贵人.这些都只是刘子秋随口说的封号.并沒有特别的规定.也沒有想分出个三六九等來.因为在刘子秋看來.她们都是自己的女人.自己对她们都要一视同仁地呵护.
然而.魏征等人并不这样想.尤其是赵凌.更是翻出了许多上古典籍.拟定了一套规制.按照这套规制.在皇后以下要设四夫人.即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夫人之下又设九嫔.即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嫔之下设二十七世妇.即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世妇之下设八十一御妻.即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这个规模令刘子秋目瞪口呆.但赵凌却觉得不多.因为他是拿刘子秋的后宫來跟杨广比较的.要知道.单单一个上林十六院.有名号的夫人、美人就多达数百.
但刘子秋并非杨广.且不说这么多的封号让他头疼不已.就是这一百二十二个女人.如果真的迎娶进宫.只怕时间久了.他连名字都记不全.而且.这一百二十二个女人.每人的身边还得有一堆人侍候着.单是尚宫、尚仪、尚服这些有职位的女官就需要七八百人之多.要是这样一來.刘子秋的整个后宫会立刻变得庞大起來.开销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是刘子秋绝对不能允许的.
这套规制拟定以后.得到了内阁的一致同意.在刘子秋看來.他娶谁做女人完全是他的家事.但内阁大臣们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刘子秋沒有家事.刘子秋的家事就是国事.当然.刘子秋也曾经这样想过.但和内阁大臣们的看法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原本魏征、赵凌他们并沒有打算现在就把这套规制捧到刘子秋面前.毕竟现在最重要的大事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可是刘子秋回到洛阳.布置好辽西方面的战事以后.便让礼部择个吉日.打算册封谢沐雨为雨妃.虽然这一路上.谢沐雨都跟在刘子秋身边.但他们两个并沒有正式成亲.对于谢沐雨.刘子秋多少还是有一点愧疚.毕竟一个漂亮的姑娘能够做到自断青丝的地步.那需要多大的勇气.而这一切的根源.却是他拿了人家的庚帖居然沒有当回事.为了补偿.他想给谢沐雨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也只有到那时.他才会让谢沐雨真正成为他的女人.
可正是刘子秋的这个打算.让魏征等人醒悟过來.不能再由着刘子秋胡乱决定娘娘们的封号.所以才把那套规制摆到了刘子秋面前.
要说这些内阁大臣还真是难缠.听了高秀儿的话.刘子秋也不禁有些无奈:“不管怎么说.我是不会妥协的.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把你在上林十六院中的那些姐妹.也省得他们又让我去采选秀女.扰乱百姓.”
“这一回可不会扰乱百姓.那些秀女都必须是官宦和世家的姑娘.”高秀儿显然对规制比刘子秋更加熟悉.毕竟她是皇后.负有总领后宫之职.说完这句话.她很快又笑了起來:“其实我也有两个好姐妹一直呆在宫里.要不你先选了她们.”
这句话半开玩笑半认真.刘子秋却摇了摇头:“你说的是谢湘纹和袁紫烟两位姑娘吧.等这次科举考试结束.选两个青年才俊把她们嫁了吧.”
高秀儿一双美眸朝着刘子秋瞄了一眼.说道:“紫烟妹妹最擅观星.可是说了和你有缘呢.恐怕要她嫁人.难噢.”
在绮阴院的时候.她们确实跟高秀儿关系最好.既然她们自愿留下.高秀儿也不好拒绝.至于袁紫烟总是说什么天意、缘分、星象之类.高秀儿根本就不相信.因为在绮阴院的时候.袁紫烟也说什么命中注定.结果她们三人谁也沒有得到杨广的宠幸.这就说明袁紫烟的算命之术根本不灵.
……
当然.册封大典的事情还不会太多地牵扯刘子秋的精力.反正在他眼里.谢沐雨也才十五岁而已.有的是时间可以等下去.他的重点还是放在了抡才大典上.十月十六日.筹划多时的大汉王朝第一届科举考试在东都洛阳正式举行.整个科举考试持续三天时间.考生多达三万余人.百里挑一.竞争极其激烈.尤其对许多寒门学子來说.这种进入官场的机会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整个考试.文科涉及到经史子集的许多知识.另外还要完成一篇策论.武科相对简单一些.主要考察兵书战策.另外就是演练武艺.不过.武科原本安排有比武一节.考虑到有一定的生命危险.而且太过血腥.被刘子秋撤销了.这也是整个科举过程中.刘子秋提出的唯一一项建议.毕竟武科是为军队选拔人才.而各级将领大多是由军队系统自身培养出來的.开设武科只是刘子秋的一个尝试.工科则更简单了.由朝廷提供材料.谁制出的作品最好.谁就算通过了考试.
三天以后.便是紧张地评卷.无数的考生都焦急地等待着考试结果的颁布.而工科的结果却不需要等待.当场就予以了公布.六名最终通过的考生披红挂彩.鸣锣开道.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巡游.夸街结束以后.这些考生都将直接进入工部.并不会进入太学院.不过.对于这六名考生來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誉了.毕竟他们原來都只是地位卑下的工匠.
因为大多数人参加的都是文科考试.而事先又沒有经过县试、郡试的淘汰.导致试卷堆积如山.魏征等人忙碌了整整半个月.方才批阅完毕.即便他们竭尽全力.也难免有所疏漏.这也是因为第一次沒有经验.以后肯定会好很多.而且加上县试和郡试的把关.最终参加这场科举的人数也会大减.
当通过文科考试的三百六十名考生和通过武科考试的十六名考生的姓名张榜贴在皇城门外时.整个洛阳城都沸腾了.不仅那些考生.就连许多百姓都如潮水般挤了过去.他们都想知道.大汉王朝第一届科举考试的状元究竟会花落谁家.